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 培 《写给梦境:庞培诗选》是作家、诗人庞培三十年诗歌写作成果的集中呈现。精选的约200首诗作,代表着作者诗歌创作的整体成就。 庞培是江南诗派的代表诗人,他早年曾在江南各地游历,将南方的潮湿生活经验投射在创作中,深吟浅唱,以音乐性和现代性的修辞书写着南方的精神秘密。 在庞培的诗中,“清醒的现代意识与浓郁的古典气质得到了很好的混融”(赵学成)。他的诗歌“有一种纯净感,这种纯净不是指一种无思想状态,而是一种人与景的本质对流最终呈现的状态”(吴丹凤)。 庞培诗选 乡 土 我的所得 只是安安静静的乡土, 几本遭磨损的古籍;三两个 春夜,以及傍河的市井陋巷中 暮晚的下雪天气。 人世之歌 树和树相互弹奏 很久以前的一场雨 淅淅沥沥落下 但此刻明亮的光 长出新枝嫩叶 新的记忆 聚拢小路尽头 叶脉图案生成 离别的衣襟 没有人弹吉他 没有年轻貌美的恋人 万物沉寂的湖面 仿佛乐器店的陈列柜 安放琴谱,碎裂的人心 尼龙或钢丝的涟漪 一名小提琴手的际遇 在黄昏的天际浮现 耳朵节拍器 相互推诿 繁密的雨声 此刻如种子般尖锐 人的眼睛里…… 哦 人的眼睛仿佛安静的座席 如 意 虽然我长大了,我的童年还在 每一次熄灯,入眠 我重又在黑暗中 挨近儿时称心的睡眠 边上糊了报纸的板壁 油灯,稻柴草 以及灯光的暗影中放大了数倍 白天听来的《三国志》…… 世界如此古老。英雄们仍在旷野中 擂鼓厮杀,列队出阵 长夜如同一面猎猎作响的战旗 战旗之下,是我年幼而骄傲的 童年。姆妈用嘴唇试了试 我额角的体温 长 江 这里 一滴水是我的出生地, 这里的水流 扩展到我全身, 每一寸肌肤都有无数的港湾、沉船; 锚链从我血管中“轧轧”升起, 带上江底的污泥—— 岩石变成漩涡, 波涛深入梦境。岸上的吊臂 存放着我久远年代里的呼喊—— 渡轮离岸时的霜迹 染白了窗户 而夕阳像一只凝视着我出生地的眼球, 在朦胧、水天一色的远方 慢慢剪断它身下的脐带…… (——痛苦的夜,涌向我的喉咙!) 周围蓝色的江面 像血一样喷涌出我不快的往昔, 我在陆地上的身世, 我古怪的童年。 秋风吹遍 秋风在一株草叶上撼动了我 ——突然之间,我感到压抑 我感到生命的黑暗 灿烂的阳光也不过是漫漫长夜 周围一切都暗下来 都俯伏在秋风下面,紧张地预备 在死亡中屈服 或在死亡中重生—— 黯然无声的毁灭已吹遍每个人的脸颊 悲 歌 人生真苦啊! 我没想到会这么苦 雨不停地下…… 我已不能够爱,也不能够 不爱 (你心里面那张脸……) 哦,雨雾白茫茫…… 你刚被一个梦惊醒 我也刚从坟墓中坐起来 噢!爱情 一边是坟墓,一边是摇篮! 晚 春 在风吹过的树丛 有我年少的心和乡间鸟鸣 最后的夕阳如同朝晖 鸟儿一个劲地唱着 僻静小径的荒芜 整个夏天的声音藏在这树丛 在那儿,我的一生 被傍晚的风抱起 乖巧,芬芳。风 好像我曾贴近过的你的脸 风成了相恋过后的惟一 在一切消逝之后 只有风最真实 只有这夏天的风,依旧 把细节,把春天从原野上吹来 读庞培的诗 杨碧薇庞培,江苏江阴人。读庞培的诗,就像在欣赏一套微微泛黄的明信片,每一张明信片从每一个昨天寄出,仿佛还带有旧日温暖的指印。这些明信片的图案都是简约的素描画,不需要花样繁多的元素,只消疏密有致的线条,就足以传情达意。 是的,庞培的诗,鲜有繁复的特性。