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江西文天祥墓,道一段鲜为人知的忠肝义胆,追寻民族英雄足迹

 阿城视野 2022-06-20 发布于四川
说起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我们肃然起敬。他一生抗击元军入侵,精忠护国,演绎了很多英雄事迹。

Hello,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阿城。今天呢我们就来到了文天祥墓,道一段鲜为人知的忠肝义胆,缅怀我们的民族英雄。

这里的位置是在江西吉安富田镇,前面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停车场,由服务区、纪念区、陵墓区三个部分组成。顺着这条路进去,共有三座牌坊,每座牌坊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可到达文天祥纪念广场,文天祥陵墓。

前面这座四柱三门的文天祥陵园牌坊,上面阳刻着“正气浩然”四个大字。背面刻着“天地正气”,是清朝著名书法家钱南园先生手书。牌坊共有三层,为卷帘式,按照宋代风格设计而建。宽12.5米,高9.5米。

第二座牌坊正面阳刻“义坊”,有正义、忠义的含义。背面对应阴刻“大义”,是明朝书法家王补手书,展现出了文天祥的高风亮节。这座牌坊是明代风格,设计为冲天式牌坊,四柱三门,四柱通天,宽11.77米,高11.18米。

现在我们来到第三座牌坊,正面阳刻着“忠烈坊”。是江西巡抚韩雍的奏请,明代宗诏谥文天祥为“忠烈”而敕建。背面对应阴刻“精忠”也是明朝书法家王补手书,高度评价了文天祥一生的理想追求和英雄作为。同样也是四柱三门,宽12.84米,高12.36米。


穿过三座牌坊,我们便来到了文天祥纪念广场,这里将近有250多亩。广场分为三级平台,从二级平台的中间阶梯走上去,两侧种有植树。直达顶平台,这座高为4.7米的文天祥雕像。昂首挺立,刚阳正气。

广场左边这里建有一块巨大的石墙,这里雕刻着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许多文字,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过来看看,我就不一一读给大家听了。大概就是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现在我们往对面那块石墙看看,雕刻着正气歌,那些一排排的文字很多我也不认识,我就不丢人现眼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过来研究研究这些文字吧。

现在我们就直奔陵墓区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六柱五门的“仁至义尽”牌坊,整个牌坊由红麻石构成。

这“仁至义尽”四个字就是对文天祥一生最中肯的评价。他从小寒窗苦读,一举状元。生前熟读经史,志在圣贤。他为南宋朝廷殚精竭虑,精忠护国,死而后已。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招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诺言。因此,在纪念文天祥英勇就义700周年之际。后人们在此立下了这块“仁至义尽”的牌坊。

古墓就建在卧虎山上的鼻尖上,穿过牌坊,我们要经过石拱桥、台阶、平台、神道、拜谒台等等,才能通往文天祥墓地。

文天祥不但是南宋的政治家、民族英雄,而且还是一位爱国诗人。所以这里建有一座石拱桥,有山有水有桥,整个陵园构成了一幅山水诗画的场景。站在这石桥上,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台阶由下到上共有三层。现在就跟着镜头走过去数数每层台阶有多少级?我们从第一层台阶开始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刚刚好十二级。我们再数一下第二层台阶,目测数了有八级。第三层台阶连在拜谒台那里,共有三级。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那么知识点就来了。三层台阶的数字组合,寓意文天祥在公元1283年殉难。

这条神道长47米,象征着文天祥47岁为国捐躯。竖立在旁边的文天祥简介字碑,反映了他一生的辉煌壮举。

在1275年至1277年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在家乡吉州富田(今江西吉安富田)自筹经费招兵买马,带着义军,率兵拱卫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北上元军谈判被拘数月后又逃脱败退在广东,分别在江西、广东等地,义交各路好汉继续抗元。于1278年,在广东海丰被俘,押往元大都。元廷威逼利诱下劝降不成,被囚禁三年后砍头。明代时追赐谥号“忠烈”。

从神道一路上来,我们看到两侧摆放有石彪一对,石羊一对,石马一队,石翁仲一对,这些雕刻石像手法粗犷、形象逼真。它们矗立了七百多年,默默地守护着千古忠臣。

经过神道,便来到了拜谒台。文天祥是一位爱国民族英雄,大家有空可以过来祭拜一下我们的英雄。我最喜欢英雄文天祥的一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拜谒台前面还有一对华表,立在石阶的左右两边。顺着这条石阶的上坡路,可直达到文天祥的墓地。

为了免遭践踏,墓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拜谒墓,供祭拜的一个场所。上层的坟墓才是文天祥的真正葬身之处。该墓坐东向西,前面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据史料记载,文天祥有一妻七妾,生有二子六女,义子有八。长子文道生随父转战到广东,后病逝于惠州。二子文佛生,与父并肩作战,在崖山一战中视死如归,为父争取有利后撤。五女监娘跟幼女奉娘在广东五坡岭战乱之中成了巾帼英雄。文天祥的三女定娘、四女寿娘、投奔其父义结金兰的谢将,分散在广东河源。数月后,听闻父亲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为父尽孝。二位爱女成了千古烈女,墓地合葬在广东河源连平县太湖镇北部山麓上。

民族英雄文天祥他一生抗元卫国,戎马倥偬,在这场国难中,文天祥的三位夫人在空坑之役中,与长女柳娘、二女环娘,被元兵捉俘。后来颜氏、黄氏下落不明。欧阳夫人同2女被押至燕京,长女作为婢女随嫁到甘肃敦煌,二女随元朝公主下嫁到岐王,居西宁州(今甘肃庆阳)。在元大都的盛势,文天祥被杀后数天。他的夫人欧阳氏前去收尸,面部如活的一样,端详安然。由于身单力薄,欧阳氏只能匆匆带回头颅,千里跋涉返回吉州,富田族人用樟木雕刻身躯与头颅一起安葬于此地。

我们看,墓碑正中间;刻有宋丞相文信国公天祥之墓。旁边的大青石板上刻着:“捐躯柴市永葆节操,碧血长弘传正气;埋骨青山尽忠邦国,丹心映日誉磁针。”两旁还有一副对联:“生当报国死不低头,志可凌云文能载道”。我最喜欢英雄文天祥的一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我们的英雄!
当年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上,从广东到燕京路途遥远,七天七夜没进一粒米饭。到达燕京后,当时的元朝皇帝忽必烈深知文丞相非比寻常,忠君爱国才干。即派人对文天祥传达圣旨,表达招降之意。不料文天祥却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以死报国。假如不忠不义,给予高官厚禄,我把平生抱负全部抛弃,那么任我为官又有何用呢?在燕京囚禁三年,文天祥始终宁死不屈。忽必烈无奈听从宰相官员之意,只能杀之,一代南宋忠臣以身殉国,享年四十七岁。

青山埋忠骨,卧虎藏英杰。我们这一代人又从中悟到点什么呢?关注我,下一期我们再续讲历史,欢迎大家下方评论区交流转发。我是自驾游的阿城,我们下期见。

实拍江西文天祥丞相墓,生当报国死不低头,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