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这句话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而且在临床过程中也会时常作为指导理论的一句话。 这句话最早出自“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 卷名已经说明了这句话指导适用的范围,一个是因为内风动变导致的偏枯,一个是外来贼风的侵袭。 偏枯,人体部分甚至半边身体偏废不用,又称之为偏瘫,一般见于中风后遗症、颅内出血后遗症等其他严重疾病之后。 贼风内侵,多见面瘫、四肢麻痹不仁、疼痛等问题。 这些问题或因内风或因外风,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是因风邪而受伤,为什么我们不去治疗风而要治疗血呢? 我们先说内风,风在人体内以肝作为对应,肝在天为风,肝为刚脏,肝主藏血,肝又主筋。如果血不足或血不能柔肝,那么就会出现筋脉痉挛、肌肉萎缩的表现。这时我们说的治血,一是养血,使得有血可以入肝,令肝有所养。二是,让血能行能散,不至于瘀而阻滞经脉。 那么外风伤于腠理皮毛,为什么也要治血呢?也是因为外邪中于经络,令经络气血不能流通,血气不行,则正气亦不能恢复。 所以这就是说为什么在治疗风证的疾病的时候也要调血。血气一足,肝气柔顺,经络充盈,卫气得复,那自然身体就能健康了。 |
|
来自: 昵称34392700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