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9岁7月男童身材矮小7年余1例

 无心的尘埃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作者:唐诗,辛颖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摘自《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1年第36卷第9期

病例资料

基本信息

患儿男,9岁7月龄,因“身材矮小7年余”于2018-01-16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患儿自2岁起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缓慢,身高每年生长约4~5 cm。病来精神状态可,食欲不佳,便秘,3~5 d排便1次,无呕吐,无多饮多尿,无头晕、头痛及视物模糊,记忆力及反应不佳,学习成绩差。患儿系第1胎第1产(G1P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200 g,出生身长50 cm,否认宫内缺氧及出生窒息史。运动及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6月龄时会翻身,9月龄会爬,18月龄会走,3岁会说话。既往无慢性疾病史。

患儿父亲身高173 cm,母亲身高159 cm,否认近亲结婚和家族性矮小病史。患儿胞弟3岁6月龄,身高100.8 cm(0 SD),运动及智力发育无异常。

体格检查

体温36.0 ℃,脉搏8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88/60 mmHg(1 mmHg=0.133 kPa)。身高125 cm (-2.21 SD),体重21 kg(-2.91 SD),体重指数(BMI,kg/m2)13.44,上部量60 cm,下部量65 cm,上部量/下部量=0.92。

神志清楚,一般状态可,体态匀称,周身皮肤无皮疹及咖啡斑。三角脸,眼距正常,睫毛长,鼻梁长,鼻小柱低垂,人中短,颚弓不高,牙齿发育正常,耳位低。甲状腺无肿大,呼吸平稳,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脊柱无明显侧弯,四肢对称,关节活动正常,手指无明显弯曲,双手拇指略宽,第五指短。男童外生殖器,双侧睾丸容积2 mL,阴茎长3.5 cm,无阴毛。患儿整体外观、面部特征及双手特点见图1a、b、c。

图片

a、b  先证者,三角脸、高鼻梁、鼻小柱低垂、人中短;c  先证者,双手拇指略宽、第五指短;d、e  先证者母亲,三角脸、高鼻梁、鼻小柱低垂、人中短;f  先证者母亲,双手拇指宽、第五指短

图1  先证者及其母亲面部及手部特征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检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行精氨酸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峰值为3.042 μg/L,左旋多巴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峰值为7.423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30 μg/L(参考值50~410 μg/L)。

影像学检查

左手关节X线提示骨龄5岁(见图2),脊柱全拼接未见异常,垂体磁共振平扫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

 染色体核型为46,XY。

图片

实际年龄9岁7月龄,骨龄5岁

图2  先证者初诊时骨龄

基因检测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采集家系外周血行矮小基因测序,对明确或可能与受检者临床表型相关的基因变异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提示患儿SRCAP基因第34外显子存在1个杂合突变,c.8242C>T(编码区第8242号核苷酸由胞嘧啶C变为胸腺嘧啶T),导致氨基酸改变p. Arg2748*,为无义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丧失,根据基因测序结果并结合患儿临床表现,确诊为Floating-Harbor综合征。经家系验证分析,患儿母亲该位点与患儿存在相同变异,提示该突变来自于母亲。患儿及其父母基因测序结果见图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3  先证者及父母测序图谱

因患儿存在严重生长落后及生长激素缺乏,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随访2年余,用药后第1年身高增长10 cm,第2年起身高增长速率下降至每年6.4 cm,之后自行停药,电话随访得知患儿停药2个月身高共增长0.5 cm。

患儿母亲为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及身长不详,生长发育过程中无明显矮小。成人身高159 cm,语言及运动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求学及就业均正常,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神经系统、肾脏疾病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态匀称,睫毛长,鼻梁长,鼻小柱低垂,人中短,心、肺、腹、神经系统及外生殖器查体未见异常,双手拇指宽,第五指短,余骨骼查体无异常。患儿母亲面部特征及双手特点见图1d、e、f,基因测序结果见图3。

讨  论

FHS(OMIM:136140)也称Pelletier-Leisti综合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最初在美国报告2例患者,并因此命名。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报道了100余例,其中大多是散发病例,偶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本文为国内首次报告FHS家系。

FHS是由于位于染色体16p11.2上的SRCAP基因突变引起的,SRCAP基因编码SRCAP蛋白,SRCAP蛋白是一种 SNF-2相关的染色质重塑因子,作为CREB结合蛋白的辅助激活因子,在染色质重塑、基因表达、DNA损伤反应及细胞分裂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Hood等在2012年首次报告了13例FHS患者的基因结果,提示在SRCAP基因外显子34的一个小区域内携带截断突变,患儿均为新生突变。Nikkel等进一步完善了FHS的临床谱,描述了52例SCRAP基因突变的患者(包括Hood等先前报告的13例患者),并在两对母女中证明了该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eifert等的研究结果证实除34号外显子外,SRCAP基因的第33号外显子也可能受到致病突变的影响。本文先证者及其母亲均为c.8242C>T杂合突变,为无义突变,该突变在亚洲人群中属首次报道。Nikkel等曾报告过一对白种人母女存在相同的突变,该突变位点是目前为止惟一引起2个家系发病的位点。

