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之曹丕称帝(三十五)

 新用户10734tIE 2022-06-20 发布于浙江
曹丕成了魏王之后,迅速做出反应,内部权利制衡中着手,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军事方面,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武都氐族王杨仆率族人内附,居汉阳郡,孙权派遣使者朝见。

之后,各地祥瑞蜂拥而至,各种预言谶纬学说,纷纷预示曹魏必将代汉,从表面上看,建立新朝,已经是人心所向,更有小臣去许都逼劝刘协效仿尧舜禹禅让的美德,将帝位禅让给魏王。

刘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做足了谦虚辞让的功课之后,曹丕“不得已”接受帝位。然而皇后曹节却不肯交出玉玺,来了好几拨人催要,每次曹节都发怒把使者骂走。当然曹节也知道,以曹代汉是大势所趋,玉玺终究还是无法保留,曹节捧出玉玺,使者正准备恭恭敬敬地接住,曹节把玉玺扔到台阶下面,掩面痛哭道:"上天不会保佑你们的,你们活不长久。"与当初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摔玉玺何其相似。

220年12月10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定都洛阳,史称曹魏。至此汉朝灭亡,中国历史真正在走进了三国时代。

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今焦作),允许他在封地内保留汉朝特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234年,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曹睿率群臣亲自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相比于其他军阀,曹家三代对刘协还是不错的。

曹丕作为新国之君,在政治上吸取前朝弊端,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禁母后预政,禁外戚干政。曹丕可能想不到防止住了宦官和外戚,便有权臣夺权,封建社会终归逃不过人吃人的命运。

曹丕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一种新的官员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相比于汉朝的推举制更加的规范和科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直到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而对官员的九品分类,一直延续到清末。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稳定社会秩序,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曹丕提倡节俭、薄葬,淫祀,轻刑罚,薄赋税,禁复仇,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明君。

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曹丕的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当时青州徐州一带,他们虽归顺曹操,却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曹丕在位期间,平定了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曹丕纳袁熙的妻子甄氏为妻,这年,曹丕17岁,甄氏22岁,而曹植只有12岁,所以传说中曹植与甄氏有私情,不太可能,互相欣赏倒是有可能,因为甄氏是个才女,甄氏著有诗歌《塘上行》追思昔日与丈夫的欢好,诉说因谗言而嫌隙的无奈,又不乏一种自尊之情,这在古代怨妇诗中很难得。被录在《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中国皇后全传》等著作中。

甄氏擅宠数年, 生下儿子曹睿和东乡公主。后来郭贵嫔得宠,甄夫人被留在邺城,失意而有怨言。郭贵嫔进谗言曹丕,曹丕大怒,赐死甄夫人。甄氏死相非常惨烈,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灵魂无处申冤,当然这是有争议的。曹丕死后,儿子曹睿继位,被追封为文昭皇后。

传说曹丕曾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把他处死,曹植在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非常惭愧。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至现今仍有争议。

但是曹丕对兄弟们刻薄却是不争的事实。

兄弟们被逐出京城,回到各自的封地,没有曹丕的命令,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相当于软禁了。初时曹植的封地居然只有八百户,后来曹植还是被不停的更换封地,才被增加到了3000户。222年曹植进京朝觐曹丕知道曹植仰慕甄氏,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氏,回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被认为是描写美女中后世无法超越的高度,南朝诗人谢灵运比喻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后来,曹丕病逝,曹叡继位,曹植曾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曹叡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没有政治上的任用,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41岁,曹植忧郁中病逝。曹植死后,曹睿整理曹植文集,并没有把七步诗收录进去,是本来就没有还是忌讳就不得而知了。

223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暴毙于府邸中,享年仅三十五岁。曹彰是位身体素质很好的武将,他的突然暴毙引起后人的怀疑,有人认为是曹丕设计毒死的。

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后,自封为汉中王,退回了刘协给他的左将军封印,按说跟汉朝已经毫无关系。但是曹丕称帝后,刘备误认为刘协被杀,对刘协举行了隆重的纪念,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同时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史称“蜀汉”。

刘备47岁才有第一个儿子刘禅,之前刘备领养了一个儿子刘封,一直把他当作接班人。

随着刘禅一天天长大,刘封的地位就越来越尴尬。自己虽然是长子,但刘禅却是亲生儿子,地位无法相提并论。

打汉中时刘备派刘封向曹操挑战,曹操大骂说:卖草鞋的只会叫假儿子,我叫我的黄须儿真儿子来打你。”于是派人召曹彰来与刘封对敌,只是曹彰未到,曹操已经撤军。可见刘封非常的英勇,连曹操都有所顾忌。

刘备彻底占领汉中全境,另外孟达率军攻占了房陵郡,其后孟达又挥军进攻上庸郡,刘备担心孟达难以独力取胜,于是派刘封南下去统领孟达的军队,刘封率军与孟达合兵一处后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

关羽北伐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援助,但被刘封和孟达拒绝,回信说,上庸刚刚打下,形势不稳,兵力不足,这个理由其实说得通,因为上庸不属于关羽治下,哪怕要出兵也需要通过刘备才可以。关羽战败后,孟达因害怕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受到刘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

孟达投降曹魏后,曹丕令孟达,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刘封,孟达给刘封写信劝降:我想你的身份已经令汉中王猜忌,如今足下率兵在外,尚可暂时保住平安,但若魏军大举进攻,你丧师失地而去,我真的为你的命运感到担心啊。

刘备猜忌刘封,刘备担心自己百年之后 , 刘禅难以驾驭刘封 。这一点诸葛亮想到了,孟达想到了,刘封不可能没有意识到,只是最终还是选择忠于刘备,拒绝投降曹魏。

而这时新降的申耽、申仪率军叛乱,刘封被迫逃回成都,上庸丢失。

刘备严厉斥责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 但诸葛亮却认为,刘备易世之后终难以制御 , 劝刘备因此除之 。随后,刘备便借这个理由,让刘封自尽了。诸葛亮提前扫除了他主政蜀汉大权的障碍,但也白白损失了一员杰出的、忠贞不二的将领。

刘封自尽前悲痛:我悔不听孟达的话。说到底,政治斗争,从来是残酷和血腥的。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中,孙权年龄最小,但在称王称帝的虚名前,反而是孙权更沉得住气,曹丕称帝后,面对刘备的压力,孙权派遣使者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当然孙权在曹魏称臣投降,只是一种权衡后的妥协,从来算不得真。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孙权这才算正式建国,而称帝要在很多年之后了。



上篇:三国之夺嫡之争(三十四)
注:洛神赋》被认为是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度,我很怀疑又不敢否认,因为我看不太懂啊。直到看到蒋勋的解读,对这种说法深表认同,由远而近,有虚而实,出神入化,写得太美了。《洛神赋》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无数人模仿从未有人超越,已经自证。只能感慨曹操的基因太强了,三曹作为文学家,后世也只有苏家父子能启及了,但曹操还多了一个神童曹冲呢,还是曹操赢了,哈哈。作为军事和政治才能,同时代的孙家父子倒可以和曹家比较一下,可惜孙家时运不行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