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中学习(说成了解更准确)过的内容,稍微比原来详细的重复了一下。 一.电磁场 两句核心:1.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如何在高中阶段定性解释这两句话呢? 1.关于电场、磁场的认识 电场、磁场的本质都是源于电荷。
磁场的本源就是电荷的运动。磁铁的磁场应用安培分子环流假说也归到了电荷的运动上。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电磁场本来就是电荷的一体两面。但最初总是以一种短视的目光来研究的,见此不见彼。相当于一枚硬币的两面,选择性的只看见一面,看不到两面之间的统一性。只有当这个硬币不断反复翻转时,才能发现它两面之间的统一性。 对电磁场一体性的认识,只是变化一种认知方法。 1.电流磁效应:电流产生磁场。电流源于电荷的定向移动。电荷运动,静电场就要发生变化,因此产生磁场。就是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电流磁效应的本质是变化的电场产生了磁场。 感生电流的本质是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 对旧有知识进行高思维量的归纳总结,就是推陈出新。 上节所学的LC振荡电路就是人为的提供了一个可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二.电磁波 从电磁场到电磁波,对电场或磁场的变化有了要求,不能随便乱变,要周期性的变化。 这幅图现在无法解释,不能简单粗暴的理解为一个量的变化率大小决定另一个量的大小,方程组高中阶段无法求解,记住得了。 神一般的预言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数学的魅力,自然的规律隐藏在数学中。 赫兹的实验: 感应圈放电:为啥用这个装置呢?为了产生高频的振荡电流。电磁波要想被实验观测到,低频电流是既不中看更不中用的。 感应圈有点类似于汽车的点火装置,现在家用燃气灶的电火装置也就是个感应圆,通过直流电的通断来实现变压,高压击穿空气引起放电电火,可实现高频的目的,也是实验成功的原因。 快速发展的电磁理论:赫兹当时的实验,电磁波只能传播几米远。今日,无线电应用十分广泛,全部基于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 本节课的知识点实际是一种重复,可以说无任何实质性的需要掌握的内容,死记硬背的居多,包括老师在内,中学阶段,高数普遍荒废,对麦克斯韦方程组可能也仅限于了解,无法做到理解。 若要能从数学角度对当时所知道的电、磁场理论进行概括,或许就可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解得更好一点。电磁波、相对论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强有力的高数知识支撑,无法做到真正理解。 |
|
来自: 新用户65120Jo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