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长大后是否孝顺,会不会疏远你,关键看你对下面几件事的态度

 pengshiwen 2022-06-20 发布于内蒙古

孩子长大后能尽孝,与自己多亲近,应该是很多父母的夙愿。那我们如何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呢,或许与你平时对待她们的方式有关。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我为孩子操劳一生,她长大了却疏远了我……”

端午放假去王阿姨家玩,她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王姨是一个传统的母亲,她爱孩子的方式就是:你是我女儿,我对你好是应该的。同理,你要听母亲的话,也是应该的。

女儿还小的时候,王姨就把她送去了舞蹈班,目的就是想要培养孩子的气质,顺便也算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梦。

可学舞之路上,枯燥又痛苦,孩子多次打退堂鼓,表示自己不愿意学,这又不是自己喜欢的,为何还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坚持。

可王姨并没有把女儿的话当回事,执拗地认为这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在她的督促下,女儿考了舞蹈学校,甚至成了首席,站上了万众瞩目的舞台,王姨骄傲不已。

可女儿这时突然说:“妈妈,我想退出了,为了你的梦想,我坚持了二十六年,也站上了那个你曾经期望的舞台,我该去追求我自己的梦想了……”

王姨诧异不已,明明孩子已经坚持到了那一步,母女俩吃了多少苦才到今天,她自然不同意,一怒之下还威胁孩子,你要是敢退出,我就立马喝药。

女儿看着妈妈动怒的脸,眼泪不自觉流出来,“你真的知道,我想要什么吗?从小到大,我就像个机器人,为了一个不喜欢的东西,没有一刻敢放松,别人在玩游戏、吃零食、逛街、谈恋爱,我却只能不停地练练练,我人生又有多少个二十六年呢……”

女儿的一席话,彻底震住了王阿姨,她想开口说点什么,又不知道从哪说起。回想起过去的日子,自己好像确实太过偏执,只顾着严厉地要求女儿练舞,母女俩很少谈心。

不知不觉,原来孩子已经长到了26,可她最喜欢的是什么,当妈妈的,却没问过一句。好像上次的记忆还停留在女儿六岁那年,她想要一件白色的舞蹈服,自己却给她买了一件黑的。

“我这个母亲当的可太失败了……”王阿姨忍不住忏悔,可似乎已经晚了,因为她跟孩子的心,早就远了……

听完王阿姨的故事,内心五味杂陈,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总想把自己认为的好的给孩子,可有时候却忘了子女是不是需要。

当父母之爱夹杂着道德绑架和不平等的条款时,往往伴随着很多伤害,你们却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也总有父母说“我明明给了你最好的,为何你还是疏远我。”

这时,你就该反思一下自己对子女的态度了。

以下几种态度,父母要警惕

心理学家提出一个观点:你养出的孩子,是否爱你,取决于你对他的态度。所有不孝的,不爱父母的孩子,都是父母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

一、父母对孩子取得进步时的态度

国内父母有个特点:“夸人从不当面夸。”

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几乎很少得到父母的夸奖,即使有时候拿到班级第一,回家兴冲冲地告诉爸妈,得到的也只是一句“噢,考了第一也不能骄傲,比你厉害的人有很多,你跟年级第一比比,还差很多……”

一番话下来,心里拔凉拔凉,一来是觉得父母似乎不爱自己,二来又不自觉地被说服,认定自己就是能力差,不如别人,以至于工作以后,还是经常否定自己,不敢出头,也错失了不少机会。

你看,父母一句简单的话,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能理解,父母有时候出于羞涩之情或者是担心孩子骄傲,所以不当面夸奖孩子,甚至会泼点凉水,可这种态度,无疑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看来,父母冷漠的态度深深伤害到了自己,以后有什么事情也不敢跟你们分享,与你们的关系自然也会越来越疏远。

二、父母对孩子表达想法时的态度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很多人都不会好好说话,跟她们真诚地沟通几乎是不存在的。

每一个人似乎都罩着一个保护壳,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就会被解读成不同版本,然后觉得对方是在攻击我,我得用更厉害的回击。

有专家分析:戾气过重又高敏感的人群,往往是因为她们可能从小就没被好好爱过,自己的想法经常被父母无视或者反驳。

以至于让孩子心理变得扭曲,她们想要得到尊重,又害怕听到对方的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才会异常别扭。

确实,有一部分中国父母,或许就不存在“平等沟通”的概念,在他们看来,父母和孩子是等级关系,作为孩子,你就要服从我的观点,而我并不需要听你的想法,因为你的想法幼稚又可笑。

殊不知,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平等沟通才是第一重点,那些真正和子女关系好,等孩子长大以后,还能紧密联系的,多半是懂得“蹲下来”与孩子商量的父母。

如果父母只懂得高高在上,从不听孩子的话,孩子自然也会对你充斥着“不信任”,以后也不会亲近你,部分叛逆的小孩还可能会记住这些事,以后不愿意孝敬你。

【总结】

还是一句老话,父母和子女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只有平等才能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不疏远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