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上掉下来的好中医,究竟在哪?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好多人因为气血不足、脾虚等各种身体问题,选择了看中医。同时,有些人还会学点中医理论、知识。但据我了解,多数人看中医都没有预期或理想的成效,似乎她们都没有遇到明医。

与之相反的是,网上宣传中医知识、理论、正面事例的自媒体,又让人觉得中医非常简单、特别有效,毕竟说的又言之成理。虽然网友可能不太懂中医内容背后的因果或逻辑,但感觉起来就是“我听不懂,但就觉得好有道理”。

所以,对多数求中医者或粉丝来说,理论与现实真的比较割裂。他们抱着含糊不清的、碎片化的中医知识,却期待能凭此找到明医或判断中医的治疗思路。 

图片

是药三分毒,实际上还有“以毒攻毒”、“以毒去病”、“善毒者亦善药”等含义。中医从来都是“不一定”,坏的可以变好,好的也能变化,关键在用药的人是否会用。

假设我当医生,一定不敢毒坏病人,没把握的就不看,有风险的药就不开,害人的事就不做。

卖药不值几个钱,医者仁心金不换。

我先说,我没这个评价能力。从小到大看中医基本都是找相熟的,或者亲友介绍的。自己在外头的中医院、医馆看过数次,结果都不理想。但我以为是缘分的问题,外头的中医不是能力不达标,而是不适合医我。

毕竟人家少说也有5-10年的专业积淀,甚至是家传、师承的。但如同最好的老师也不一定能教好最不可救药的学生,任何医生都有其局限性。神医扁鹊,不也没法治好蔡桓公吗?

通常,中医都是靠数据库治病的。由于没有西医的量化指标,中医更多是靠临床来获取大数据。中医能一下子把你的毛病抓得很快、准、狠,必须要求经验特别丰富,还要特别了解你。

但现在多是流动看病,极少有人会一直追某个中医,这样就无法深度了解你的饮食起居和生活情况,跟踪你的变化,适时调整治病方案等。而现在的人又积弊已深,病情症状只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心态和行为模式等的外在表现,如果自己不洗心革面,再好的中医能起的作用都很小。

图片

一个理想的中医诊治流程,一定是从外在的病,走进内在的心。最终,才能通过外在的治疗,调动病人内在的康复、疗愈能力,实现真正的祛病。

中医治病的核心,始终是病人,而不是医生。

所以,一旦作为主力的病人把治好病的希望都压在中医身上,就只能看医生高明与否了。如果医生很犀利,三言两语就说到病人的心坎里,佩服得五体投地,双方一拍即合,应该能顺利药到病除。万一医生不犀利,病人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心慌意乱,就难合作无间了。

人人都想遇见犀利的中医,但犀利是需要大量时间、经验和专业沉淀才能磨炼出来的。就像顶尖的老师,就是天资再高、学识再丰富,没有十年八载,也不可能做到信手拈来、随时随地的因材施教。

我出来收学生四年,都是跌跌撞撞才成长起来的。既有技术上的提升,更有为人处事的提升。我健身减肥的本事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了,但由于欠缺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不信、不服、不敬、不诚、不专的现象依然存在,只是越来越少了。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如果真要寻好中医,那就自己先做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诚者吧。

同诚者相吸,不诚者必然相斥。

现在这个讲究快节奏的时代,中医也是难得遇见真正诚心的病人,多是把中医当问题解决者,过完河就能拆桥了。有缘的话,你要与某位中医形成良好的长期关系,想必中医也喜闻乐见稳定的好病人。

如果品性不合、无缘结交,最起码对你所看的任何一位中医,都要有敬心、诚心。心心相印,好坏与否,不用逻辑判断,用心就能感受出来。做到这一点,应该就能遇到好中医了。

正如我用心地营销第八套广播体操,读者能不能练好,有什么效果,不是由我决定的。

总之,求医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