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探索第一小队

 外面都有啥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有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身边处处是魔法。意思是,如果学好了数理化,身边发生的一切看似平淡无奇的事情,都像魔法一样充满吸引人的魔力,让人对它们产生好奇与探索的兴趣。
反之呢,就是日常生活嘛,那是消磨时光的,哪里会有兴趣关注这些平淡的事物呢。
我呢,就是为了保护孩子对身边日常的好奇,让他们建立起对身边日常事物的探索精神。
因为,我不希望这些孩子和大多数人一样,稀里糊涂过一生。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讲,真的充满了各种神秘的力量,比如为什么指南针要指南呢。
这个问题,我问了小队的成员们。
因为地球有南极,所以,指南针要指南!这算是比较靠谱的说法。
因为它是指南针,所以,它要指南,这是传说中的日常说法。
因为科学道理……,这简直是蛮不讲理!
最小的孩子和一个大孩子讲,是因为地球有磁场。
……
那么,地球的磁场来自于哪里呢?

为了慢慢的养成刻意的控制自己的能力,因为在生活中,会有很多重要的,但是并不会充满兴奋去做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控制力去让自己完成这些必须完成的事情。
在夏天的太阳下这样蹲着,时间三分钟,就算是一种锻炼吧。
在蹲着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讲了,地球的磁场目前的主流解释是因为地球有一个巨大而黏黏的铁质内核,它不光在和地球一样自转,而且由于它是液态的,会产生各种涡流、湍流,就像一台自发电机一样,相互激励。从而让地球产生了保护生灵的磁场,它让地面的生物,免遭宇宙和太阳高能带电粒子的辐射。
还有哟,其实地磁的来源,现在还只是假设,人类还没有真正的弄明白,要是有兴趣,以后可以去尝试一下哟。

就是因为地球有磁场,所以,它让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欸,哪里不对!
指南针为啥会在磁场里旋转呢,它是什么做的?
这时,我发现身边有一台小斗车,我问孩子,是由什么制成的。
它是金属做的。
它是由人制成的……。
它是由铁制成的。
只要孩子足够多,会得到各种各样,让你意外的答案。

我肯定了,小车是由金属铁,同时由人制成的,不过,我们怎么证明它是铁制成的呢。只有一个孩子答对了,那就是拿一块磁铁去吸一下。如果能够吸引就是铁。
这当然是日常中,一个靠谱的办法。
的确磁铁可以和铁钴镍以及几种稀有金属相互作用,不过做小斗车,结实、实用、便宜就好,当然就不会花大价钱去用比铁贵很多的金属去做了。

当我们验证完之后,把它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输出,是一个不错的让孩子养成记录好习惯的方法。

同时,这也是一种让孩子养成理性思维的好方法。

总有人问我,怎么才能够让孩子学会理性思维呢,它就是,不光要让孩子多读文学作品,还要多多的尝试让他们去探索日常事物背后支撑它们运行的原理。

咱们老祖宗,其实也告诉我们,世事洞察皆文章,可惜的是,咱们这片土地上的古代人,具备洞察世事的科学能力,是被人欺负上门之后,才慢慢的不情不愿的学会的。到目前为止,具备基本科学精神的人,也是人群中的少数。

看着这些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可以安静的,认真而专注的孩子,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在现在依旧功利太多的教学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喜好。

只要合理地引导他们,他们的能力真的不可限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现在这种大班制的学校,显然是无法满足的,那么家长最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他面对的只有自己家的两三孩子,如果家长都做不到这一点,大概就只能够随缘了。

回到主题,用一根扭矩小的细线,把小磁铁吊起来。

为了增加容易判断方向的效果,我们在磁铁的两极增加不同颜色的长度。

然后,拿出专业的指北针,确定好标准的方向,让孩子们观察。

然后,对比自己的指南针。

在不受局部磁场干扰的情况下,这些指南针都会指向一致。

孩子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验证它,发现最后它们都稳定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爱因斯坦小时候,就深深的被它的这一特性所吸引,这些孩子们呢,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再日常不过的事物,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同样可以引发他们的兴趣。

当我们完成了指南针的制作之后,我让他们去体验一下,一块不大的磁铁,它的磁力到底有多大。
而且放出话来,只要是正拉,要是能够拉下来,就请他们全部吃肯德基,嘿嘿。当然了,投机取巧可不行。
确实,现场有两个孩子拉下来了,却是因为他们取巧了。

所以,他们并没有吃上肯德基,嗯嗯,原因呢,就是这样咯,他们三个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也不可能把它们分开的。因为它需要至少150公斤的拉力,才可以分开。而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几乎保证是正向拉力,而不是剪切力分开它们的。

我对于大一些的孩子的要求就是,现场记录的笔记,回家之后,要花时间去整理和完善它们。

这样不光会巩固学习的内容,还会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

持之以恒,就会慢慢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也是现今最强大的能力,没有之一。
加油,孩子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