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东方丨布谷乌叫了

 新用户6981V1ce 2022-06-21 发布于河南

淸晨,我在朦胧睡意中听到窗外飞过几声布谷乌的啼叫,清脆、纯净,在寂静熹微的晨光里,犹如天籁般悦耳动听。有人说布谷鸟的叫声像在说“光棍好苦”,有人说像“割麦割谷”,有人说像是“打场垛垛”,也有人说像“早起干活”。不管像什么吧,这几种解读都与劳动者的生活相关,它在提醒人们:麦子熟了,收获的季节到了!

布谷鸟的叫声唤起了我对麦收时节的美好回忆。五六十年代,我在西安上学,那时,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每周都有劳动课,农忙时节还会组织学生下乡劳动。有一年,我们到长安县神禾塬帮助农民收麦子,我记得出发那天,学校大门口两边的黑板上,一块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块写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对我们进行的劳动启蒙教育,它是实实在在的,又是富于诗意的。时至今日,当时的情景还如在眼前,我对当年的教育充满感念之情。

塬,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貌,它是黄土层受到流水冲刷而形成的,呈台状,从下面看,四周陡峭,像山;塬的上面,倒也坦荡如砥。西安附近就有几处叫塬的地方,如白鹿塬、少陵塬、乐游塬、龙首塬等。神禾塬的得名很有传奇色彩,传说神农氏时有仙鹤衔谷穗降于此地,后人传称为“神鹤塬”,后历代传说这里稻禾丰收,或一穗有几斤重,或一禾生双穗,所以取名神禾塬。这地方文化底蕴深厚,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一祖庭——香积寺,就在这里。此外,塬下还有杜牧的瓜洲别业和贾岛別业。

我们住在塬下一个村子的小学校里,孩子们都放假了,学校很安静。山里的清晨还有些凉意,我们起早上塬,上塬的路比较陡,走了一会儿便有些气喘,到了塬上更是气喘得紧。我们还来不及静下来,就很快被眼前大片的麦田吸引住了,那醉人的金黄色麦田在眼前铺展开来,除了几棵绿树点缀其间,涌入眼帘的尽是满满的金黄色,这平铺着,厚积着的金黄色,在秦岭的雄浑身姿的衬托下,尤其显得气势磅礴。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它,但这是怎样的一个妄想呀!站在这边,望到那边,居然觉得有些远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新麦的清香,这时候,麦子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麦田的那边去了。麦穗和麦穗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橘黄色的波痕。

稍事休息,就开始割麦了。刚开始,大家觉得很新鲜,又受到美好风景的鼓舞,一个个跃跃欲试,大有一展身手的架势。时间一长,就感到累得不行,割不了几下,手里的麦子就捏不往了,要往地上放;腰也疼得厉害,像要断了似的,割一会儿,就要站起身来,直一直腰,就这样割割停停,像蜗牛一样慢慢朝前爬行。那个时候的人还是有一种精神的,我们接受的教育也是要求要有吃苦耐劳精神的,所以同学们虽说大多是城里的孩子,但并不娇生惯养。大家还是坚持着,有的手起泡了,就用纱布包一下,腰疼得直不起来,就半跪半蹲地往前割。实在疼得厉害,我们就慢慢躺在地上,头脚着地,腰部用一束麦子垫得髙高地,像一座拱桥。歇一会儿,再接着干。就这样,我们陆陆续续割到了地头。

站在地头,回望割过的麦子,人人心里都有小小的成就感。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有风飒然而至,我们不禁张开双臂,呼曰:“快哉此风!”麦浪起伏,像是进行着有节奏的呼吸,这是生命的律动,仔细聆听,仿佛听到了麦穗与麦穗间的细语。

布谷鸟叫了,我又一次忆起了神禾塬上金黄色的麦田,还有那塬上的风!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李东方,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石佛村人。1965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小学髙级教师,省特级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