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干”的内容是“阴阳”范畴之一,天干的立论是记载土星在运行轨道上的运行状态。 土星是在地球轨道以外的外环行星,绕太阳公一周的时间是30年,也就是每年在轨道上顺时针运行12度。 360÷12度×30年。 ![]() 在漫长的30年中,全方位的对太阳光产生反射,也有近日点与远日点的阴阳势能差距。 一、“天干”十位数的构成缘由 “天干”为什么是十年。 土星绕日30年的这个周期中并没有节点,但是由于另一个地外行星“木星”也在绕日公转,而且与土星有转速差,就产生了土星与木星的交集。 土星每年运行12度, 木星每年运行30度, 30-12=18度。 每年土星比木星滞后了18度。 见图: ![]() 设为:土星与木星同时在近日点开始运行,土十年后120°,木星300°位置,土星滞后木星180度,在360度的轨道上,土星与木星就形成土星——太阳——木星隔日相对的现象。 再经过十年土星至240°位置时,木星运行600°度,也就是一周又240°,两颗星就又相会于同一个位置,就行成了,太阳——木星、土星的三点一线的连珠现象。 第三个十年,土星回到近日点,木星却两周又180°位置,与土星形成隔日相对的三点一线。 但是,木星还没有回到近日点,所以又近行第二论的三十年,60年后,木星与土星都于近日点汇合,古人把这个间隔期的十年,定称之为“天干”。 整个周期的60年中,木星共有六次与木星连珠的10年间隔节段,而木星绕太阳5周,这就是“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交度点分布 每次的土星、木星同位,是在子、辰、申、三个位置,(0、4、8点钟位置△),呈正三角形。 而每次土、木星隔日相对,是寅、午、戌三个位置,(2、6、10点钟方向▽)呈倒三角形,这就是三冲,三合。 冲与合的势能是有差距的,这就是“气有多少?三阴三阳也”。 这个“冲”与“合”,现象,每十年会发生一次,造成的太阳光反射势能合力高峰,对地球有很大的影响。 古人把一次周期内的十年,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排序,这与地支命名一样,仍然不用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排序,也是有用意的。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地支多2位,60年才重合一次,只要知道是XX年就可以知道土星与木星所在的位置。 三、“天干”的势能对地球的影响 “天干”额势能也有一个阴阳变化,无论是冲与合都是势能高峰期。 图片 ![]() 用势能曲线图来看,在木星造成的“地支”高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强度,但是要经过10年才会发生一次。 四星连珠时木星所在的角度位置 “庚子”年,土星大约在近日点的(公历元月初),小寒左右,与木星同位,木星在“子”,土星位是庚。 从图片看,每次与木星的冲与合,都是“庚”。这个天干是按每次土、木连珠位置排序的,每次与木星的冲与合,都是“庚” 所以凡是 “子”(0点)、 “辰”(4点), “申”(8点), 这三年都是“庚”年,也是土星木星同位的一年逢“庚”年必土、木相合,逢土木相合必是“庚”年。 “子”年是标注木星在近日点的一年,“地支”十二位与“天干”10位数并列配对,地支多两位,所以每轮地支要依次递减两位,就是:每逢 庚子年, 庚戌年, 庚申年, 庚午年, 庚辰年, 庚寅年。 必然是土星与木星相合之年。 这个规律虽然是土星与木星的组成,但是以土星规律为主导,所称为“天干”。 土星比地球大800多倍,木星比地球大1300多倍,反射光的能量对地球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天干”有很重要的的实用价值,这就是古人设定“天干”的原因,与构成缘由。 下一篇《黄帝内经与科学》五、〈天干化五行是火星划分〉在分析。 欢迎朋友们加入探讨,共同努力探索求真。 |
|
来自: 新用户13286206 > 《五运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