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练习站桩、试力、发力,最容易忽视身体内在五脏六腑各部的同时训练,而试 声则是意拳身体内外同时配合练习的一项专门训练课程,其目的之一就是弥补发力之不足。 意拳的试声练习要求做到声力并发,意到、力到、声到,虽然本意不在威吓,但应使闻者猝起惊恐之感。试声练习可以先求有声,然后再过渡到无声的试声。练习时可分三个阶段:1、有声的咦、哟;2、有声的咦、哟两音的间隔缩短;3、无声的试声。 关于试声的第一阶段的练习。练习时步法可站立为丁八步(浑元桩步),双手拿起浑元桩姿势,也可不必抬起双手。姿势站好后,意念假借身如巨人,顶天立地,颈部、背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周身与树融为一体之意。在练习“咦”声的发力瞬间,先屏住呼吸,腹胸猛然收缩,把腹腔、胸腔内的气体向上直冲横膈膜,通过腹腔胸腔压向喉咙,这时发出的咦声近似嘶哑、沉闷和浑厚。在练咦的发声时,腹腔、胸腔、喉咙内在的气体似有穿透天空之意。这时我们的身体,头部、背部、肩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后部有向后、向上微微猛撞,并撞飞身后一切物体之意。一紧即止,一止即松。此“咦”声发力成后,可停止几秒钟后进行“哟”的练习。在“哟”声发力的瞬间,屏住呼吸,胸腹腔内部猛然膨胀下砸,似把膨胀下砸的气体猛然穿透腹腔直冲入地,好似一块巨石砸入深井并穿透井底。就在胸腹猛然膨胀的瞬间,我们喊出的哟字,声音近似嘶哑、沉闷、浑厚,同时头部似有向前下微微猛撞,并要撞碎一切物体之意。在“哟”声发力时。要配合后脚猛然下踩前蹬,前脚掌猛然下踩,似有踩透入地之意,周身似把沾粘的泥浆猛然撞飞。一紧即松,随即呼吸又回到正常状态。关于试声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练习。我们通过意拳试声第一阶段“咦、哟”较长声的练习,有了较好的体认之后,就可以进行意拳第二阶段的试声练习了。第二阶段试声练习的根本目的,是使有一定意拳基础的人在技击对抗发力时,做到体内五脏六腹及胸腔、腹腔同时内外合一猛然发力,增强其发力的打击效果;另一目的,则是所发之声,“咦哟”震荡,给对手以威吓,壮己之斗志,丧敌之胆气。第二阶段试声练习站立的姿势与试声练习(一)相同,身体自然放松,意念假借周身与参天大树融为一体,身如巨人,目光远视。第一阶段时,咦、哟的发音之间有三四秒左右的间隔,但在试声练习(二)时,咦的发音时间极短,咦字发出后,要随即极快地发出哟音,要求在一秒钟内必须完成咦、哟二字的发音。因咦字的发音极短暂,故仿佛只能听见咦短哟字微长的发音。在咦字发音时胸腔、腹腔猛然极快收缩,随即极快膨胀,把胸腔、腹腔的气体猛然冲挤到喉咙,从喉咙深处把哟字发出来。在咦字发音的瞬间,身体的后脑部、后颈部、后肩部、背部、大腿小腿后部都要配合与融为一体的参天大树猛然有挤靠之感,头有向后上微 领及向后微靠之意;在发哟声时身体的正面有向前向下猛然撞击、头有向斜前下猛然撞击、前脚掌有猛然下踩之意。前面说过,第二阶段的试声练习,正确的要求是咦、哟二字的发音大约是一秒钟,但对于初学者亦可稍微延长至二秒钟左右,重点在稍微延长哟字的发音。以此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正确的要求,声力同步。意拳试声练习的第三阶段是从有声到无声的练习,这是意拳高级阶段的声由内转的功夫。它要求习练者在桩功、试力、发力、步法、单双推手、沙袋、散手等方面有了相当的根底后方可练习。无声的试声,实质上就是练习人体内五脏六腑及胸、腹腔内空间意力松紧高度转换的浑元力。无声的试声练习,站立的姿势与试声第二阶段相同。身体自然放松,意念假借周身与参天大树或与天地融为一体,身如巨人目光远视。在做咦声练习时,腹腔、胸腔及五脏六腑的气体应猛然收缩上提,腹腔、胸腔空间内的气体猛然收缩 挤压、向上冲撞,似有冲出喉咙之意(但不要出声)。随即无声的哟字发力时猛然将胸腔腹腔向外膨胀。胸部、腹部的肌肉同时向下、向外的猛然一紧,这时周身的感觉应该也同时全身瞬间的一紧,胸腔、腹腔及五脏六腑因气体及肌肉的膨胀而有闷胀感。在无声的咦字练习时,咦字的无声要极短,无声的哟字要极快的发出,只看见嘴猛然张开,就在嘴张开的瞬间,无声的咦字向上冲的气体被哟字猛然下压膨胀的气体砸回。在练习无声的试声时,可以用手掌挡在嘴的前面,要求尽量不要有气体冲向手掌。要尽可能的在无声的试声中利用意念配合肌肉的收缩运动,使五脏六腑、胸腔、腹腔空间的气体在体内由下而上,由上而下,随意念所控制的运动。无声的试声是在有声的试声基础上练习,不但能使身体健壮,更重要的是,以技击为研究重点。技乃交战之法,击乃撞击之力。武技的高低和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交战的胜败。俗话说练拳要有整力。技术动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整力是一个动作结束的最终表现,在力学中称为合 力。练习套路时,精神要贯注,发力要完整。拳师们说过:“练功时无人似有人,交战时有人似无人。”这就是说,在练功时一定要重视空间想象力和自然意识的培养,注重动作合理的变化和发力的完整性科学性。更高一层的训练。无声的发力可以减少体力的消耗,保护嗓子及音带不受损伤,更重要的是在技击中,能更好地增强打击发力的效果,做到内外合一,声力并 用。在练习无声的咦、哟试声时,其周身各部的争力要求与试声(二)相同。在此我希望意拳习练者要循序渐进,先从试声(一)试声(二)脚踏实地的去体会,确实掌握和熟练后再进行试声(三)的无声练习。可逐步配合各种的发力去体认去摸索,逐渐声由内转,由有声过渡到无声。王芗 斋先生在形容试声时说:“试声如幽谷之声,其声如黄钟、大吕之本。”试声时神意是尤为重要的,先父姚宗勋先生说过:“意拳最首要的是练习神、意二字,但求神意足,力也就在其中了。”力是由神、意激发而出的,这就是意拳的原则原理,是拳学之大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