分享

聊聊那些年精神疾病的“魔幻”疗法——浅谈精神病的治疗史

 Xiac2cmv1bxedf 2022-06-20 发布于江苏

聊聊那些年精神疾病的“魔幻”疗法

——浅谈精神病的治疗史

       即使是如今发达的科学技术,也很难知道那些患上精神疾病的可怜人脑子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至于根治,那更是难上加难。精神疾病可怕吗?当然可怕,但你完全可以相信,诞生自恐怖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人类那些“魔幻”疗法的可怕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精神疾病本身。俗话说的好:“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接下来,本文会向你展现一段荒诞离奇的精神病治疗史。

一、万恶之源:“开天窗”-环钻术

       {环钻术本身只是一种医疗技术,此处恶仅仅是指在某段时间里的荒诞应用}

       这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神经外科手术。考古研究发现环钻术很可能在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当时多用简陋的石质工具来给脑子透个气,因为此时所发掘出的证据只能证明环钻术的出现,有不少学者也认为此时的环钻术更像是一种祭祀行为,而环钻术最早的医学应用记载,是在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的著作《头颅创伤》中,在“医学之父”口中,此时的环钻术还只用于军事战争中的颅脑损伤,可悲的是,环钻术在之后逐渐被推广为治疗精神疾病。因此,公认的用于精神治疗的环钻术起源于古希腊及埃及。

 【图为经历过钻孔手术的头骨,该头骨来自利马,目前陈列在秘鲁人类学、考古学和历史博物馆。】(此处引用知乎,心理咨询师陈维,《这些『精神病治疗史』,颠覆你的想象》)

二、群魔乱舞: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精神疗法

       {中世纪背景:正面:科学技术逐渐发展,出现文艺复兴萌芽。反面:天主教会统治达到巅峰,恶魔学说,猎巫运动盛行,大批科学家,先驱被迫害,绝大多数民众愚昧而无知}

进化的环钻术:

【图为一套18世纪脑科手术的工具】

(此处引用知乎,心理咨询师陈维,《这些『精神病治疗史』,颠覆你的想象》)

【图,1517年,汉斯·冯·格斯多夫(Hans von Gersdorff)绘制的开颅手术图示】

       尽管有先驱们对人体构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与基督教神学的影响下,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认识还停留在精神病的病因是上帝的诅咒或惩罚,又或是魔鬼撒旦的入侵。环钻术在精神治疗的盛行,正是因为大部分医生对开“天窗”,有利于恶魔出逃深信不疑。

拘束疗法:

【图为被拘束的病人】

       躁狂症病人乱动怎么办,简单,让他动不了就行了。如果放到现代社会,精神病医生敢什么根据证明都没有,直接把病人一捆,第二天准被骂上热搜,但这种操作却是中世纪医生对待精神病人最常见的手段。当然,如果只是简单的防止病人攻击医生,那也可以理解,毕竟如今对待严重的躁狂症也不排除一定拘束器材的使用。但是大多数时候,病人所面对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拘束。

举个例子:

【图为电椅】

       十部中世纪恐怖篇里九部都离不开电椅,这个玩意,正是拘束的进化版。在当时的背景下,有这样一个等式:精神疾病+拘束=被为所欲为。病人也许会被饿上几天,仅仅只是因为拒绝了粗暴的喂食,也许会被从早到晚浸泡在冰水中,美名其曰消消火。除此之外,简简单单的拘束也会给病人带来深重的苦难,包括但不限于肌肉萎缩,四肢残疾,各种因不卫生而导致的感染等等。

平衡体液治疗法:

       诞生自古罗马名医盖论提出的体液理论【即人的精神和身体均由冷、热、干、湿四元素构成,在人体内表现为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的混合,当这四种体液平衡时,人健康且理性】(引用百度,历史研习社,《中世纪欧洲人如何治疗精神病?》)咋一听很美好,但实际上具体治疗手法却包括了:


水疗法:将病人倒立,使其头部不断浸入水,病人会在窒息和头部充血中昏迷,当然极大可能是死亡。另一种水疗法是用开水和冰水轮流泼向病人头部。

服用药物:看起来由干热导致的病服用湿冷的药物,看起来由湿冷导致的病服用干热的药物,(怎么分干冷湿热咱啥也不知道,啥也不敢问)

