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出任弼时的双面特工,生活潦倒,周恩来临终叮嘱:不要忘记他

 古稀老人赵 2022-06-20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陈赓

前言

1954年,南京一个61岁的摆摊大爷,因为生活实在困苦,无奈之下,他决定给陈赓写一封信求助信,恳求他给予帮助。

收到这份求助信后,陈赓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了20多年前的一幕:

“今后共产党要得天下,到那时,我们决不会忘记你!”陈赓感动说道。

对方回应:“有你这句话,哪怕明天叫我上刀山,下火海,也绝不后悔交了你这样的朋友!”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陈赓立即给对方回信:

……顷接来信,得悉先生仍住南京,解放后曾托南京人民政府公安局照顾你,我想一定会对您予以照顾……

那么,这位摆摊大爷究竟是谁?他为何会给陈赓写信求助?陈赓又为何会如此帮助他?他当年究竟为共产党做了什么,能让陈赓许诺,决不会忘记他?

我愿为中共提供情报

这位摆摊大爷,曾是国民党驻沪特派员杨登瀛。

1928年8月的一天傍晚,上海霞飞路的一幢三层洋房门前,比以往更加热闹。

一辆接一辆的高级轿车,在这里停下,宪兵队的头头、警察局的长官以及租界要人等,相继从轿车上下来,走进这幢洋楼中。

文章图片2

杨登瀛

很快,一辆崭新的高级轿车,风驰电掣般,稳稳停在门口,站在门口的俩人,赶紧大踏步迎上去,恭恭敬敬的打开车门。

随后,车上下来俩人。开车门的人恭敬的说道:“陈先生走好,杨先生走好!”

这位陈先生,是当时国民党调查科的头目陈立夫。而杨先生,则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杨登瀛。

随后,陈立夫将杨登瀛介绍给了在场的所有人:

“杨先生自参加工作以来,表现突出,成绩卓著。在他的努力下,我们获悉不少共产党活动的有价值情报,破获多处共产党在上海的秘密机关。蒋委员长对此非常满意,特委任杨先生为特派员……”

陈立夫讲话结束后,杨登瀛接过委任状,高声说道:

“绝不辜负蒋委员长的期望,以及陈先生的栽培,努力工作,尽早将上海的中共特工、秘密机关,一网打尽!”

文章图片3

陈立夫

此时的陈立夫还不知道,高喊要效忠蒋委员长的杨登瀛,其实已经开始为共产党工作。

杨登瀛曾在日本求学,毕业于日本著名大学——早稻田大学。

1919年,杨登瀛从日本回来,在一家日商洋行担任高级职员。1924年,他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次年,在五卅风暴中,杨登瀛结识了洋务工会负责人杨剑虹,并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杨剑虹将杨登瀛介绍给了陈立夫。就在此时,杨登瀛的身边,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事。

1926年的一天,杨登瀛的一个朋友上门拜访,称要介绍一个仰慕杨登瀛才华的人,给他认识。

随后,一位陌生人上前一步,握着杨登瀛的手说:“久仰先生的大名与才华,希望您能收我做您的日语学生!”

说话的人,叫陈养山,是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

原来,当时革命面临危险,杨登瀛不仅广交国民党的要人、租界巡捕以及青红帮、三教九流,还与共产党人有关系。

中共觉得,杨登瀛可能为我所用,便派出陈养山,去摸清楚杨登瀛的政治倾向。

文章图片4

陈养山

杨登瀛客气的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说着,三人一起坐下,一边聊天,一边喝茶。

此后,陈养山便住在了杨登瀛的家里,俩人经常一起杯酒论时局,吟诗抒抱负,成为一对密友。而陈养山的真实身份,也为杨登瀛所知。

1928年春天,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剪除政敌,指示陈立夫,成立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

看透国民党一党独裁以及腐败的现实后,杨登瀛处于极度矛盾中。他不愿意为这样的政党卖命,但又与共产党的政治信仰有距离,举棋不定。

就在此时,在浙江搞农民暴动失败的陈养山,返回上海,来到杨登瀛家里暂住。

经过一番深谈,杨登瀛深感共产党人光明磊落,勇敢无畏。经过再三考虑,杨登瀛终于下定决心,他对陈养山说:“我愿意为共产党提供情报!”

