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满的惠风和畅|忆往事 聊现实 谈未来

 新用户9030yrKZ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2017年5月21日,上大新乐乎楼的同窗聚会,适逢扶桑大安日同华夏农历小满日。对二十四节气的小满,日本是这样描述的:自立夏起至芒种之间,黄径60度,阳光充沛万物生长之气渐次涨满天地由此称小满。气候逐渐由暖转暑,麦子抽穗,山野草木孕育种籽,红花则遍地争艳。当梅子点缀枝头,西日本初见梅雨走动之际,正是插秧季节到来之时。

一衣带水的邻邦沐浴着祖先传承下来的汉文化,共享前人留给后人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喜悦。此时不禁回想起抚郡望县的食文化“打麻子”来。

当地老俵逢年过节必“打麻子”。 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见在食客包围圈中有两个汉子正操持家伙,先将蒸熟的糯米放在石臼中,一人抡木槌,一人翻米团,一边稳准狠的使劲打,一边则在木槌落下前赤手蘸水后伸进石臼中翻转糯米团,其惊险程度妙不可言,但稍有不慎其后果可想而知。

还没来得及思索转眼间热气腾腾的糕团就做好了。“打麻子”与日本年糕的作法与工具如出一辙,就连兴高采烈地手捧蘸满豆粉年糕的那副吃相,与日本所见丝毫不走样。这不同国度的人文与习俗居然能够接近到如此极致,你说,是不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呢?

端相这横跨近半个世纪的新旧照片,还是学校的这帮人,略带几分稚气的青少年已变成举止几多沉稳的花甲年。上山下乡后同学间极少互动,彼此间亦知之甚少,意想不到的是,在小满这一天大伙居然到齐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从那七嘴八舌、支离破碎的谈吐和察颜观色中不难想象,凡经历过那段历史的都懂得什么叫做历尽沧桑、苦尽甜来和那本难念的经究竟意味着什么。你说,这“打麻子”似乎喻意着人生的千锤百炼,是吧?

感谢东道主精心安排和慷慨赐予的小满聚会!

余生,我们继续忆往事,聊现实,谈未来,好吗?

                                                                                     2017年6月23日日本东京

进入农历腊八,江西农村的家家户户为大年春节忙开了,“打麻子”是必备的年货,另一项就是做“冻米糖”。图为正在“打麻子”做年糕的村民们。

在南方的小满时节,雨水渐多,田水渐满,“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虽说是古代后梁布袋和尚的佛家之言,却每每读到总勾起我们当年在江西南城插队时那个季节的记忆……

四月插秧农忙,在天还未明,山沟水田笼罩在一片漆黑的寒气中,农民牵着水牛挑着秧担急促的脚步声、吆喝声,声声催促还在睡梦中的我们,快快下田去插秧劳作;五月六月,在湿热难耐的秧田中耘禾,割人的禾叶,吸血的蚂蟥,可怕的潭田……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七、八岁的青春年少花样年华就是在小满前后沾满泥水污垢的农忙季节中度过的。

照片说明:1970年4月8日,有6为男生4位女生来到江西省南城县前进公社红科大队司古墩生产队插队落户,后来分了公社,归属岳口公社,红科大队也改回名为黎家边大队。十个知青的集体户,当年的王润滋不仅是班长,而且是南城全县乃至全抚州地区知名的上海知青文艺标兵。一曲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风靡当时贫瘠荒凉的红土地,成为许多人的偶像。

照片中的五人依次从左至右:陆海平、唐震熙、石渡润滋、黄莺莺、耿榴娣。当年曾经住在作为生产队仓库的同一屋檐下有十位来自上海市长新中学69届初中毕业的知青。如今,当年知青班班长石渡润滋定居日本,梁建华定居美国,汤美蓉此次聚会时正客居美国,翁铁毅退休后定居杭州未参加聚会,胡华金不知所向,张心岳已于两年前因病离世,余者均已退休定居上海安度晚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