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是临床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之一。耳石症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1-2]。 本文围绕耳石症手法复位适用人群、医师行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后注意事项、如何避免耳石症复发等方面进行讲述,供各位同道参考。耳石症的首选方法是手法复位,复位之前需要有一个前提,必须是确定为耳石症,位置性眩晕有很多种,不是每一种都是耳石症,就需要我们对其诊断标准完全掌握。1.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min)。3.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后循环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心理精神源性眩晕等。也就是说,一定要进行细致的鉴别诊断,明确患者确实为耳石症,再行手法复位。好文推荐:关于“耳石症”的诊断,这个错误临床医生常犯!
1、血管特别高的患者;高血压本身就存在心脑血管病风险,尤其会造成脑出血,一旦复位诱发脑出血,存在医疗纠纷隐患。2、心肺功能比较差,体质特别虚弱的患者;这部分患者本身身体基础较差,不建议予以复位。3、严重颈椎病的患者:第一种情况,患者颈椎病严重无法完成复位动作;第二种情况,患者如果存在颈椎不稳,容易出现压迫脊髓的情况,严重时可致命。1.提前告知患者大概治疗过程,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并做好动作的配合。3.一旦出现呕吐的情况,及时停止治疗,并让患者侧身,避免呛咳和窒息事件发生。1.复位治疗后不要立即回家至少静坐半小时。一方面观察患者是否有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静坐半小时也有助于避免复位成功的耳石从椭圆囊重新返回致病的区域。2.复位治疗后72小时内抬高床头45度,一周内避免大幅度的低抬头动作。为避免复位后的耳石再次出来,建议复位治疗72小时内抬高床头45度。可以多铺一床被子,设置45度的斜坡。睡觉时轻轻躺下,尽量不要向患侧侧躺,翻身也应该轻柔。比如打球,美发及行牙科检查等活动应一周内尽量避免。3.复位治疗后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多休息、清淡饮食、忌烟酒。不安的情绪、严重睡眠不足、过度劳累、过食刺激性的食物及吸烟酗酒都容易诱发耳石再次脱落。还需要补充一点,一定要放下手机,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复位48~72 h后出现平衡不稳或者头昏沉感,这可能和耳石碎屑回到椭圆囊引起异常刺激有关。这种情况是前庭功能尚未完全康复所致,不必紧张。可继续服用倍他司汀等药物,保证睡眠,适当走动,这样有助于前庭功能尽快康复;部分患者复位后在头位变动时仍有一过性眩晕感觉,可能还存在不典型的残留耳石,还需继续复位治疗。第二种情况是长时间残余头晕可能和中枢适应有关。Brandt-Daroff法练习以及其它前庭康复训练可用于治疗后有轻微残余症状的患者的家庭练习。5.复位后尽早开始下床走路,这样才能避免头昏沉走路不稳等症状,才能更好的让前庭功能得到恢复。协和医院蒋子栋教授强调想要预防耳石症的发生,须注意做到以下各条:1.不要猛躺猛起,睡觉时翻身也不要太快,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2.科学合理生活,作息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不可熬夜。3.控制情绪,调节心理,不可压力过大,保持心情舒畅。8.多注意锻炼,但不可剧烈运动;女性可以适度补钙。9.积极治疗梅尼埃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中耳炎、骨质疏松、感冒、偏头痛等各种疾病,并做到合理用药。总之,对于耳石的手法复位,诊断是关键,但复位及复位后注意事项也应该值得我们注意,否则我们的治疗可能会功亏一篑,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03):173-177.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3]李喜梅,门诊手法复位成功后耳石症患者头晕的观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14);1095-1096 [4]赵强,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7);29 [5]刘艳丽,宋海涛.耳石症手法复位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志.2021.37(29);44-45 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