FHS的典型临床特点表现为身材矮小、骨龄延迟、语言发育迟缓及特殊的面部特征。身材矮小常为该病就诊的首要原因,通过文献复习发现约94.1%的患者存在身材矮小,未经治疗的男性患者终身高多在130~150 cm,女性患者终身高多在130~145 cm。但也有女性成人身高156 cm的报道,另Ala-Mello等报告的1例男性患者,14岁时身高与平均值仅相差0.7个标准差,预测成人身高为168 cm。本文先证者即因矮小就诊,但先证者母亲成人身高为159 cm,无矮小表现,体现了FHS患者身高的差异性。FHS患者在幼儿期通常存在骨龄明显延迟,但在6~12岁,尤其是10~12岁可逐渐趋于正常。然而,本文先证者在最后1次行骨龄检查时(11岁4月龄),骨龄仅为6岁,仍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应继续监测骨龄变化情况。

语言发育迟缓是本病另一重要特征,部分患者伴有鼻音或声音高尖。本文先证者存在明显语言发育迟缓,但先证者母亲语言发育无明显异常。特殊的面部特征是该综合征最为显著的特征,被认为是诊断FHS的先决条件,主要表现为三角脸、眼窝深陷、长睫毛、大鼻孔、鼻小柱低垂、短人中、薄嘴唇及低耳位等,这些面部特征在儿童期表现的比较典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不明显。本文先证者及先证者母亲外观比较相似,符合FHS大部分面部特征。除了上述表现外,FHS患者还可能有轻到中度智力障碍、大运动发育落后、骨骼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胃肠动力异常、泌尿生殖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等表现。不同FHS个体间临床表型差异很大,通过分析既往报道经基因学检测确诊FSH患者的临床特征,未发现FHS患者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中先证者和母亲突变位点相同,但临床表现差别很大。先证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而母亲虽具有FHS的特征面容,但身高、语言发育及智力正常,且无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及神经系统等的异常。与本文母子拥有相同突变位点的由White等报告的另一对母女临床表现亦不十分典型,母亲症状更为轻微,故未被确定诊断,后经基因学检查方确诊为FHS。目前尚不能清楚解释亲代与子代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不能除外与基因外显率不同有关。

改善身高常常是FHS患儿最主要治疗目标,2001年rhGH首次应用于FHS患儿,之后虽陆续有FHS患儿接受rhGH治疗,但其有效性很少被评估或报道。目前除本研究中描述的先证者外,文献共报道了21例患者的疗效。这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治疗周期和剂量各不相同,此外患儿开始治疗时亦处于不同的年龄和青春期水平,尽管有这些限制,但是大多数患者的生长速度加快,身高的标准差也有所增加。其中有3例女性FHS患者合并中枢性性早熟,这3例患者联合应用rhG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后均达到了正常身高水平,其中2例追踪到了成人身高,分别为154 cm(-1.8 SD)和156.1 cm(-1.2 SD)。Nagasaki等的研究却发现患儿经过2年的rhGH治疗后生长速率并没有得到提升,14岁时身高仅137 cm(-3.6 SD)。Homma等报告的病例中有1例应用rhGH治疗4.1年的患者,其终身高并没有得到改善。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rhGH治疗的效果随用药时间发生改变,比如Wiltshire等报告的患者,虽然在用药前6个月出现生长追赶,但之后生长速率又恢复到了用药之前的水平。García等的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患儿在应用rhGH的最初2年身高增长0.7 SD,但之后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身高远低于患儿的靶身高。近期一项研究指出,不能根据患者生长激素水平或基因突变类型判断rhGH的治疗效果,这与本文文献复习的结果一致。且经文献分析得出,rhGH的剂量及治疗持续的时间与是否合并GHD及基因突变的类型亦无关联。

关于rhGH治疗的安全性,目前大部分研究未发现副反应,但也有少数报道提出了rhGH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Wiltshire等报告有患儿应用rhGH治疗3年后出现脊髓栓系,建议在应用rhGH期间常规进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Paluzzi等报告了1例应用rhGH治疗9年的患者,在用药第9年出现动脉瘤破裂,二者是否有关联尚不确定。亦有报道指出,患儿因出现肾病综合征并伴有弥漫性局灶性肾病硬化而停用rhGH。本文先证者在用药后第1年身高增长良好,用药第2年生长速率开始下降,但仍高于用药前水平,小量增加rhGH剂量后生长速率有所改善,自行停药后生长速率明显下降,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可考虑继续予患儿应用rhGH治疗,并可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但需密切监测患儿身高增长速率及药物安全性。本例患儿提示FHS患儿应用rhGH治疗时效果因人而异,需根据患儿生长曲线给予个体化治疗,更提示对病因不明确的矮小患儿需详细追问现病史、既往史及家族史,仔细查体,同时有必要对患儿家长进行病史询问及查体,尤其应对rhGH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给予重视,进行基因学检测十分必要。

除改善身高外,对FHS 患儿需早期进行特殊教育及职业培训,加强对语言及沟通的管理;对存在行为问题者需转诊给心理学专家进行诊治。如患儿出现视力或听力异常、骨科并发症、癫痫、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则需到相应科室进行标准化治疗。

综上所述,FHS属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为散发病例,家系发病少见。该病常以身材矮小及语言发育落后为首发症状,对于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另外,在临床中矮小的患者需要被儿科医师充分重视,尤其是生长激素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患者,要积极查找矮小原因,做到精准医疗,避免误诊及漏诊,合理使用rhG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