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读或听 乐趣不同) (图片皆取自网络) 大家好!我是糊涂老太。今天是老太闲聊《红楼梦》的第六十五集了。在前两集里,咱们聊了凤姐的“辣”。这一集,咱们来聊聊凤姐的心机,话题就叫“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 这话是周端家的说的,倒也说得形象、准确。没错,凤姐的心机之多之深,真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 ![]() 老规矩,咱们还是以文本为源,边讲故事边体会吧。 哦对了,讲故事之前先得声明一下:若说起凤姐的心机来,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毒设相思局”置贾瑞于死地,和“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置尤二姐于死地了。不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前两集的说“辣”里用过了,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好在凤姐的心机实在够多,有得是例子可用。 第四十三回,凑份子给她过生日那次,有三个小细节写出了凤姐的心机。 ![]() 第一个,看到贾母要替李纨出,因为心疼她寡妇失业的嘛,不容易。凤姐连忙高风亮节了一把:“不如大嫂子这一份我替她出了吧,生日那天我多吃些就是了。”当着贾母和众人的面以及李纨的面,她是着着实实买了个大好儿呀,但其实背地里她却分文没出。她耍赖说:“都凑了那么多银子了还不够?短一份就短一份呗。” 第二个,看到赵姨娘、周姨娘不在现场,她话说得呀真漂亮:“还有二位姨奶奶,出不出的也该问一声去,尽到了礼,不然倒像是小看了人家似的。”其实呢,她是不想白便宜了这二位。恨得尤氏小声骂她:“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知足?又拉上那俩苦瓠子干什么!” 第三个,这场盛大的“birthday party”,贾母是让尤氏来具体承办的。尤氏于是来征求凤姐的意见,这倒也是对“寿星老儿”的体贴和周到嘛。凤姐却回答说:“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因为她知道,别看是给自己过生日,但贾母才是永远的主角。奉承好老祖宗,才是重中之重啊。 第四十五回,李纨带着探春等一众姊妹找到凤姐这儿来了。凤姐忙笑着打招呼:“今儿来的这么齐全……有什么要紧事儿吗?”探春回答道:“我们起了个诗社,想请你去作个监社御史。” 咦?这个想法好奇怪。第一凤姐不识字儿,更别说写诗这种雅而又雅的事儿了。正像她自己打趣说的:“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第二凤姐是当家奶奶,整天忙都忙不过来。就拿眼下来说吧,她又要算米账,又要筹划年底下给小姐太太们添补的衣服,大太太那边不知有什么事,又打发人来叫她去一趟……就像贾母说的那样:“丢下笆儿弄扫帚”,哪有工夫弄这种闲情逸趣的事呀?所以,给诗社当“纪检主任”这种事,本来应该是“八竿子都打不着”才对嘛。 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因。”凤姐早就明白她们的真实意图了:“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哪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勾了我去,好和我要钱。是不是这个主意?” ![]() 被凤姐一语道破,大家都笑了。李纨说:“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我且问你,这诗社你到底管不管?”凤姐明白,这几个大嫂子小姑子的,可不能得罪了,所以答应得爽脆:“我要不花几个钱,还想在这里吃饭不成?明儿一早到任,下马拜了印,先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的作会社东道。监察也罢,不监察也罢,有了钱,你们还撵出我来?”说得众人又笑了,既是因为达到的目的,也是因为凤姐好聪明。 的确,虽然凤姐大字不识几个,可她却像个心理学专家似的,特别能够察言辨色,直接看到对方的心里头去。 