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布答案:一出门就走丢,半夏白术天麻汤拿下!恭喜两位读者

 人老颠东 2022-06-20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文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中医辨证演练题。

令文老师欣喜的是,到底还是有两位读者朋友的回答,和实战完全一致,分别是“秋韵”、“晨曦”。截图如下:

图片

图片

没错,正确答案就是半夏白术天麻汤。

我再给你聊聊,这个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57岁。

本来,此人的身体还算可以。但是最近这几年,她忽然就有了一个怪病,这就是,只要一出门,肯定找不到家。别管去哪儿,别管所在之地是之前她多么熟悉的地方,她肯定找不到家,而且迷失方向,在人群中入坠烟海,茫茫然、昏昏然。

除此之外,此人的神志还算相对正常。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家人就带她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舌苔白腻、舌体胖大。细问得知,患者二便正常,但平时却头晕目眩、前额发胀发凉,整个人体倦、爱睡觉、记忆力不好、食欲不振。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茯苓12克,白芷10克,天竺黄6克,远志6克,石菖蒲6克,甘草6克。

图片

所有这些,水煎服,一共服了20剂。

结果,患者用药以后,症状完全消失,可以独自出门而不迷失方向,完全能安全返回,而且爱睡觉、倦怠乏力、恶心欲呕之感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6年的《江西中医》。

这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患者的问题,在于风痰上扰。你看,这个人,就诊当时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平时,食欲不振。这一看就知道,是痰湿阻滞于内,对不对?

痰湿浊邪,阻滞于内,它容易影响到肝脾之间的调和状态。肝风,因之而起。肝风夹杂痰邪,上扰于清空之地,于是人就会跟着眩晕、恶心欲呕、迷失方向、额头胀凉。同时,由于清阳之气难以升达头面,所以患者就难免健忘、多眠。湿浊困脾,脾虚气弱,患者四肢失养,所以就变得疲倦无力、不爱动弹。

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组信息,在于患者头晕目眩、恶心欲呕、迷失方向、额头又胀又凉。从中,我们能清楚地感知到,患者风痰上壅于头面的境况。你想啊,风痰在脑子晃晃荡荡的,把脑袋憋得又胀又大又不清醒,风邪把元神之府吹得东倒西歪,患者当然会出现眩晕等问题了。

因此,当下最要紧的事儿,就是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平肝熄风。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茯苓12克,白芷10克,天竺黄6克,远志6克,石菖蒲6克,甘草6克。

图片

这里头,显然是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配伍。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基本构成是半夏9克,天麻和茯苓、橘红各6克,白术15克,甘草4克。它其实是在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的基础上,加上白术和半夏。其中,二陈汤用于健脾燥湿,加上白术,则健脾燥湿利水之性更强,加天麻则能祛风止眩晕。所以说,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风痰上扰的主方,患者表现就是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胸闷呕恶、眩晕头痛。你看,这和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是不是很类似啊?

在这个基础上,医家用天竺黄、石菖蒲进一步化痰,配白芷祛风,配远志醒神。远志和菖蒲搭配,又是开窍之品。如此,患者就可以重获清醒了。

昨天,不少朋友提到了苓桂术甘汤、二陈汤、香砂六君子汤等祛湿化痰之品。这些,都有道理。而且,用上去,患者未必无效。但是总地来说,不如半夏白术天麻汤那么贴切。半夏白术天麻汤祛风止眩之功,是比较突出的。

最后,请“秋韵”、“晨曦”两位朋友,在本文的留言区留言,写下您的电子邮箱。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