很快,陈养山便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委又上报给了中共中央。

时任中共中央特委情报科科长的陈赓,立即找来陈养山面谈,详细了解、研究杨登瀛的情况。

文章图片5

陈赓年轻时期

最后,陈赓觉得,杨登瀛基本上是倾向共产党的,可以合作。于是,陈赓又向周恩来做了汇报。周恩来听后,同意了陈赓的提议。

1928年的一个晚上,陈赓与杨登瀛,在上海霞飞路的一家咖啡馆中,秘密会面。

见面后,陈赓告诉杨登瀛,可以进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工作,以后还要渗透到淞沪警备司令部,以及租界情报机构,取得他们的信任……

从此,杨登瀛成为我党在敌人侦探机关中的,第一个反间谍关系成员。

同年5月,杨登瀛按照陈赓的指示,与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队、公安局、工部局、巡捕房等机关,全部建立联系。结识了国民党上层重要人物,例如钱大钧等人。

为了方便杨登瀛的工作,中央破例批准,为他买了一辆汽车,并派出从苏联学习回来的连德生,充当他的保镖。

另外,还派出陈赓的助手刘鼎,与杨登瀛直接联系。

1929年,陈赓又替杨登瀛在上海四川北路大德里对面的过街楼上,设立了一个办事处,由中央特科安娥负责,将杨登瀛搜集到的情报,拿到办事处,然后选抄送给陈赓。

文章图片6

安娥

就这样,杨登瀛打着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招牌,实际是在中央特科的指挥下,在上海国民党的军警机关,以及帝国主义的侦探机关独立的进行活动。

为了方便杨登瀛的工作,迷惑敌人,周恩来批准将中共的一些宣传材料、游行集会的传单,以及《红旗》、《布尔什维克》等报刊提供给杨登瀛。

另外,中央还时常给他一些真真假假的情报,让他及时上报给调查科。

同时,中央特科还故意在租界内布置一些假机关,放上几册文件,以及几份过时的情报,让杨登瀛带人破获,当做他邀功的资本。

对此,党内有些同志表示不理解。陈赓解释道:

“我们让人家搞,就要让人家装得像一点。很多地方,我们进不去,我们帮他提高地位,他就能结交更多上层,我们的情报来源,也就会更多、更准确……”

在双方的默契配合下,杨登瀛工作效率非常高,逐步取得中统高层的重视与信任。

文章图片7

周恩来

再加上他聪明机智,结交的国民党“朋友”越来越多,成为了真正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中共地下特工。

在上海火车北站华界旁边,有一个双开间的门面房,是我党的隐蔽宣传机关。

不幸被叛徒出卖后,陈赓将计就计,趁着敌人还没动手,赶紧将宣传物品等全部转移,然后让杨登瀛向国民党方面举报。

很快,杨登瀛就带着警察局、巡捕房的人前来搜查。

最终,他们只搜到了一些用处不大的宣传品。但是,当他将这些东西上交给警察局后,不明真相的警察局长,非常高兴,当场嘉奖杨登瀛,还签发手谕:

以后杨督察员来报告消息,应当立即行动!

在上海站稳脚跟后,杨登瀛不仅帮助地下工作人员打入国民党党政机关、租界巡捕房,还为地下党购买枪支弹药。

随着杨登瀛的地位逐步提高,他又得到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重用。

徐恩曾多次将陈立夫交下来的上海方面的重大案件,全部交给杨登瀛处理。

文章图片8

徐恩增

于是,上海敌探机关的动向,进一步置于中共中央特科的控制之下。

很快,中共中央特科,将杨登瀛的工作任务,转向协助处理共产党内部奸细。

拯救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重要领导人

1929年8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江苏省委军委书记的彭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兼军事部长杨殷、中央军委委员颜昌颐及江苏省委军委干部邢士贞等人,正在上海新闸路经远里12号开会。

突然,大批租界巡捕、警察,开着几辆“红皮钢甲车”悄然而至,将彭湃等人全部逮捕。

如此精准的抓捕,中央断定:党内一定有了叛徒!

但是,叛徒是谁呢?大家都不知道。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营救彭湃等同志,同时揪出叛徒,以免给我党造成更大损失。

于是,陈赓找到杨登瀛,委托他进行调查。

经过一番打听,杨登瀛得知,是一名叫白鑫的中央军委秘书,在一个月前,就向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密自首。