在取材上,他更多地是写自己。而在写与自己有关的一切时,通常又是从回忆中来:“突然——时隔数年/我明白了我的无辜”(《雨,2005》)。因此,他的许多诗歌都带有程度不一的自传性,并具有内在的回忆结构:“十年前一对相爱的人/途经此地/已了无印迹”(《车过柳园》)。我们知道,汉语新诗诞生在“关不住了”的现代思绪突围处,它最初的功用,就是为了表现当下,记录现在。但庞培并没有按套路出牌,对他而言,写诗也是回忆的一种方式、一种需要。在下笔的一刹那,回忆,便与此刻获得对接。回忆从此刻的内部流出,逐渐淹过了此刻,最终,此刻成为回忆的一部分。但回忆并不是终点,通过追忆似水年华,诗人是要确定此刻的自己,完成当下的自我。 信手一拈,我就能翻出庞培这些具有回忆性质的诗歌,《乡下》、《如意》、《往事》、《旧宅》、《琴童》、《童年》、《雨,2005》《晾衣竿上的秋天》。庞培好像对过去怀有格外的迷恋,逝去的、陈旧的事物和能激发回忆的事物,在他诗里比比皆是:“所有的书/都是翅膀。旧日历、小学课本”(《乡下》)、“我年幼而骄傲的/童年”(《如意》)、“岁月流逝/周围的夜色抢在了亲爱的人的/脚步前面”(《往事》)、“一幢被废墟环绕的老宅”(《旧宅》)、“反复温习昨晚的练习曲”(《琴童》)、“我记得你怯生生的爱”(《我记得你睡觉的姿势》)、“她看来酷似当年的妈妈”(《晾衣竿上的秋天》)。这些事物以极高的密度连在一起,共同编织出庞培诗歌的时间之网。 因为总在不断地返回,所以庞培的诗必然要处理时间问题。在庞培的表达里,时间的核心是童年,似乎只要回到童年,横亘在时间里的难题就能得以化解。庞培是如此关注童年:“虽然我长大了,我的童年还在”(《如意》)、“有谁留下了思索/留下了童年的惊奇”(《安东·契诃夫的早晨》)、“我缺乏这样的窗明几亮/我没有这样的童年”(《琴童》)、“我童年的苍白,已被永久关闭”(《童年》)。当然,要注意的是,他写下的童年,并不全是真正经历过的童年,它们中一部分是虚构的,一部分是在回忆中修补过的,还有一部分是纯然的概念。这也就是说,庞培诗歌的核心词“童年”,也是一个建构之物,它有具体的一面,也有抽象的一面。但在这一建构物中,诗人的情感一定是遵循艺术真实原则的。庞培反复地写到童年,也不仅仅是为了记录逝去的时间,更深一层的意味是:他要获得借以支撑当下的力量。 因此我们看到,“现在”的庞培,不断收到“过去”的庞培为自己寄出的明信片。当他又陷入回忆的时候,也是内在自我再一次受到外在冲击的时候。而这些明信片,能帮助他重新坚固内心、明确方向,并获得心灵的安慰。通过对过去的反复追忆,庞培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诗歌体式。在他诗中,时间是转过身来的,叙述是片断式的,语调是平缓的,姿态是邻家的。他笔下的火车、铁路、诗稿、青春,都有着斑驳的面孔和旧日的可亲。 然而,庞培无意将诗歌打造成个人回忆录,他的故事隐藏在回忆里,他的情绪却是此刻的,回忆对他而言,更多地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行为。他是在本能的情感中面向个人经验的传统,穿行于如惊鸿般不断逝去的时光里,用质朴的感染力来打动人心。 留言赠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