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蹉跎岁月 | 刻骨铭心的呼唤

 新用户9030yrKZ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风雨如磐见真情,

岁月蹉跎志犹存。

知识青年的四十年,是中国二十世纪历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知识青年,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汇,也由于这段历史而成为一个特定的名词。让我们在努力寻找青春足迹的同时,对往昔的知青岁月,作出认真的自省和反思。

知青广场,是我们相聚和重逢的舞台。

我们今天又来回忆往事,叙说关于昨天的话题,为的是更好的着眼于今天,迎接愈加美好的明天。

——叶辛

题于2009年6月上海知青广场知青纪念墙碑文

01

当年岁月

1968年9月,老三届毕业分配时正处于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的洪流中,我被分配到了皖南留杯荡附近千紫山的半山腰——上海市黄山茶林场12连。这是一条从鹊岭上去几乎全是陡坡的小路,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的高山连队。连队里百多号人生活的基本供给与生产资料全靠我们肩挑背扛上去。没有供电,每间8人住的宿舍提供两个煤油灯。

十二连的跃进门老照片。

当年作为连队副指导员的杨含娟。  

河溪上的水泥石板桥。

半年后的 1969年4月,我与4连的陆华一起被组织任命为本连队的副指导员,这是知青中第一批提拔的连队干部,参与连队的管理工作。

连队知青姑娘们合影老照片。

姑娘们上山护林时的老照片。

上山采茶老照片。

02

难忘恩人刘建明

刘建明,1937年参加革命,老茶林场首任党委书记。

不久,场部安排了一位“走资派”刘建民老干部下放到我们连队。他身材高大,背微微的有点儿驼,高挺的鼻梁,一副浓眉下闪烁出深邃的眼光。他操着一口浓浓苏北口音的普通话,但在平日里却不多言辞,沉默寡言。考虑他的身体状况,连队领导安排他在蔬菜班负责放牛。

书写者系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左一站立者为刘建民。

1969年7月5日那天,经过连续几天的瓢泼大雨,我们每天要去洗衣服的清澈溪水已经变得浑浊不堪,平日潺潺细语的流水也已经变成了咆哮如雷的野马奔腾而下。

巨大的石头被洪水从上游冲到了下游,挡在了食堂前面的河中央。早上,各宿舍仍然习惯性地派出购买早餐的代表,也有人在紧靠河边的食堂门口站立着观看这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山洪。看来今天又是一个无法出工劳动的日子。早餐过后,有的躺在床上看书、有的在聊天,有的依然站在宿舍门口看着不远处怒吼的洪流发呆……

十二连食堂前的河溪。

十二连食堂河溪

姑娘们在十二连河溪水坝上合影。

我们三个是在人民广场上同一辆车来到十二连的。

半个小时后,凶猛的山洪突然间改变了流向,漫过通向对岸的木桥,朝食堂这边涌去。不一会儿,只听到有人在叫:食堂进水啦!!食堂进水了!!我闻声穿上雨衣从宿舍冲向食堂。食堂工作人员已在往上坡搬运米面、油盐等物资。只见河水猛涨,几分钟就从脚丫漫过了小腿、膝盖,不一会儿就漫上了腰际。站在水里的我们,身子也跟着开始摇晃起来了。


这时候食堂里的东西搬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就一个念头,不能让洪水冲倒我们的食堂!我们二十几个人手挽着手,将身体拧成了一股绳,互相借力搀扶着,迈到了食堂的上坡,企图用自己血肉稚嫩的身体去挡住汹涌而来的洪水。“保护食堂的房子”,这是我们当时心中的唯一念头。

箭头表示洪水泛滥、漫过堤坝的路线,是平常溪流宽度的几倍。

洪水还在迅猛地上涨,到胸部了,食堂的上坡是一排宿舍,宿舍里的队友们都紧张地看着我们,不知所措。


“孩子们!快上来!有危险!快上来啊!有危险啊!……”声嘶力竭!我朝着喊声方向望去,这是老干部刘建民。只见他挥动着手臂,摇晃着整个身体,拼着全力在叫喊着。


此时,在水里的我才猛然警觉到了险情的到来,才刚刚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危险。我马上大叫:“快!快!快到上面去!!”我们互相搀扶着开始往上坡挪。


这时一个男青年艰难地从食堂门口出来,手里高举着一卷东西跟着我们一起爬上坡。哦,是章关培,他是去抢摘食堂墙上挂着的毛主席画像!

当我们先后爬上坡,还没站稳脚跟,顷刻之间我们的食堂就被滚滚而下的洪流冲得整体移动,仅仅晃动了二下,短短的一分钟都不到,我们每天要去三次打饭的食堂就这样连墙带顶地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了……


站在坡上的我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要是没有老刘声嘶力竭地叫喊?要是那声音再晚发出来几分钟?哪怕是慢几秒钟?20多条不到20岁的年轻生命啊?作为刚上任副指导员不到三个月的我,在50年后的今天再次回想起来,心里还荡漾着阵阵的后怕!

1969年7月5日的那场洪水。

第二天传来了4连11位烈士牺牲的消息。11位烈士的名单里就有与我一起提干、我们一起在场部开会的陆华!在这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面前,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状况、干着同样的事情:为抢救食堂里的物资、国家的财产,他们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黄山茶林场十一烈士牺牲处,水中的水泥板是当年被洪水冲垮的公路桥桥面。

黄山茶林场十一位知青烈士墓地。

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老干部刘建民啊,是您在关键时刻拼着老命发出那声嘶力竭的呼唤,挽救了我们多少条生命?涉及到我们每个家庭的多少个亲人?又牵连着多少位同学、同事、好友?您是我们真正的救命恩人啊!恩重如山!

 不久刘建民官复原职,又成了我们黄山茶林场党委里的领导。从那以后我虽然很少见到他,然而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尽管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每每回想起来仍是那么的清晰。


是刘建民老干部给了我重生,给了我今天的一切,他那高大的身影永远地烙在我的心坎里!

03

连队战友当年老照片

当年部分连队战友的合影老照片。

战友合影老照片。

当年部分连队战友合影老照片

当年连队知青(从左至右):张永明,王增缓,徐永强。

后排座位是老指导员吴玉章。

04

回望当年  聚会今朝

十二连旧址新貌。

十二连旧址新貌

十二连旧址新貌

当年连队知青宿舍老照片。

作者杨含娟在战友聚会时留影。

作者杨含娟(中)在战友聚会时留影。

作者杨含娟(前左二在战友聚会时留影。

作者杨含娟(左二在战友聚会时留影。

作者杨含娟(右二)在战友聚会时留影。

作者杨含娟聚会和当年战友一起回首往事。

作者在皖南青山环绕的河流中泛舟。

杨含娟与美篇作者丁海合影。

转注:偶然的闲聊,第一次听说了尘封五十年的往事,很震撼。
回想当年,茶林场的不少老干部、老职工对知青帮助的确很多很大。
杨含娟发自内心的感慨:“如果没有老干部刘建民的呼唤,我们会怎样?”
是啊,可能……想想后果,令人不寒而栗!
转发杨含娟的文章,表示一个老知青深深的敬意!

本文转载自 丁海 2019-11-07《美篇》,特此鸣谢!

新华路时光

音乐欣赏频道   沐浴着春天的阳光 大提琴演奏《西西里舞曲》

点击视频右下图标可全屏收看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