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般情怀自在心——《心经》杂说【总】

 新用户97560OBk 2022-06-20 发布于江西

心有灵犀一点通,佛在性中莫远求。

【知佛妙处】

西方学者公认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这恰好代表了中国之佛道儒三教。

中华之传统,源远流长。其中,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历代之仁人君子皆在此种文化氛围中修身立人,做着出世入世的事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始终在看似矛盾斗争中完美融合,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历代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之妙用,故有“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之说法。

佛教之“教”,教育也。佛家的思想精髓,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挽救众生包括一切有情生命;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

概而言之,学佛之好处,大致有五:

其一,明了宇宙人生之真相;其二,超越六道之轮回;其三,提升生命之层次;其四,还清过去之宿债;其五,处理好天地鬼神人之关系,消除不必要的灾难。

【心经传说】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经典,也是一部文字最短少,却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弘一法师评价说,《心经》虽仅二百余字,但摄全部佛法。

公众普遍认为,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通行译本,是玄奘法师翻译的。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玄奘法师在四川时,曾于路上见一病人,满身生疮,污臭难闻,衣服破烂,法师心生怜悯,将其带入寺中,延医救治,多方照顾。此病人深感法师救护之恩,传授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玄奘法师得到《心经》后,心里感到十分欢喜,就发心修持这卷经书。

又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当玄奘法师抵达一个叫莫贺延碛之地时,八百余里,沙漠戈壁,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腹无水草,且多奇形怪状的“恶鬼”围绕前后。玄奘大师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但“恶鬼”尚未完全散去,于是玄奘大师高声念诵《心经》。一念《心经》,“恶鬼”皆散去。

后来,玄奘法师在西行旅途之中,遇到种种厄难,或粮食短缺,或路遇劫匪,有时候甚至生死存亡之际,多次靠持诵《心经》得到灵应,转危为安。

又据学者们考证,《心经》最为公认的出处是来自于鸠摩罗什翻译的《大品般若经》,是由鸠摩罗什从《大品般若经》第二品中摘录并浓缩所得。

南怀瑾老师说:“《多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要,至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习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

不管《心经》来自何方,其妙处无穷。


【心经启迪】

《心经》对人生之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看破和放下。是谓“真诚清净平等觉,看破放下自在缘”。

《心经》启示我们须看破一切身外之物。无论是亲眷、财色,名利,地位等各种身外之物,皆虚幻不实,不可执着于假有。

“看破”是真学问,“放下”是真功夫放下,非言要生出离心,放弃一切现实之家庭、事业、友情、爱情、亲情等等,需要放下的是把贪欲、愤恨和妄想。

真正的生命智者,是在知晓了世间真相后,可以和这个世界和自己和解;是在历经坎坷沧桑之后,依然可以面带微笑深深的热爱着生命。

问君能有几多愁,念佛可令烦恼无。知者自知无须言,明者自明当自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