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小龙虾。一到夏天,各种大排档和烧烤店最不缺的美食就是小龙虾,五香的,蒜蓉的,麻辣的各种口味,如果再约上三五好友,来杯小啤酒,简直不要太快乐。 但是如果吃到不熟的小龙虾,很快你的快乐将会转化成痛苦,江苏一女子因为吃了不干净的小龙虾,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经过医生诊断为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是由主要寄生于肺部的吸虫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当人体感染肺吸虫之后,身体会出现发热,炎症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对肺吸虫没有免疫力。 所以不管是在家里吃,还是在外面吃小龙虾,一定要充分煮熟它才行,同时不要贪小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小龙虾,一旦感染到肺吸虫,很有可能威胁你的生命。 第二种:牛蛙,这种生物是最近半个世纪才引进我国,牛蛙身上有不少的寄生虫,最常见的就是裂头蚴,主要寄生在蝌蚪,青蛙以及蛇体内。 裂头蚴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一旦进入体内,它会钻到全身不同器官,如果钻到眼睛,很可能造成失明,如果钻到脑袋,则可能会出现抽筋,发羊癫疯等症状。 目前我国因裂头蚴引起的疾病多达上千例,多以年轻人居多,大多有吃蛙类的经历,所以为了保住小命,大家尽量还是不吃或者少吃,如果实在嘴馋,一定要烹饪煮熟了再吃,千万不要因为追求鲜嫩的口感而忽略了寄生虫的危害。 2.六种食物堪称寄生虫的重灾区,你吃过哪几个? 第三种:福寿螺。如果不是06年的北京大规模寄生虫感染事件,相信现在的福寿螺依旧会成为大排档的头牌。 2006年,北京友谊医院急诊室来了一群病人,纷纷出现低烧不退,头疼恶心,干呕等症状,有些患者甚至出现抽搐,皮肤刺痛,面瘫等,经过统计,一共有160人出现了类似症状。 经过医生诊断,他们都感染了一种叫做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一旦进入人体内,不仅会导致中枢神经受损,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昏迷,死亡等情况,其罪魁祸首就是福寿螺。 而野生福寿螺身上的寄生虫更多,多达6000多条,虽然现在已经很少人吃福禄寿,但大家还是要防范于未然。 有些朋友分不清福寿螺和普通田螺的区别,告诉大家一个小细节,福寿螺的螺口较大,屁股处是塌陷的,而田螺的螺口较小,屁股处像金字塔一样尖尖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加热,千万不要生吃。 第四种:鱼腥草,这种食物在南方地区比较常见,不少人喜欢当凉拌菜吃,但殊不知鱼腥草里面带有一种叫肝巨片形吸虫的虫卵。 就在前段时间,一位广西女子由于经常吃凉拌鱼腥草,加上夏天喜欢喝生水的缘故,导致她出现上腹剧痛,恶心,最后无法进食等状况。 后来经过检查发现,她体内出现大量的肝巨片形吸虫,其中1/3的肝脏被严重破坏,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鱼腥草最好不要生吃,不要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3.你知道黄鳝身上有多少寄生虫吗?盘点六种寄生虫重灾区的食物 第五种,黄鳝。在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叫做夏令之补,黄鳝为首,一到每年夏季,就是捕捉黄鳝的最佳时机,虽然黄鳝的外形和触感,让不少人起鸡皮疙瘩,更别说吃了,但就是有人爱吃这一。 但你不知道的是,黄鳝体内有多少寄生虫,有些甚至肉眼就能看到,由于黄鳝喜欢钻在淤泥里,这样的生活习性导致它体内容易滋生寄生虫,其中包括颚口线虫,线虫、棘头虫等。 一般的开水都很难将它们烫死,只有在一百摄氏度的高温下,持续加热十分钟才行,一旦人们吃了不干净的黄鳝,这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游走,感染者会出现游走性皮下肿块。更可怕的是,它能在人体内存活好几年,可能会有间接性复发的危险。 第六种:菱角,不少人都喜欢吃脆脆的菱角,通常都是把它洗干净直接生吃,但其实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因为菱角里面含有一种叫姜片虫的寄生虫。 它是一种寄生于身体小肠的大型吸虫,这种寄生虫一旦进入人体内,会导致人体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缺少白蛋白和维生素,严重时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像菱角这种水生植物,还是建议大家充分加热煮熟,虽然口感变了,但是这样吃才能保证安全。 其实除了以上说的食物会有寄生虫外,一些日常蔬菜同样也有寄生虫的存在,像水芹菜存在姜片虫,空心菜存在胶面虫等等。 所以无论是蔬菜,还是以上所说的存在较多寄生虫的食物,都需要经过认真清洗,高温煮熟才行。 而最好的办法还是建议少吃或者不吃,千万不要给寄生虫可乘之机,如果感染的话,要在第一时间赶往医院治疗,不可以大意,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https://www.360kuai.com/9c3ae3487036237b5?djsource=XsgsZg&sign=360_36e79513&refer_scene=0_dhsrc%3Alm&scene=2&nsid=2a6bd395-b706-4076-850d-f3d720becc0d&uid=56d16ded3d9cabaceccdb5084974bba8&hsid=003d2c79456b5b20&tj_url=920ccb01958e582ab&tmprtp=expf%3Dcomindexc2043%2C%26reqid%3Dd027ee44-81ff-4a11-8f67-860c075133ae |
|
来自: 王生不易 > 《植物果蔬养生茶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