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的耙刑是什么酷刑?比凌迟要残忍多了!

 Richard_X 2022-06-20 发布于江西

此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谁知县令的一句话成就了这一残酷的刑罚——耙刑。张姓书生自幼苦读诗书,奈何天资愚钝,每次科举总是名落孙山。幸运的是张家家境殷实,于是父亲花重金为他在山东“捐”了个县令的官职。

图片

张县令很快就走马上任了,百姓见到新县令仪表堂堂,颇有风度,心想些一定是个为民办事的好官,可他们都没有料到眼前的这个俊书生只会舞文弄墨,办起案子毫无逻辑可言。乾隆皇帝登基不久便开始大修《四库全书》,企图集天下名著为一体,以显示自己的政绩。于是,乾隆下令各地藏书的大儒们各自献出自己收藏最好的古籍,修书完毕后原样奉还。

图片

各地文人雅士纷纷忍痛割爱,献出自己的心头之宝,可唯独张县令所管辖的县域无一人献书。于是张县令找到了当地的一位国学大师朱子澄,朱先生碍于情面,只好献出了一本旷世奇书。就在《四库全书》修订的同时,“文字狱”兴起了。有官员指出朱之澄所献的书中有“拨云见天日,幽幽还复明”的诗句,怀疑朱子澄是明朝皇室后裔,有反清复明的企图。朱子澄很快就被张县令缉拿归案,可朱先生一生只晓得诗文书画,哪里有反清复明的企图。朝中不少大臣摆明事理,这才保住了朱先生的性命,于是皇帝下令恕朱子澄无罪。

图片

皇帝的命令不久便传到了张县令这里,属下们问张县令如何处理,他回复了一句:“罢了,罢了。”属下的衙役们都是泥腿子出身,以为朱子澄犯了死罪,又听见县令说“罢了”,于是将朱子澄拉到田野里事先挖好的深坑之中,以黄土覆盖仅让其露出头部。只见捕头正牵着一头黄牛,又吃力地套上耙齿,一下又一下得将朱先生给耙了。老百姓们不忍直视,只看见原本一个大活人被耙掉了头颅。捕头抬着尸首回衙门交差,张县令下厨一身冷汗,忙问众人发生了什么事。

图片

“老爷,您不是说耙了吗,这不是已经耙完了吗?”捕头愉快地说道。县令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喊着:“我说的是罢了,不是耙了啊!”乾隆皇帝知道了此事龙颜大怒,于是起草圣旨一封,内容仅为二字:耙了。县令和捕头也尝到了这“耙刑”的滋味儿,一命呜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