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较为复杂,社会面传播风险依然存在。请广大市民朋友停止非必要流动,主动参与所在地区核酸检测,不断增强防范意识,不集聚、不扎堆、不串门、不聚餐,让城市慢下来、静下来。
居家的您喜欢看老电影吗?您印象深刻的老电影有哪些呢?对很多人来说,上个世纪的老电影不仅陪伴他们度过了童年岁月,更伴随着家中几代人的成长。
曾经的电影不多,拍摄技术也并不高超,但几乎每一部都家喻户晓,百看不厌。曾经看电影的往事,也成为尘封的回忆,但在漫长岁月里,最让人怀念的,是当时那份纯粹和执着,然而,时过境迁,那沉醉其中的情怀却永不会再有。
今天,就带大家从那些旧时的影像中,一起去寻找老苏州的味道!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个纯真美好的年代!重温那些难忘的荧幕岁月。
1958年,苏州人都熟悉的老牌创作团队——苏州滑稽剧团创作了《满意不满意》,讲的是在苏州一家名叫“得月楼”的餐馆里,服务员们怎么提高服务意识的故事。该剧喜剧氛围很到位,内容幽默而不刻板,十分有趣。
▲《满意不满意》海报
巡演时,群众对于该戏的反响十分热烈。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启用苏州滑稽剧团的原班人马,拍摄了同名喜剧电影,由严恭执导,小杨天笑主演,于1964年6月公映。该片有普通话版,也有苏州话版,在60年代可谓是家喻户晓,许多人了解苏州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
该片根据苏州市滑稽剧团的滑稽戏《店堂里的笑声》改编,讲述了不安心本职工作的青年服务员杨友生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端正工作态度,成长为顾客满意的服务员的故事。
▲《满意不满意》电影片段
第一章 剧情介绍
1960年初,国内各行各业纷纷向雷锋看齐,苏州一家名叫“得月楼”的餐馆亦不例外。服务员沈师傅(方笑笑)、小顾(顾月娥)等均对顾客热情有礼、有求必应。但沈师傅的徒弟杨友生(小杨天笑)自认年轻有为,不屑于做这种“伺候人”的工作。
杨友生因为心思不在服务员这项工作上,时常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经常会不耐烦地冲顾客发脾气,给顾客拿错了饭菜,不以为过,反而怨顾客挑剔。有时甚至出口伤人,竟骂一位年轻女顾客是“葱油饼脸”。
他一直想转行,想调动工作,一心想当一名工人。沈师傅等人批评他,他答应今后工作时会压一压火气。他知道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对人和蔼、说话和气、笑脸相迎、笑脸相送,才会受到顾客的欢迎。于是,他下定决心作出改变,收起冰冷的面孔,硬挤出一副副刻意的“笑脸”,这副奇形怪状的笑容和一连串的嘿嘿声却热情得吓人,让众顾客看了惊愕万分,结果他把顾客都吓跑了。
同事的批评,顾客的意见,让杨友生满肚怨气。杨母(丁凤英)也一直为儿子的脾气感到着急。慈祥的老人家也在动脑筋,想方设法让儿子变好。她想着若给儿子找个女朋友,也许儿子有了对象便会改掉臭脾气,便托邻居悄悄给他介绍了个女孩。
杨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儿子随自己到园林去和一位约好的姑娘会面。不见面还好,一见面他就狼狈不堪地逃之夭夭。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个姑娘竟是被他骂“葱油饼脸”的女青年——某医院的护士叶梅英。
杨友生决计另谋出路。他急不可耐地骑车跑到妹妹的厂里,经妹妹引荐,受到茶厂负责人的欢迎,还信誓旦旦向厂长表决心,没料想厂长给他安排的工作依然不是工人,仍是食堂服务员。这如一盆凉水迎头泼下,他惟恐避之不及调头跑了。在归途中,他越想越气,路遇的一大群鹅甚至也成了眼中钉,结果一不小心摔下单车,腿部受了重伤。
一辆过路的公共汽车救了他。这些热心关怀他的司机、乘客,他都觉得似曾相识。在医院里,一个戴口罩的女护士照顾他,他感激不已。可当这个护士摘下口罩时,他羞愧得落荒而逃。真是有缘无处不相逢——又是那张“葱油饼脸”。可这个护士并不因杨友生在饭馆不“伺候”自己,而现在就不“伺候”他。
