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52岁,2022年5月14日初诊。曾患有手部汗疱疹,但并不严重,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双手及双足掌部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逐渐出现皮肤增厚、角化、皲裂。2022年初从辽宁回到哈尔滨后,病情开始加重,裂口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又痒又痛。至哈市某三甲医院诊治,检查过敏源显示对海鲜、鸡蛋、大葱等过敏,口服西药治疗2月余,药物如维生素B、转移因子、地塞米松等,患者严格忌口认真服药,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而且2个月体重增加了10余斤。诊查:双手双足掌部皮肤老化增厚,弹性下降,走向不规则的裂口大小不等,痒而且疼,医者按一下,患者连忙做出躲避状。体胖,恶寒,眠食皆可,大小便正常,无其他不适。舌淡齿痕,脉沉弦。
据症分析病属阳气虚妥,寒湿内凝,气血不运,肌肤失养。方选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20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5g,柴胡15g,白芥子15g,石决明30g,天麻15g,麻黄1g,薏苡仁30g,苏梗10g,苏子10g,合欢皮30g,丹皮15g。7剂水煎两次,头煎口服,二煎浸泡手足,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嘱患者耐心治疗,这病治起来很慢。
5月21日复诊,病无进退,这在意料之中,但患者一脸焦灼:王医生,不行啊,吃了一个礼拜的药,一点效果都没有!再次提醒患者,皮肤顽疾治起来颇为不易,要有耐心,急也没有。舌淡,脉沉弦紧。中医自古有“以皮治皮”的理论,患者为本虚标实之症,最能补虚者当为血肉有情之品,这就想到了阿胶,此为驴皮所制。结合整体辨证结果,易方为温经汤加味:桂枝10g,吴茱萸6g,川芎10g,生姜10g,生半夏10g,党参10g,麦冬10g,丹皮10g,阿胶10g,当归10g,白芍10g,细辛5g,麻黄2g,石膏10g。7剂水煎服。中医有时对自己的辨证结果过于有把握就会得意忘形,于是当患者再问啥时候能好时,就信心膨胀地说,再过2周应该有效了。
5月28日三诊,患者一进门,表情比上次还难看,不用问,肯定没什么改善。不但没好转,她说好像更重了,皮肤更硬了,又出现了新的裂口,而且手足胀得厉害,舌象如前,脉沉弦紧滑。我诊脉的时间很长,主要是在考虑如何应对。上次让我信心满满的温经汤肯定是不能再用了,手足肿胀疼痛,结合体质,与痛风的表现有相似之处,于是改为朱丹溪上中下通中痛风方,活血化痰利湿降浊。临了患者又问:啥时候能好啊?答:坚持下去就会好的,实际心里已经没底了。我暗暗在想,皮肤科的医生一定每天会遇到不少患者这样的逼问,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头疼啊!
回家时在车上我从头梳理这个患者的病症表现,试图找到新的突破,忽然想起有一次患者跟我说腰部有一个包,小孩拳头大小,不疼不痒,皮色不变,问我要不要手术?我还按了按,说了句不要紧,可能是脂肪瘤。说完也没太想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单就这个包来说,如果中医治疗应该是阳和汤证,还是温阳散寒化痰的方法,这和最初的手足湿疹辨证结果是一致的,这样想来,今天开的方子十有八九是不会有效了。
6月4日再诊,果然不出所料,双手没有任何改善,外甥打灯笼,照旧。因为已经做好了预案,处置起来很快,一边安抚患者的情绪,一边写好处方:阳和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熟地30g,阿胶6g,炮姜10g,肉桂6g,麻黄10g,白芥子20g,生甘草10g,知母25g,桂枝8g,赤芍12g,防风10g,生白术15g,附子3g。7剂水煎服。
6月11日五诊,双手皮损变薄,疼痛也随之减轻。患者很高兴,称终于看到了希望。效不更方,原方再进7剂。
6月16日,还没到复诊的日子,因为离我出诊的地方很近,患者兴冲冲特意来门诊说病情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看上去双手角化的老皮消失了很多,手也不那么硬了,再没有出现裂口,整个手掌光滑了许多。她感觉似乎完全治愈已经指日可待。虽然这样良好的治疗效果来之不易,相比较来说,1个月的时间,速度其实已经是够快的了。皮肤病多发而难治,有多少人连治多年都毫无寸效,称为不死人的癌症。此患的治愈,有我的功劳,也有她自己的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