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中风兼有水饮,用桂枝去芍加术苓,还是用桂枝去桂加术苓?

 了然3z5ctoaa2w 2022-06-20 发布于广西

一朋友找我,主述:喉咙痛、有点咳,有痰,感觉卡在喉咙吐不出来,有清鼻涕、右眼眼眶有点痛,下午人感觉困,尿少且黄,口干但不想喝水、脑袋胀,自觉像是感冒了。并附了舌照。

舌照大致是这样的:舌体略胖大,有齿痕;舌淡红、偏淡,舌左侧明显高于右侧,舌苔白并湿润、略厚。

看舌象是表证,因为舌淡红偏白,舌苔也是白并湿润的,这没有热证;但她所表述的却像有热的样子,喉咙痛、尿少且黄,这是热证的表现。但再仔细看她有口干却不想喝水、脑袋胀的情况。综合起来判断这不是热证,是中焦停水导致的水路不通,水变死水且停滞了,于是有假热的现象,因为水不能正常的循环利用,一方面是多了,一方面却又是缺津液的,所以会口干却不想喝水,又会喉咙痛,因为没有活水上来滋润喉咙了。而中焦停水,又会出现尿少尿黄的情况。

再确定她的问题:有没有发烧、怕不怕风、有没有汗,回答都没有。那么问题清楚了,于是给开了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三剂。

喝了一剂,第二天朋友就告诉我,情况好转好多,和我说眼眶本来也肿了,但喝药后不肿了、也不痛了,头也不胀、尿不黄了。只是喉咙还有些痛,于是我让她把所剩的两剂也喝完。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存在有很大的争议,一派认为是桂枝去桂,一派认为是桂枝去芍。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桂枝去芍,但在这个医案中我用了去桂方,因为患者有喉咙痛的问题,而且从舌象看左侧大于右侧,这是气升有余而降不足之象,而桂枝重在升阳与发散。在这里就不适合保留桂枝了,而选择了去桂枝,存芍药来把气机往下收敛,并利用芍药把胃所停聚的水气往下拉,去除死水,三焦通路得以畅通,气机无碍,病自然就好了。

所以第二十八条,也不定死就是去桂还是去芍,而是根据具体症状灵活拆解运用,气机不升的当然去芍留桂、气机不降的当然去桂留芍。

自学中医   心得分享

分享我们的所学、所思及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