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皆空眼界清。 【书名概说】 《心经》之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之重要经典。 摩诃,大或者伟大之意;般若,又作“波若”,智慧也;波罗蜜,到彼岸也;多,定即禅定也; 经,径也。 言此经乃定心之径路也。此经以“单法为名,实相为体,观照为宗,度苦为用,大乘为教相”。此五者,经中所说之旨也。 单法者,即般若波罗蜜多也;实相者,即诸法空相也;观照者,即照见五蕴皆空妄也;度苦者,即度一切业报苦厄也;大乘者,即菩萨所行甚深般若也。 关于“空”之经典,《心经》和《金刚经》,应该算得佛教中层次很高的智慧。 《金刚经》之核心,万物本无自性,本即为空,修习之人“一念识得自性,即可明心见性”。昔六祖慧能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然开悟。由此可见,《金刚经》是一“顿悟”法门之经典,主要言“悟”,关乎根器。 而《心经》则适合各层次根器之人去读,既有悟又有修。不但解释了“空”,也阐释了“如何空”,而“究竟涅槃”更能给修持之人信心。 【心悟心经】 《心经》虽短,层次清晰。从整体结构而言,第一部分是“显说般若”,即以明确的语言叙说佛教的最高智慧;第二部分是“秘说般若”,即使用咒语阐述佛教的智慧。 其核心是“万法皆空”,即书中所言之“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其实佛所说之“空有不二”,是言在此岸,说空说有,本质皆空;而在彼岸,并无空有之别,只有“如如不动、无相无别”的本觉,或称一真法界。有人误解为“有即空,空即有”,故该贪照贪,该嗔照嗔,纯属对经典之曲解。 此处之“空有不二”,揭示的是生命实相,即“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万事万物,本质为空,即无相,无相之本质即真如。世人应破幻即真,借假修真,而不应沉迷于幻相不能自拔,进而导致永无休止的轮回,受尽生老病死之苦痛。 唯经由修行,破幻即真,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彻底脱离现象界即幻界,回到一真法界,方能真正明了“解脱”之真义。 如此,也就可以达到《心经》认识万物之真正目的,即“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
|
来自: 新用户97560OB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