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核物理部分,感觉纯属了解,没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感觉都是定性了解。具体到本节内容,感觉比必修三当时的内容详细多了,起码对研究的背景有所交待了。黑体辐射的研究源于冶金和星体测温。生产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研究。黑体和普通物体的区别:普通物体即吸收又反射兼辐射,而且热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材料种类和表面状况有关,属于多因素影响的辐射问题。黑体:只吸收不反射,但辐射是本性,而且辐射只与温度这个单一变量有关。有点理想化的意思了,类似一般落体运动的合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样;而一旦理想化为自由落体运动,则下落快慢只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类似研究落体运动的重大意义一样,对黑体的辐射很上心。图中可获取的信息:同一温度下,各波段辐射的强度是不同的,有点正太分布的味道,存在一辐射强度的最大值。随着黑体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对应的波长逐渐向短波段移动。理论物理学家的强迫症,不论什么物理现象,都想搞个理论把现象装进去,否则就睡不踏实。现成的有关辐射的理论也有,辐射的不是电磁波吗?按照电磁波的理论先操练一番,真还有牛人这么干了。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在 1896 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1900 年,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 他们提出的公式都只能解释一部分实验现象。维恩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较大;瑞利公式在长波区与实验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维恩、瑞利都只玩对了一部分,把两人的理论对的部分合并一下就完美了。大神普朗克就是这么玩的,那是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大神,到了原子物理这个层次,数学不过硬基本没法玩物理了。普朗克所作的工作就是从数学角度把维恩和瑞利理论中对的部分给整合了,高手就是这样玩的,留下合理的并进行整合,舍掉不着调的。看看这个图,感觉大神就是钻到黑体里研究出来的理论。普朗克的黑体辐射理论是先有了数学上正确的理论,再从物理角度寻求理论的合物理解释。最后得出了一个令普朗克自己也觉得“叛逆不道”的解释。如果想推导出这个公式,就必须假定:组成黑体的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他把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它的表达式为ε=hv。是不是和带电体的电荷量有点类似呢?传统认知中黑体辐射的电磁波,尽然屈尊下驾到死对头粒子论门下,这不变了电磁波波动学说的天吗?波动说、粒子说,能解释实验现象的就是正确的说,否则就是胡说。宏观的波动连续,微观上看就是粒子离散。眼的区分度有限,离散的差别小到一定程度就是连续。离散还是连续,是眼的主观体验,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永远不会发现真实。有了量子论后,当时诸多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量子论一出手就是手到擒来。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量子理论掀开了近代物理的序幕。看到近代物理的物理学史,就感觉近代科技的发展是真正的日新月异,几千年的领先优势,几十年就被彻底反超。不学习,就是与愚昧、落后为伍,与被动发展为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