放血疗法:中世纪万能的治疗方法,传说害死的人比得病的还多。

灌肠法:用导管自肛门径直插入结肠灌注药水,来通便排气,不规范和滥用问题严重。

催吐法:服用催吐剂,同样不规范和滥用问题严重。】

宗教治疗法:

【图,维托雷·卡尔帕乔《里亚尔托驱魔事件》,描绘十五世纪在威尼斯如何治疗精神疾病】

       正如上文在环钻术中提到的那样,在当时神学与天主教会的看来精神疾病患者都是被恶魔附身的,即他们是“有罪的”。天主教会驱除罪恶的主要手段就是驱魔。驱魔仪式由专门的驱魔司铎主持,司铎会通过洒圣水、念祷文来驱赶病人体内的恶魔。病人家属也会祷告,甚至有的还会出钱购买赎罪券【由天主教会发行,并没有所谓赎罪作用,仅仅只是骗钱】为病人赎罪。而那些没有得到救赎的精神病人会被视为上帝的弃儿。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会受到如此多不公正的待遇,毕竟,他们是“罪人”嘛。

三、黎明前的黑暗:近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下的精神疾病患者

最后的黑暗:

诺奖的黑历史: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

【图为手术示意图】

       这是最为臭名昭著的诺贝尔奖,为上世纪40年代的一位大聪明安东尼奥·莫尼兹获得,这位大聪明设置了这样的对照:切除人的大脑额叶后,看看人的性情是否变得温和,手术过程是这样的:将一根针状工具插入病人眼睛内侧,然后反复旋转该工具,目的就是用工具的前端切断大脑中的某个部位(实际上这位大聪明并不能确定切的到底是不是大脑额叶),然后,再用针状工具将大脑物质吸出来,手术就完成了(病人也差不多了)。

手术结果是这样的:

      表面上:大多数接受手术的人术后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沉默或安静,这在当时的医学界看来看来手术是很成功的。实际上:大脑额叶占到大脑半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是人类产生复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其中前额叶位于前区,那里存在着十分广泛且复杂的神经联系,有实验证明前额区域与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等高级能力有密切关系,而莫尼兹和费曼的额叶切除手术针对的也是前额叶。【引用自腾讯网,东邪《他发明了脑袋切除手术,因此夺得诺奖,却被认为是人类的耻辱》】,在不久之后,很多病人家属发现病人术后只有基本的吃喝拉撒等生存能力,他们不会说话,丧失思考,与废人无异。

      幸运的是,在这种手术盛行的时间里,有不少医生都认为这种手术的风险性极大,而科学性极小。上世纪50年代,苏联首先禁止了这种手术,其后这种手术在世界范围内也绝迹了。而且诺贝尔奖也吸取了教训,如今一项技术想要活动诺贝尔奖至少需要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才有资格被评选。

真正的道德疗法:

       1792年,皮内尔被认命为巴黎比赛特疯人院的院长,提出了道德疗法。道德疗法何为道德?它强调的不是病人的道德,而是几千年来医生,病院乃至社会层面对精神病人的道德。它切实真诚的提出要让病人作为一个人,活在阳光之下,在他的著作《论精神错乱》中,道德疗法包括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减少刺激源接触,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然而随之而来的一战二战又将病人打回黑暗,但这种人文关怀的种子却留了下来,并在二百多年的今天,成为主流。

四、阳光之下:人文关怀与适当药物治疗并行的现代疗法

       精神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案主要为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根据作用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包括镇静剂),情绪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物。尽管这些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其均带有多项严重的不良反应,从而导致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治疗。而心理治疗则副作用极少,但需要病人家属更多的投入。

1、重型精神疾病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等。

2、如果是轻型精神疾病,一般是指焦虑、抑郁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包括心理障碍、轻型的精神障碍;如果符合使用药物的指征时,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3、更多轻型的精神障碍使用的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也有部分轻症患者完全可以使用心理治疗来改善症状,所以精神科的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4、另外还有物理治疗方式,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可以使用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现在被国际推准可以使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治疗抑郁症。

最后,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与无知,愿每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普通人都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普通而美好的日常。

作者简介:

林芸,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1级5+3学制

本文为《医学史》课程作业选登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