原来,此前,白鑫的一个亲属因为背叛革命,被彭湃批准枪毙,白鑫因此怀恨在心。

文章图片9

彭湃

情报上报周恩来后,周恩来立即指示:要不惜任何代价,全力营救彭湃等人,并尽快除掉白鑫。

于是,陈赓再次找到杨登瀛,获取情报。

杨登瀛从特务口中得知,彭湃等人被关押在上海的龙华监狱,蒋介石已经下令处决,执行时间是8月30日。

于是,中央特科火速出动,隐蔽在转送的必经之地,准备救援。

同时,杨登瀛又暗中向监狱中的彭湃等人,转达了中央的营救计划,告诉他们,次日押送途中,将会有地下武装人员截车救应。

不幸的是,当天囚车突然提前两小时出发,营救行动功败垂成。彭湃等人英勇就义……

彭湃等人牺牲了,但叛徒白鑫还没有被抓获。他的存在,严重威胁着许多中共党员的安全。

于是,周恩来与陈赓多方查找,想要找到白鑫的下落,却始终没有线索。

此时,杨登瀛利用自己的关系,调查到了白鑫的具体住所,并且得知,有一大批保镖,保护着白鑫。

文章图片10

处决叛徒白鑫的附近

于是,杨登瀛赶紧借着送行的名义登门拜访。在和白鑫的聊天中,杨登瀛得知,南京方面给了白鑫一大笔钱,白鑫准备于11月11日,出国避难。

于是,杨登瀛火速通过刘鼎,将这一情报,传递给陈赓。

得到消息后,陈赓立即率领特科行动,在白鑫出走时,一举将其击毙。

也是在这一年,杨登瀛还营救了任弼时。

这一年,任弼时刚刚被组织从国民党的监狱中,营救出6个月后,又在上海不幸被英租界的巡捕房逮捕。

监狱中,几个洋巡捕以及警官,轮流对任弼时用刑。他们有人用皮鞋踢,有人用皮鞭抽,妄图从任弼时的嘴里,获得一些情报。

但是,任弼时一口咬定,自己只是个小学教员,坚决不透露一丝党的秘密。

中共中央特科得到消息后,马上根据任弼时被捕时的情况,以及他在狱中的“口供”,请杨登瀛前去营救。

接到任务后,杨登瀛坐上他的别克轿车,从“杨登瀛办事处”飞奔而出,直奔公共租界警务处督察长兰普逊的寓所。

文章图片11

任弼时

杨登瀛与兰普逊交情颇深,下车后,杨登瀛疾步走进兰普逊的客厅。

很快,兰普逊从卧室里走出迎接:“杨先生,你找我有何急事?”

说话间,兰普逊请杨登瀛坐下谈话。

“兰普逊先生,小弟有一事相求。我刚刚招募的一个情报人员,可能由于口音的问题被抓,现在就在阁下的巡捕房。还请您高抬贵手,将人交给我吧!”

说着,杨登瀛掏出一个大红包,放到兰普逊面前的茶几上。

兰普逊迅速扫了一眼红包,凝视杨登瀛几秒钟说:“杨先生,小事,小事……”

说着,兰普逊哈哈大笑起来。

次日,自称小学教师的任弼时,被送往“杨登瀛办事处”。随后,任弼时被中央派往武汉工作。

1930年,因为杨登瀛,周恩来也躲过一劫。

这年4月,共产党员、黄埔一期毕业生黄第洪,从苏联返回上海,组织上本来安排他去江西苏区,由周恩来代表中共与他联络。

谁料,曾经政治思想表现不错的黄第洪,此时已经对革命产生失望情绪。

于是,黄第洪秘密给蒋介石写信,诉说自己在中共内的“不得意”,要求与蒋介石面谈,还在信中透露,他回来后,将直接在周恩来的手下工作……

文章图片12

周恩来

收到黄第洪的信后,蒋介石非常高兴,指示特务头子徐恩曾负责此事。

于是,一向重视杨登瀛的徐恩曾,派遣杨登瀛等人,去南京路邮局门口,与黄第洪接头,并商议给周恩来设伏阴谋。

杨登瀛火速将这一情报,告知刘鼎。

得知黄第洪叛变,准备出卖他与周恩来的见面地址后。党中央经过周密调查,掌握了黄第洪投敌的证据,决定将其秘密处决。

最终,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周恩来也躲过一劫。

除此以外,杨登瀛还营救过关向应等中共干部。

不幸的是,顾顺章被捕后叛变,使得我党情报工作遭受重大损失。

陈赓等人准备转移前,告诉杨登瀛:“我们马上就要转移了,你快想办法到外地去躲一躲吧!”

杨登瀛说:“我哪里也不去,就留在上海,我就不信顾顺章斗得过张道藩。”

杨登瀛与张道藩交情颇深,他为张道藩出力甚多,觉得自己不会被放弃。

文章图片13

张道藩画像

陈赓也不好勉强杨登瀛,只能让他做好心理准备。陈赓还曾对杨登瀛说:“今后共产党要得天下,到那时,我们决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杨登瀛动容的说:“有你这句话,哪怕明天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后悔交你这个朋友!”

