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山往事】115-照片集里的插队往事

 井蟾斋主 2021-12-25

历时三年,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安徽省档案馆编写,程潜龙、高小峻、田俊祥先生主编的《青春记忆·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安徽》照片集终于出版了。

照片集选刊的2019幅历史照片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上海知青在安徽农村的劳动、学习、生活经历。

出版照片集乃知青自己的事,我也提供了当年的照片及画册,以尽绵薄之力。


薅秧

披蓑衣,戴斗笠,或顶着时兴的化肥袋撕成的“塑料雨披”。一手叉腰,一手执着细竹竿截成的薅秧棍。于蒙蒙细雨中,双脚左右开弓,轮番着有节奏地踩将过去。一脚踏没了杂草,复又趟回盖上泥浆。穿行在秧棵之间,游刃有余。每每重复,腰际一扭,头部一甩,此一招一式真潇洒得很。

此画描绘的是当年知青在大别山区秧田劳作时的场景。作者:上海知青乐建成,1970年4月26日到六安地区霍山县漫水河公社船仓大队船仓生产队插队落户。


1972年4月,霍山县漫水河公社船仓大队船仓生产队上海知青在住屋前合影。前排左起:王乾申、张九城、虞锡忠、乐建成;二排左起:邵海生、王和平、倪志武;三排左起:陆维义、张小弟、范嘉龙(张明银/摄)

我们船仓生产队上海知青的住所说是新宅,其实为当初用于文艺宣传的舞台,当地人称其为“宣传台”。临时以土砖将前面堵住,并留门设窗,砌上台阶,还额外拥有了屋后山岗下那片可供自给自足的菜园用地。尽管紧挨着边门口的就是那座夏日里爬满南瓜、却不知是谁家的坟茔。
那年盛夏一日风雨大作,迎面那堵土墙顷刻间訇然倒塌。肆虐的飓风一路摧枯拉朽,掀翻了后门,掀开了屋顶。瞬间瓦片四散,天窗洞开。庆幸的是我等安然躲过了此劫。


1972年8月,霍山县漫水河公社船仓大队船仓生产队上海知青与下放干部都洵在知青住所旁合影。左起乐建成、范嘉龙、都洵、张小弟、倪志武(张明银/摄)


1974年12月,霍山县漫水河公社船仓大队船仓生产队上海知青欢送范嘉龙参军留影。左起:倪志武、范嘉龙、詹驷、张小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