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嫌弃的主父偃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22-06-20 发布于河北

公元前126年,功臣主父偃icon被汉武帝icon处斩、灭族,临死前,他怒喝道:“我收受诸侯王1000金,我承认。但要说我逼死齐厉王,这是诬陷!”

主父偃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推恩令icon”,帮助汉武帝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而在才华背后,主父偃的人生道路非常坎坷。他的前半生如果拍成电影,可以命名为《被嫌弃的主父偃的前半生》。

早年他落魄的时候,父母不把他当儿子看,兄弟们也不肯收留他,宾客们也不让他进门。

离开家乡,去齐地游学时,齐地的人都不待见他;去燕地、赵地游学时,那边的人也不喜欢他。

一晃过了三十多年,走投无路的主父偃来到长安,托关系找到了武帝小舅子卫青,善良的卫青是少数热情招待主父偃的人。

可那时的卫青还只是皇亲,还没有立军功,所以他的话语权还不大。因此,即使卫青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汉武帝就是不见。

走到绝境的主父偃,只有拼死一搏,他斗胆给汉武帝写了一篇很长的奏章。

汉武帝看完奏章后,当晚就召见主父偃,并激动地说:“你以前在哪儿?我们真是相见恨晚啊!”

从此,主父偃平步青云,深得武帝赏识,一年内被接连提拔4次。

主父偃被嫌弃的前半生结束了,可他的后半生,却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而是倒行逆施,疯狂敛财,收受的钱财多达千金。

不仅如此,主父偃还利用自己在武帝面前的话语权,公报私仇。

最严重的一次,便是他为报私仇,间接害得齐厉王自尽。

齐国是汉朝的诸侯国,地大物博,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想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齐厉王,便派宦官徐甲去齐国探口风。

这件事被主父偃知道了,他也想让女儿嫁进齐国后宫,便再三恳求徐甲,徐甲一口答应。

可徐甲到了齐国,才发现齐国后宫的乱象。

原来,齐厉王的王妃是齐厉王的亲表妹,是母亲纪太后强塞给他的,齐厉王很厌恶这个王后。

纪太后得知后,便派自己的女儿,也就是齐厉王的姐姐,去整顿齐厉王的后宫,不料,齐厉王竟和这个姐姐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徐甲回去后,便隐晦告知王太后这件事,王太后愤怒之余也庆幸,幸亏没把外孙女嫁到那么乱的后宫。

可主父偃却气不过,偏要报复齐厉王。

于是,他对汉武帝进谗言,说齐国人口多,财富多,快超过长安了,这种地方如果不是皇亲国戚当诸侯王,就有反叛的危险,另外,齐厉王的后宫又发生有悖伦理的事,应当彻查。

武帝便派主父偃去齐国当相,查清这件事。

主父偃来到齐国,立即审问帮助齐厉王到他姐姐住所的宦官,让他们在证词中一定要提及齐厉王。

这件事被齐厉王知道了,齐厉王由于太年轻,害怕获罪,便服毒药自尽了。

齐国的诸侯王自尽了,事关重大,主父偃成了直接责任人,武帝一怒之下将主父偃抓起来审问,但此时的武帝也只想查清楚,并不想处死主父偃。

真正想置主父偃于死地的人,是当朝副丞相公孙弘icon。

公孙弘和主父偃唯一正面冲突的一次,便是在设立朔方郡icon上有异议。

当时,主父偃提出在河套地区建朔方郡,作为攻打匈奴的大后方。武帝很喜欢这个提议,可公孙弘却大力反对。他认为这样太劳民伤财没必要。

按理说,大臣们之间有异议是正常的,但此时的公孙弘内心充满了对主父偃的嫉妒。

虽然他贵为副丞相,但武帝通过“内朝外朝”制度,早就把丞相、副丞相的权力架空了,而主父偃则是武帝内朝的一员,他的提议更有机会受到武帝的重用。

公孙弘很担心有一天,主父偃的地位会超越自己,所以,他一有机会,便想把主父偃赶尽杀绝。

主父偃按捺不住地对武帝说:“陛下,齐厉王自尽,他没有后代,封国被撤销归入朝廷,主父偃是这件事的元凶,如果陛下对他手下留情,恐怕没法向百姓交代啊!”

武帝一听,觉得有道理,便下令处斩主父偃,并灭族。

【@夜深人物 】

因为“推恩令”而在历史上留名的主父偃,最终却因得罪诸侯王而被杀。

他生前门客无数,死后却只有一个叫孔车的人替他收尸。

而孔车也是少数提醒过主父偃的人:“你太横行霸道了,将来会出事的。”

可主父偃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苦了四十多年,没有人真正爱过我,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享受人生。况且,如果活着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我宁愿死的时候受五鼎烹煮。”

苦了大半辈子的主父偃,性格早已扭曲,他无法正确处理权力和金钱。

性格决定命运,他用努力提升了自己的运,却依旧没有改变自己悲剧的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