知道贾母把黛玉当心肝儿宝贝,凤姐就百般亲热周到、问寒问暖。听王夫人说“该给你这妹妹拿出两个缎子来裁衣裳”,她就说“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只等太太过目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想要几个钱却又张不开口,凤姐早就看明白了:“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她立刻拿出了对策:第一这钱得给,第二不能多给,第三不能给得太痛快,第四不能让对方得寸进尺,第五钱虽不多话得漂亮。果然,这几点她都做到了。贾府这边维持了体面,刘姥姥那边也感恩戴德,而作为当家二奶奶,她的待人礼貌、办事得体,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感恩来的,背了两口袋新打下来的瓜果蔬菜。本来打算放下东西就赶紧回去的,但是凤姐却看出贾母喜欢刘姥姥,两个老太太还挺投缘。于是她把刘姥姥留下来住了两天,又跟鸳鸯一道,把刘姥姥当个女“篾片”来取笑逗乐。果然,不光贾母,就连所有的主子们甚至丫鬟媳妇们,也都难得这么痛快地频频大笑,比听场相声还过瘾呢。 哦,顺便解释一下“蔑片”这个词儿吧。这里是指过去在大户人家帮闲凑趣的人。比如《红楼梦》里多次提到的“单聘仁”、“卜固修”、“詹光”……这些人,就是寄生在贾政门下的男“蔑片”。 正因为凤姐善于揣测对方的心理,所以她也就能做到根据事情的走向及时调整自己的路子。这一点在她与邢夫人的对话这场戏里,显示得尤为突出。 贾赦想把鸳鸯弄去当小老婆,派邢夫人来当说客。邢夫人觉得这事难度系数比较高,就来找凤姐商量。凤姐一听就知道不妥。但是她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是前后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一开始,她也是实心实意劝阻的:“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接下来她摆出几条理由。第一老太太离不开鸳鸯;第二本来贾母就看不上贾赦“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的作派,回避还来不及了,倒去戳“老虎的鼻子眼去?”第三她自己也认为贾赦行事太不妥了,“如今上了年纪,兄弟、侄儿、儿子、孙子一大群,还这么闹,怎么见人呢?” 说真的,凤姐的这番话句句在理,也算是跟婆婆掏了心窝子,真的是很难得了。可惜邢夫人要是个明白人也就不是邢夫人了。只见她冷笑一声:“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我叫你来不过是商议商议,你倒先派了一大篇儿不是。” ![]() 看到跟婆婆来真的不行,简直就是“擀面杖吹火——一窃不通”,凤姐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她连忙陪笑说:“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才活多大了?知道个什么轻重。父母跟前,别说是一个丫头了,就是再大的宝贝,哪能不舍得给儿子的?依我说,趁着老太太今儿高兴,太太现在就去讨吧。”一番话,果然说得邢夫人重又高兴起来了。 开头说行不通时,有行不通的充分理由;后来改口说行得通时,又有行得通的充分理由。明明是一正一反两两相悖的,让她一说,居然这么通情达理,这么有说明力。您瞧瞧,这个“刹车掉头”来得快不快?这样的本事是谁想有就能有的么? 凤姐的心眼子还表现在处理外交关系和人际关系上。比如对付太监勒索那场戏。 自打元春进了宫,特别是当上贵妃娘娘之后,宫里的太监们就没少来贾府勒索过。隔三岔五的,编个借口就又来了。对付这种人,一方面是得罪不起,另一方面又不能有求必应。给不给?给多少?话该怎么说?戏该怎么演?这里边都是学问。 这天,夏总管又打发个小太监来了,说夏爷爷这会子短二百两银子使,说头两回总共还拿走过一千二百两银子,等年底下一并送来。凤姐的回答是什么呢?“你夏爷爷好小器,这也值得提?说句不怕多心的话,要都记得这么清,不知要还多少呢!”这几句话说得好艺术哟!表面上看真是大方,好像彼此关系也忒好了,所以才过得着。但实际话外隐藏的真正含意是:“说什么还钱?谁信呀。真要有心还,怕是远不止一千二百两这个数吧?” 