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了曹操。通过这场战役,刘备的实力快速积累,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从此赤壁就成了很多文学家怀古凭吊的胜地,到了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游览赤壁之后写出了《前后赤壁赋》。 ![]() 湖北一带被称为赤壁的地方有好几处,比如长江沿岸有三个地方都被称为赤壁,汉阳还有一个赤壁,汉川又有一个赤壁山,但真正的赤壁大战究竟在哪里呢? 通过考古发掘,直到当代才确认了三国赤壁在湖北咸宁蒲圻,苏东坡赤壁赋在湖北黄冈,黄冈故称黄州。造成这种误会,很大原因是由于黄冈赤壁风光优美,更容易引发文人的创作灵感。 苏东坡曾经被流放至黄州,到了这里之后,他当然要欣赏一下当地的名胜古迹。由此写下了绝妙文章《前后赤壁赋》。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赤壁赋》前后两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文章通过同—地点(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饮酒),同—题材(大江高山清风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字字如画,句句似,诗画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异曲,各有千秋。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于上次游赤壁之后,事隔三月,主客再邀相游赤壁,而彼时景已不再是此时景;同是月夜,而前后落差反复之大,也让诗人的心境随之悄然变幻。 历史上对赤壁的误解,不但是苏轼,还有李白写过一首诗《赤壁送别歌》,诗中最后两句是“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他诗中的赤壁就是黄州赤鼻矶。 唐代大诗人杜牧游览赤壁之后写出了千古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在黄州任上写的。 这种美丽的误会,毫不影响三位诗人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历史学家为了区分两个赤壁,用了二个绝妙的名词,“文赤壁” 、“武赤壁”以此区分。 赤壁旷世文豪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称为“文赤壁”。 烽火硝烟的三国年代,赤壁是奠定魏蜀吴鼎立之势的“武赤壁”。也称周郎赤壁,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据说,周瑜在赤壁大战胜利后,心情满满地在石头上刻下“赤壁”两字,以抒怀他胜利的喜悦。 星移斗转,岁月飞逝,神州文武两赤壁,仍令人神往流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