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和非晶体,若要单独依靠肉眼来区分,说实话我是没这个眼力劲的。树脂笔杆的钢笔和金属笔杆的钢笔,在外观上,无法区分那种材料形状更规则。 上边金属,下边橡胶,肉眼看不出规则与否。 显微镜看粉末,大量看,才能看出区别。 将固体分类: 一.晶体和非晶体: 1.形状区别 微观结构形状规则,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构成晶体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比较规则。非晶体是乱码。打个比方:大阅兵的方队就类似晶体;解散后的无序状态就类似非晶体。原子在空间规则排列,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棱角分明”;非晶体没有所谓的规则,也就无所谓什么样的几何形状。 2.物理特征 A.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晶体的固定熔点,应该是有一定的阈值,不是完全处于一个点上。为何晶体有固定熔点?从化学健的角度学生可以解释清楚。 B.其他特征 晶体各项异性;非晶体各项同性。 从微观角度可以定性解释,在原子排列比较规则的晶体中。导热、导电、导光等等,各个方向面对的排列情况相对固定但一般不同,就导致各项异性。而对非晶体,由于没有所谓的规则性,各个方向面对的都是乱码,也就无所谓不同了。 二.单晶和多晶 1.单晶:整个空间排列规则。类似于一堆魔方垒成的魔方墙,短距、长距都有序。 2.多晶:小范围的有序,大范围的无序。类似于堆着的一堆杂乱无章的魔方,单个看,很规则,放一块,整体显示不出规则性。整体看,每个方向显示不出独特性来,所以各项异性也就不存在了。但熔点固定这一特点还得以保留。 三.晶体的微观结构 宏观体现微观,微观决定宏观。 从猜想到间接验证,再到实证。晶体的空间规则性逐步的到证实,但组成晶体的原子或分子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停地振动着。 是否能形成晶体,与材料的成长环境有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晶体成长也不例外。 晶体与非晶体,有点像物质世界的有组织的团队和乌合之众。一个有纪律、有规则的团队,从不同方向看,应该是不同的,破坏它的结构相对比较难。而对于乌合之众,则没有什么角度是特别的,彼此间的作用力比较弱,破坏相对容易。这是否是物理规律决定论呢?人从微观角度来看,也是原子的组合体。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有大环境影响的因素。 |
|
来自: 新用户65120Jo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