话虽这么说着,可是钱还是得给,因为得罪不起呀。但却要给得有点技巧,不能你要多少,我当下就拿出多少来,显得我们很有钱似的,这只会让对方来得更勤。所以,凤姐先借旺儿媳妇的嘴说出家里没钱了,再当着小太监的面把自己的金项圈拿出去当了。虽然也算满足了对方,但这一系列动作的潜台词却是:“别以为我们家堆着金山银山,看见了么?也拿不出钱来了。” ![]() 凤姐跟贾芸的那场对手戏,是展现凤姐可以把人或事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经典桥段。 本家侄子贾芸,急需找一份工作养家。本来一开始求的是贾琏,贾琏也的确打算把那份管理和尚道士的工作给了他的。谁知眼看就要到手的“鸭子”,却被凤姐半道儿“截胡”给了贾芹。 贾芸一看贾琏干不过凤姐,这才“弃暗投明”,丢下贾琏,改走凤姐的后门儿。他知道凤姐既贪婪又虚荣,所以借钱买了香料来贿赂凤姐,还编了一套瞎话来奉承。说“这些香料是一个朋友送的。若是卖了吧,一来卖不上原价,二来寻常人家谁有闲钱买这种奢侈品?花个几分银子就够挺折了腰的了。若留着自己用或送人吧,又都不配。想来想去,只有孝敬给婶婶您,才算不糟蹋这东西。”话里话外,核心意思就一句:“配使这东西的,只有您。” 这套操作还真是对了凤姐的心思。又有奉承话听,又有好礼拿,哪能不开心呀。但是凤姐是谁?粘上毛比猴还精呢,还能看不透贾芸的这点儿小心思? 赶巧的是,工作还真就有了,是在大观园里养花栽树。其实这份工作就是用那份被“截胡”走的工作换来的,是当初贾琏向凤姐让步的交换条件。换句话说,这份工作本来就该属于贾芸。 要是换个实在人,估计就实话实说了。但凤姐要是实话实话,也就不是那个“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的凤姐了。她转念一想:“我要这会子就说给他,倒显得我眼光太浅人太贪,因为得了这点子香料就给他了工作似的。”所以,话到嘴边,她又咽回去了,一个字儿没提,扯了几句淡话就走了,只管丢下贾芸在风中凌乱呀。 ![]() 一直到第二天,见贾芸一大早又堵在家门口,她才装出一副被对方蒙骗了似的嗔怨来:“好呀芸儿!我说你为什么送东西给我,原来你是有事求我呀。不是昨儿你叔叔告诉我,我还蒙在鼓里呢。”一句话就戳穿了贾芸的小把戏。看到贾芸终于忍不住直说了,她又冷笑一声:“谁叫你拣远道儿走的?你要早来找我,早办成了,还至于耽误到这会子?多大点儿事!”这话说得好漂亮,好像贾芸要是早来求她,当初那份管理和尚道士的工作早就该是贾芸的了似的。 接着她亮出了那份养花栽树的工作,不直接给贾芸,却偏要再卖个关子,说一时半会儿的想不出个合适的人来。等到贾芸央求说“婶婶明儿就派我吧”,她还要再耍弄一下对方:“我看这个不大好。等明年正月里烟火灯烛那个大宗儿下来了,再派你吧。”急得贾芸赶紧求她。 工作本来是要给贾芸的,何况已经在安排之内了,但凤姐却故意把这件事弄得一波三折,既吊足了对方的胃口,又充分享受了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既让对方感恩戴德念她的好,又巧妙地洗白了自己的虚荣和贪婪。 这场戏的精彩,在于两个高手的“过招”,让读者欣赏到心智的较量。我之所以说“两个高手”,是因为贾芸也算得上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了。为了达到求职的目的,他拐弯儿磨角儿、软磨硬泡,动了不少小心思呢。但是在凤姐面前,毕竟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路读来,凤姐的言谈举止里,几乎处处带着心机,带着谋略,带着对得失厉害的权衡。这既是长板也是短板,既是好处也是坏处。贾母就曾担心过:“我虽疼她,又怕她太伶俐了,也不是好事。”果然不假,正像曲子里唱的那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不过话又说回来,心眼儿也好,心机也罢,都是个中性词,本身不带褒也不带贬。往往有人把它归到坏的范畴里去,我倒不敢苟同。相反,要想活个人,没有点心眼儿怎么行?关键是要多一点好心眼儿,少一点坏心眼儿。您说呢? 好了,老太闲聊《红楼梦》第六十五集,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下一集再见! |
|
来自: 新用户6968UzP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