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登河北城楼作》:这是自由的感觉

 墙头草说 2022-06-20 发布于山东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王维考中进士,担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然而,供职仅数月,就因下属伶人舞专供皇帝欣赏的黄狮子而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直到五年后才离开济州。随即,他隐居淇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下了《登河北城楼作》,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几户人家散落在傅岩之间,驿亭坐落在苍茫的云雾之间。在一个傍晚,诗人登上河北县的城楼,而城楼对面则是传说中商代贤臣傅说曾经筑版的地方——傅岩。他居高临下,看到几处村居散落在傅岩之下,为苍茫的暮色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更远处,坐落在山间的驿亭在暮霭中若隐若现,竟看不真切。在这里,诗人总写登临之后所见之景,辽阔而又朦胧,为接下来的描写与抒情设置了背景。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我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眺望落日;遥远的水面上映着苍山的影子。诗人纵目远眺,望见在西方的天际,一轮红日即将沉入地平线,却仍努力地把最后一抹瑰丽留在世间。借着夕阳光,诗人望见那极远处的水面上倒影着苍山,相映成趣。在这一联中,诗人主要写自己眺望所见之景,夕阳、远水、苍山,视野辽阔悠远,意象高低错落,具有画面的美感,同时,也衬托出诗人悠远的心境。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水边的一点灯火是孤舟停泊的地方;一些渔家人与夕阳下的归鸟相伴而归。诗人的视线渐渐往回收,他看到,在水边有一点昏黄的灯光,不知是谁家的小船在那里停泊。他看到,在暮色中,打鱼的小船和晚归的鸟儿一同归来,形影相随。在这里,诗人以一点灯火消解了“孤舟”的寂寞,以渔家和归鸟相伴而归冲淡了黄昏的寂寞冷清,虽然暮色渐浓,却依旧能感受到温馨与宁静。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在这寂静又广阔的天地之间,我的心绪和那宽广的河水一般闲适。诗人站在城楼之上,置身于宁静温馨的傍晚,顿觉天地辽阔,不觉中,心胸也随之变得开阔起来。在苍茫的暮色中,那远处宽广的河流蜿蜒如带,平静如镜,诗人久久地凝望着这一切,觉得自己的心灵也像那河流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间流淌,也像那平静的水面一样,波澜不惊。在暮色中,诗人体会到了难以言说的山水之乐,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在这首《登河北城楼作》中,诗人在前三联中描绘登临所见之景,那远处的村落、驿亭,那错落的落日、苍山,那水面上的孤舟、渔家,构成了一幅层次错落,点面清晰的山水图景。诗人置身其中,体验到了恬静、自由的感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