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之前听到过不少美国警察执法过程中的暴行。 ![]() 传说中的警察暴力竟如此”温柔”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奉派常驻美国,刚到洛杉矶(LA)时,不会开车。而洛杉矶都市区除市中心downtown有人行道,下属的几个市(美国的“市”同国内不同,在行政区划里范围较小)都没有人行道。我居住的罗兰岗Roland Hights 到办公地点工业市City of Industry无法步行,也没公交车。到周边的超市和其他生活设施也一样无法步行,公交车则极不方便。不得已,刚开始工作的几个月,从国内带了个专业司机,同时自己开始学车。 在此期间,碰到许多同国内迥然不同的经历,至今忆及,还难免哑然失笑。 第一件事至今还清晰记得,因为平生第一次享有专职司机服务的待遇。国内来的专职司机驾驶技术高,英语不灵光,交通标志不熟悉。有一次在洛杉矶的橘县(有华人也称橙县Orange County)大白天开过一个单行道,此时路旁正停着一辆警车,老兄无知无畏,径直逆行开了过去,引得旁观黑兄弟大叫stop。 英语不灵光,但交通标志必须熟悉。 警察很惊愕,截停后对着老兄哇啦哇啦一通说道,但兄台一脸无辜,我心想坏了,扭头一旁,不敢搅和,折腾半晌,警察懵逼,竟挥手放行。一路我都想不出今天为何那么走运?回到办公室,老华人告诉我,下回切切不可。问其原因,答曰,警察对有色人群执法一般较谨慎。看老兄毫不退缩,一脸大无畏,大概猜到了其不懂英语的尴尬,破天荒法外开恩。 去美之前听到过不少美国警察执法过程中的暴行,这次目睹如此“温柔”,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 28美元搞定了驾照 我留英时的同学戏称:美国考驾照如同培养马路杀手。 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潮涌动,国内许多企业纷纷酝酿走出国门,到海外开办企业。我所在公司也不例外,计划在美国拓展业务,我在这时受命策划赴美。经了解,当时国内对企业出国办公司有严格的审批流程,手续繁复,流程很长。而美国也对赴美企业有一定的门槛,短时很难跨越。 但困难吓不倒浙商。当时流行一句话:遇见绿灯快快行,遇见红灯绕道行。通过居美华人找到了一个信誉较好的洛杉矶律师,为赴美开办公司在选点,签证,申领执照,甚至学车和各种生活情况提供了专业意见,“绕道”的各种问题得到了解决。 有关学车,可以申请B1签证进入美国后,经律师申请社会安全号码Social Security number,再用社会安全号码申领驾照。所谓B1签证就是短期商务签证,半年为期,但可延长。 经历了上文所述的惊险,我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轮子上的国家”的学车过程。与我在此之前的预想大相径庭,在美考驾照既不费钱,也不困难。 向车管部门DMV (Department of Motor and Vehicle)交了28刀(美元)后,我在当地电话本(现在大概要在网上)上查到了笔试考题题库。 作为母语非英语的考生可以选择其他语种,加州的非英文选项有中文和西班牙文。中文题库更新慢,利用若干年前的题库资料复习,考试时撞上原题的概率颇高,更有甚者,笔试完全不似国内正规,全靠自觉。即使一次不过,也有三次机会,第一次错误不得超过六个,第二,三次不得超过三个。 其中交通标志不能错或只能错一个,记不准了,因我是全对通过的。3. 过了笔试,领到一纸允许在有驾照者陪同下上路的许可。并可预约路考,考生可选最方便的时间和DMV。然后便是一番勤学苦练。 驾车练习过程可上驾校,也可请熟人带教,全凭自愿。 让我吃惊的是这个练习过程可上驾校,也可请熟人带教,全凭自愿。我请上文提到的专业司机指导,每天晚上在附近超市的道路上练习。大概一月后就去路考。 路考当天,有驾照的同事载我去车管部门DMV,用自己带去的车(自排和手动悉听尊便)路考时考官坐在副驾驶位,发出各种指示,从最简单的刹车,油门,转向灯开始考核,之后考生自主操作,开一个街区block,四个转弯,在此过程中,考官观察考生的驾驶动作,八大错误,犯了任何一个,直接打道回府;小错误犯满15个也不及格。 路考也有三次机会,挂满三次,需重新笔试和交款。据我所知,国内考生,即使专业司机,没有一次通过的,大多需二次以上,甚至五,六次才能大功告成。
![]() 华人圈里逃避罚款的城市传说 有了驾照,初次上高速,战战兢兢,车速不敢开快。让我想不到的是美国的高速公路不仅有最高限速,也有最低限速,不由自主紧张得汗流浃背。有时路遇不良少年,被他们按喇叭,树中指,好不狼狈。 过了一段时间适应后,才慢慢松弛下来。多入山林终遇虎,开车难免吃到罚单。那时囊中羞涩,没有本钱任性。在华人圈里谈起被罚肉痛,有老江湖支招。但因生性谨小慎微,从未尝试。 现在回忆起来大概有以下两件事,最为搞笑。 美国交通规则各州有些搞笑的独特规定。 一,有一次同老江湖一起开车外出,行驶在市区小道local上,见这位老兄时常东张西望,口中念念有词。问其原委,答曰:以备不时之需,若被警察抓到超速,可应对说“内急,家在就近,赶回家解决。”这样的答复,往往会被追问,“家在何处?”这时候就可派到用场。如确有此地址,警察通过手持机器一查不错,一般都会免于追究。 二,收到罚单,如不服,就上法庭,同警察对簿公堂。老江湖往往对上法庭时间,提出种种理由,要求推迟。比如,人在外地,有点感冒,甚至已有约会。一来二去,警察很忙,难免无法出庭,那时收到罚单者就赢了,顺理成章,不交罚金。 如此这般,听似海外奇谈。回国多年,已无法亲身断其真伪。但上文提到的警察暴行盛行下的“温柔”确是亲历,千真万确。 - END -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
|
来自: 新用户9030yrKZ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