休养期间,饭馆的沈师傅语重心长地劝慰他,人们只有职业分工的不同,而没有地位上的贵贱。
杨友生慢慢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后他醒悟了,只要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哪一个职业都能赢得人们的尊敬。杨友生卸下了思想包袱,精神面貌变了,服务态度好了。顾客们由不满意到满意,就是那个被骂为“葱油饼脸”的姑娘也对他满意了。
第二章 苏州风光
本片除了故事情节幽默搞笑,发人深省外,片中的苏州风光也极其美丽。很多镜头,展示了苏州园林和水乡生活的风貌。精致的园林、傍水的民宅、便利的水上交通,营造出浓浓的水乡氛围。苏州评弹表演,苏绣手艺展示等,构成了苏州与众不同的文化环境。
如今的观众,凭着荧幕,方能一睹20世纪60年代江南城镇的模样,也才发现,半个世纪之前老苏州原汁原味的生活。
坐船出行的客人、灵巧的采茶姑娘、在河边石阶处洗衣的杨母、河上摇橹的马伯伯、吹着风扇的夜晚、端着包子的小伙计、撑着油纸伞寻着回廊前来的姑娘……
在古色古香的饭馆里,他们或看报,或看书;在碧水清波的河畔边,逗一逗大片鹅群;在百花评弹团的演奏中细细聆听……
第三章 苏州美食
影片里最吸引人还是那些地道的苏州美食。得月楼主打苏州面食:大肉面、排骨面、爆鳝虾仁面、素交面……一个个海碗似的端上来,面盛得满当当的,分量十足,顾客吃得是风卷残云。
在这个饭馆里,唯一保留的老店习俗只有一样——堂倌唱菜单。旧时民间的饭馆服务员,称为“堂倌”,点菜也不流行拿个小本子记,都是默记在心里,这是堂倌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单子记不住,饭碗就要丢。南北中国都有唱菜单这一步,只是腔调不同,这里便是用苏州话。
得月楼除了各色苏式面,还做苏帮菜,片中店里的名菜就是如今苏帮菜里赫赫有名的“松鼠鳜鱼”。虽然当时是部黑白电影,色泽看不太清,但那热气腾腾的美味,还是让人神往。
拟稿:弯弯
来源:《方志苏州》微信公众号
2022-04-25
来自: 吴越尽说 > 《姑苏纪事》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喜剧片】满意不满意(1963)
有时甚至出口伤人,竟骂一位年轻女顾客是“葱油饼脸”。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个姑娘就是他骂人家“葱油饼脸”的那个女青年——某医院...
堂倌的学问
堂倌的学问。清代多称"堂倌",本来"倌"字并无单人旁,应为"堂官",但因明清中央各衙门的首长均称"堂官",于是在官字旁加了立人,又读作儿化音,成了"堂...
还记得《满意不满意》中的演员们吗?一群优秀的喜剧明星,却大多都英年早逝
小杨天笑原名叫陈惠民,自幼家境贫寒,但爱好文艺,常在戏院等地卖茶叶蛋时哼唱地方小曲,招徕顾客,后被著名滑稽戏演员杨天笑所发现,...
“千万不要在餐厅要求退菜重做”、“不要在饭馆找事”,为什么这么说?
还记得西单路口的又一顺吗?
该饭馆原在手帕胡同东口北侧,1959年秋与西单食品店置换,迁至西单冷饮批发部、西单琴行的南隔壁,并扩大了营业面积:南厅供应清真炒菜...
还是昔日“跑堂儿的”透着热乎
除了那一间门脸儿的小饭铺,一般只有一个厨师、一个“跑堂儿的”和一个兼管算账收钱的掌柜外,较大的饭馆,特别是大饭庄,都有掌柜的(...
消消你心中的戾气/李月亮等
北三环一家泰国餐厅的刘雯却认为,服务员主动攻击顾客的事情,太少见了。“那天晚上餐厅开会,我们讨论这事。大厨说,雪蛤都是直接存在...
漫谈 | 厨行的江湖,京城的规矩
饭馆的菜品,则多讲火候,可是每家也有每家的拿手看家菜,例如东兴楼的糟蒸鸭肝、糟熘茭白、烩鸭腰;这菜讲究,服务也得有规矩。老北京...
旧京营生之伙计与小贩
旧京营生之伙计与小贩。当看到有顾客走进店里,要主动打招呼,在顾客挑选商品时,伙计要热情介绍商品,为顾客当好参谋,顾客购货后,伙...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