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学的杂,五行八卦之类的原本是很熟悉的,可惜,都是皮毛,从未深入,浪费时间却不入门,所以学中医也就一直不入门。 假传万卷经,老衲看普及东西多,胡说的也就多,年轻时没有判断能力,一股脑子就信了……比如,五行是世界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现在重新学习,一看就是胡扯!东找西找,最终发现B站有些视频讲解很靠谱,还是需要大数据分析,被大量认可的,基本都靠谱。 五行是世界的五种运行方式,代表对世界的理解,五分法看世界最重要的一种。木火水金土,是因为近似于某种运行方式而被用来命名它,和元素构成完全没有关联。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都是取性,不取实。所以既难学又易学,难学在于虚空,易学在于通行。入门难,入门以后可以无师自通,最好的老师是自然+是病人,不是书本也不是老师! 木,就是植物,就是生发舒展,对应人体就是肝功能(不是脏器),其它类推。 五脏,是五行在医学上的最主要应用,甚至可以说是中药的核心。 五行、五脏、五色、五味,是中药的核心体系,诊断之后的开方,基本上是基于五脏的,五色五味入五脏,是基本规律。各种药经,都是要注明每种药的色味。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不精准的精准,单项可能超过六成准确,多项结合达到八九成的准确,试一下,看看结果,调整一下基本上达到准确。几乎所有的都是这样,与西方的完美理论完全不同,是一种需要经验修正的体系,人的作用很大,中医很好,没有好医生不行的。西医其实主要是药+刀,除了特殊技能以外,很容易复制,人的因素相对来说弱。 五行理论体系不复杂,把病人对照五行脏腑辩证就复杂了,不同的医生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虽然中医并不是只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多个,但是实践中会有十个八个判断,也是必然有错误的。 老衲现在慢慢熟悉了一些药性,看医案,有些药一看就知道吃了会出事儿的!误治是常见问题,伤寒论里很多药方就是专门针对误治以后的症状的。 五行其实是结合阴阳的,心肝脾肺肾,五脏的阴阳,要一体化观察确定,再下药调理。 这里面也暗含三才,认为天地人一体,五脏与天地运行相合,互相影响。四季(也有五季说)与五行运行是一致的,药材也有五行之分,輔行诀把药材分两层,二十五种药材,分木火水金土,各五种,这五种再分木火水金土,一种一种药材。 中医门派众多,很多是基于这些基本理论而分开的,老衲以为不必在意,各种分法都有好用的地方,可以互相印证,几种方法一起试试,结论一致,那基本不会错了! 没入门的总是在吵架,因为分法不同而互相伤害,老衲以为都是中医,还是互相补台比较好。 至于差异,主要是水平不够,高水平必然发现自己门派的不足,而开始借鉴学习其它门派的东西。 五行的变化,生克侮乘,母子关系,等等,都是中医理论知识的一门,能够解释七八成就很好了。要提高,就要补充阴阳、六经、三焦、气血营卫,盲人摸象,综合起来才更加接近真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