因为此事,杨登瀛受牵连,被国民党方面秘密拘留。他也因此与共产党失去联系。

期间,杨登瀛坚持不泄露党的秘密,再加上敌人找不到他“通共”的证据,后来在老上司张道藩的保释下,杨登瀛出狱。

几年后,国民党又重新起用杨登瀛,任命他为南京“反省院”副院长。

由于受到猜忌,杨登瀛只是负责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南京解放时,杨登瀛生活非常困顿,靠摆地摊维持生活。

1951年,南京市公安局开展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工作。

工作人员反复宣传: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

但是,考虑到自己有一子一女在台湾生活,杨登瀛担心自己的经历,会牵连儿女。再加上他长期在国民党工作,因此,杨登瀛一直没有向政府汇报自己的工作经历。

文章图片14

陈赓

最终,由于杨登瀛有较多伪职和身份,又不主动坦白,被南京市公安局逮捕,并移送至南京市人民法院审理。

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杨登瀛具有一定身份,准备施以重刑。此时,杨登瀛大声疾呼:

“革命时期,我为共产党做过不少贡献!陈赓可以作证!”

这些话,引起了南京市人民法院院长的高度重视。

但是,此时,陈赓已经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远赴朝鲜指挥作战。

于是,法院院长先后两次给陈赓写信,求证杨登瀛的身份,但陈赓均未收到。

后来,云南省政府将信件转至北京,经过几番周转,才交到陈赓手中。

1951年11月,陈赓在百忙之中,亲自给法院院长回信:

南京市人民大院鞠院长:

……关于杨登瀛之供词是否属实一事,据我所知,杨登瀛确系1927年即与我党发生关系,1931年以前在工作上,曾与我联系,在此期间,对党贡献颇大。我被捕时,在南京宪兵司令部与他同狱,此时表现上还好,以后任伪中央感化院院长,据说表现不好,其他详情不知……

文章图片15

陈赓写给杨登瀛(鲍君甫)的信

陈赓的这封信,肯定了杨登瀛对党的贡献,杨登瀛的命运,也因此发生改变。

最终,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杨登瀛虽然有一定的国民党身份, 但并无重大罪恶,担任感化院长期间,曾释放感化人员,功大于过。

于是,法院判处杨登瀛管制一年,当场予以释放。(1953年,被撤销管制)

被释放后,杨登瀛没有生活来源,靠摆摊来维持生活,处境窘迫。

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的陈养山,得知杨登瀛的情况后,立即给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写信:

杨登瀛在大革命后,对我党的保卫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而且,他救出了我党很多负责同志。我与陈赓同志商量,给杨登瀛同志一些救济,或想其他办法帮助一下。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杨登瀛的生活费,一直没有着落。

文章图片16

陈养山晚年

1954年,生活实在难以为继的杨登瀛,以战友的名义给陈赓写信,恳求生活补助。

收到信后,陈赓马上给杨登瀛回了一封信。随后,国务院专门派人,来调查杨登瀛的生活情况。

1955年5月,在陈赓的提议下,并经过李克农、罗瑞卿的同意,每月由南京市公安局,给杨登瀛发放100元的生活费。

1956年,陈赓再次给杨登瀛写信:

君甫兄(又名鲍君甫):

久未通信,不知近况如何,得便请来信告知,前次您说想来北京参观,我们十分欢迎,并望于3月20日来北京。旅费已嘱南京军区司令部,代为设法。您何时动身,请用航空信告我们,以便赴车站接侯。

没多久,南京市公安局,又将杨登瀛的生活费,从100元增加到150元。

陈养山也专程到南京看望杨登瀛,对他的家庭、生活非常关心。同时,也向杨登瀛发出去北京游玩的邀约。

几天后,南京军区专门派人,送杨登瀛到北京游玩。

来到北京后,杨登瀛受到了陈赓、陈养山、安娥、李克农等人的亲切接见。

文章图片17

李克农

期间,陈赓详细询问了杨登瀛的生活情况,并委托国防部安排,在北京协和医院,为杨登瀛安装了假牙,并为他添置呢料制服、皮鞋等

在陈赓的安排下,杨登瀛在专人的陪同下,在北京游玩了三个星期。离开前,陈赓等人与杨登瀛聚餐合影留念。

4月份,陈赓、陈养山又专门来到南京看望杨登瀛。临走前,陈赓在南京大三元菜馆请客,还委托南京市公安局,为杨登瀛购置闹钟、家具等东西。

此后多年间,陈赓、陈养山、安娥,持续对杨登瀛的生活给予关怀。

1969年,杨登瀛去世,终年76岁。

临终前,杨登瀛对身边的孩子们说:

“我不是特务,不是叛徒,也不是什么内奸,我到底算什么人,我也说不清,但是,周总理是知道我的……”

得知杨登瀛去世后,周恩来总理特别指示有关部门:要照顾好杨登瀛的家属。

随后,杨登瀛的女儿被调回南京工作,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

这位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人,从未被党和中央领导忘记过。

1976年,周恩来总理临终前,叫来罗长青,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名字,其中就包括杨登瀛,他叮嘱道:“对这些在我们党最危难的时候,帮助过我们的人,千万不要忘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