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君子汤加减治糖尿病高脂血症医案、配方

 文炳春秋 2022-06-20 发布于浙江

糖尿病高脂血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终生疾病。临床上分1型和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经常有游离脂肪酸从脂库中动员出来,血液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易沉着在动脉壁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正常情况下,糖、脂代谢在肝内保持动态平衡,当糖尿病时,动态平衡被破坏,脂代谢异常,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肝,其机制:①大量的脂肪酸被肝细胞摄取。②肝细损害导致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合成障碍。③肝细胞损害导致肝内游离脂肪酸氧化降低,致甘油三酯增加。

中医认为,膏脂过多则形成高脂血症。致人体摄入膏脂过多,以及膏脂转输、利用、排泄失常的因素均可使血脂升高,其病因有以下几点:①饮食失当:饮食不节,摄食过度,或恣食肥腻甘甜厚味,过多膏脂随饮食进人体,输布、转化不及滞留血中,因而血脂升高。长期饮食失当,或酗酒过度,损及脾胃健运失司,致使饮食不归正化,不能化精微以营养全身,反而变生脂浊,混入血中,引起血脂升高。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中夹实证。②喜静少动或生性喜静,贪睡少动;或因职业工作所限,终日伏案,多坐少走,人体气机失于疏畅,气郁则津液输布不利,膏脂转化利用不及,以致剩多用少,沉积体内,浸淫血中,故血脂升高。③情志刺激,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膏脂运化输布失常,血脂升高。④年老体衰:人老则五脏六腑皆衰,以肾为主,肾主五液,肾虚则津液失其主宰;脾主运化,脾虚则饮食不归正化;肝主疏泄,肝弱则津液输布不利,三者皆使膏脂代谢失常,引起血脂升高。若房劳过度,辛劳忧愁,亦可使人未老而先衰。⑤体质禀赋:父母肥胖,自幼多脂,成年以后,形体更加丰腴,而阳气常多不足,津液膏脂输化迟缓,血中脂质过多。⑥消渴、水肿、胁痛、黄疸、积等证不愈。消渴证基本病机属阴虚燥热,由于虚火内扰,胃热杀谷,患者常多饮多食,但饮食精微不能变脂而贮藏,人体之脂反尽溶为膏,混入血中,导致血脂升高。水肿日久,损及脾肾,肾虚不能主液,脾虚失于健运,以致膏脂代谢失常。胁痛、黄疸、症积三者皆属肝、胆之病,肝病气机失于疏泄,影响膏脂的敷布转化,胆病不能净浊化脂,引起血脂升高。

【病案举例】

孙氏用四君子汤合温胆汤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脂肪肝26例。

基本方:党参、大腹皮各12g,茯苓15g甘草、枳实各6g,陈皮8g,半夏、白术、香附、竹茹各10g。脾虚、自汗者加黄芪;脾虚湿重、大便泄泻者加炒薏苡仁、白扁豆、苍术;脾肾阳虚加干姜、补骨脂、益智仁。服中药1剂/日,30天为1个疗程,进行2个疗程后复查血脂、肝功、肝脏B超。治疗结果:26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显效8例,占30.8%;有效16例,占61.5%;无效2例,占7.7%;总有效率92.3%。

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糖尿病病人寿命的延长,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已成为导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血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的显着特点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除了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强调调脂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预后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降糖、调脂治疗提倡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综合治疗,但药物治疗仍占主导地位。临床普遍使用的他汀类、贝特类降脂药物,具有肝脏损害、肌溶解、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患者往往难以长期坚持服用,严重影响治疗和预后,而中药有其独特优势。目前虽然通过西药可使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口服降糖药大多在肝脏代谢,长期应用可造成肝脏损害,同样降脂药物也在肝脏代谢,可导致肝脏损害,形成脂肪肝。由于西药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服药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进而影响预后。本组疗程中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去除降糖药物对肝细胞损害,从而影响血脂数值。方药以四君子汤合温胆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治其本;陈皮、半夏、竹茹、枳实、大腹皮化痰和中治其标;香附疏肝理气。治疗过程中,患者反应良好,无一例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此方剂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其详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