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数发微·四分历算-19推月食所在月朔日名

 思明居士 2022-06-20 发布于河北

推月食所在月朔日名

天数发微·四分历算-18推岁前天正月-前食月-及后食中我们已经得到了积月,有了积月乘以每月日数就能得到积日,再由末食所入蔀首日名就能推知月食所在月朔的日名

图片

其中P为积月所含整日数,小余<蔀月。

整日P满1甲子则除去之,所余不满1甲子的部分,从所入蔀首日名数起,算外就是所求朔日的日名。

那么剩下的任务就是推算末食在何蔀,就知道何蔀,由蔀首日推月朔日名;

推算末食在何蔀

图片
图片

3.5式中的n为上元以来累积蔀会数,因为1蔀会=27蔀,将其乘以27则化为蔀数(即上元以来积累蔀数);又因为1元等于60蔀,将表达式n*27-P*60控制在一元之内,即:

0<= n*27-P*60 <60

如此剩余的就是不满1元的蔀数。

又已知1元=3纪,1纪=20蔀。

将上述不满1元的蔀数再除以20,则化为上元以来纪数Q,除不尽为纪余,纪余的单位是蔀。

3.6式中的Q显然只能是0,1,2中的某个数,算外为所入纪。(即Q=0天纪,Q=1地纪,Q=2人纪),纪余算外为所入蔀;

《律历志》说是“数从甲子蔀起”。既纪余=0,为甲子蔀;纪余=1为癸卯蔀;纪余=2为壬午蔀;

《律历志》却说“算外,所入蔀会也”,而不是说“算外,所入蔀也”;

表明此句与上文说的“数从甲子蔀起”不是一码事。“数从甲子蔀起”者,算外还是蔀。为什么说成是蔀会?从3.5式可以看出,“纪余”的算外是3.5的“蔀会余”的第一年,就是所求年的月蚀所入蔀会之年。

年名3.6式和表3.2推得;

为“所入蔀会也”,即所入蔀会之年的年名。

入蔀会的年数则要从3.5式推知,即“其初不满蔀会者,入蔀会年数也”;

此段“余以二十”句标点有误,重新点为“余以二十除,所得数从天纪,算外入人纪。不满二十者”(下略)。

举个例子来推:文帝后元三年庚辰岁(-161)距离上元2760320年:

图片

纪余为15,从甲子蔀起算,则P+1为所入蔀,查表为己酉蔀

又如四分历颁行之元和二年(85),85年距离-161一共:246年;

减去重复计算的-161年,则距离上元2760565年(2760320+245)

图片

纪余为15,从甲子蔀起算,则P+1为所入蔀,查表为己酉蔀

又如定晷仪众数的熹平三年(174),174年距离-161一共:335年;

减去重复计算的-161年,则距离上元2760654(2760320+334)

图片

625和714为各自入蔀会年,得数5乘27,满60去之,余15,入天纪及所入蔀己酉同仲纪之元。

得到所入蔀以后,就以该蔀首日进行推算;

例如公元176年积月为8839(庚申上元),且知其月食发生在174七月,则:

从己酉起算23个干支,算外壬申就是174年七月朔日干支

图片

又如公元63年,已知其在己酉蔀,且积月7442,月食发生在公元61年的八月:

图片

则己酉起算往后数48干支,算外为丁酉。则61年八月朔日为丁酉;

图片

注意:该方法推朔日有时发有误差,会推至朔日前一日

又例如永建五年(130年)例中,已算得积月为3586;入蔀会年291,该蔀会首为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名庚辰,日名甲子。291去4甲子240年余51,庚辰后第51年名庚午,知永建元年年名庚午。(该例以庚辰-161为元)

将积月带入3.46可得:

图片

P=105897,594为小余。P除以60,余数57。自甲子后数第58日辛酉为该年天正月朔日名,与前述3.8,3.9算得的结果相同。

又以永平六年(公元62年)为例,由前已知积月为7430,带入上式得:

图片

219414除以60取余得54,己酉起算则为壬寅(错算,已知是入蔀会5)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