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你也像宝钗这样安慰犯错的孩子,那他日后多半就会成为另一个刘鑫!

 Scarlett32vjeh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其中一段故事,一个闷闷的夏日午后,闲来无事的宝玉到了母亲房中,见到正在伺候王夫人午睡的丫头金钏也在打盹儿。就去拨弄她的耳坠,然后两人就讲了一些悄悄话,不过悄悄话的内容却被假寐的王夫人听到了,在她听来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调情,于是,怒不可遏,一巴掌打在金钏脸上,并马上撵了出去。被逐的金钏自觉,无脸见人两日之后就投井自杀了。

当得知此事的宝钗在诧异之下,也第一时间赶去安慰姨妈。那我们看看宝钗是怎么安慰王夫人的。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髪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当时的宝钗并不知道实情,也就说出了这样不近人情的话来,于是,这也就成了她“无情”的一个最佳佐证。

而这样的无情事件其实也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生活中,这两天刷屏了朋友圈、群友圈的江歌刘鑫事件也引来了同样的思考。

事件的主要情节,我就不必赘述了,刘鑫在日本留学,交往了两个人,一个是有强烈报复心态的男友陈世峰,一个是善良仗义的闺蜜江歌。当爱情不能进行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江歌替她挡了失心疯男友的尖刀,成了他们危险爱情的牺牲品。本来刘鑫和江歌都应该成为大众唏嘘同情的对象,然而短短两百来天后,刘鑫为何就成为众矢之的呢?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样的内疚和自责,相信刘鑫不是没有过,那样被追杀的生死关头,隔着门听到闺蜜声声惨叫的记忆,估计也在她睡梦中无数次回放过。这样的痛苦重压她承受不起,她也无法正面闺蜜因她而死的负罪感。于是她选择了逃离,她换发型,旅游,晒幸福照.....本来我们也无可指责,谁也不希望这样的痛苦一辈子伴随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她能走出来,我们也应该感到高兴。

可她真的是走的出来了吗?不!她是逃跑的,撇下了同样承受痛苦的江歌妈妈,一个人飞奔出去。

如果江歌的意外身亡是对江歌妈妈的第一次打击,而刘鑫的态度就是对她的第二次伤害。

而帮助刘鑫快跑的,就是她的父母。诚然天下父母没有一个愿意看到女儿沉迷于自责的深渊中,但他们用错了方法,他们以为用一条快速通道让女儿飞速逃离现场就是摆脱了痛苦,但是这条赎罪的隧道,刘鑫不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走过,就永远不会有尽头。他们心疼自己的女儿,没错!只是他们的心太小了些,没想过还有同样心疼女儿的江歌妈妈再也见不到女儿了。

心理学上,当人犯错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上的认知失调,他的行为和道德或法律产生冲突时,他就会在认知上去想办法平衡,选择遗忘和逃避也是人的本能,因为这是最容易的方式。

但他们如何摆脱道德和良心的诘难?于是他们会进行自我辩护,比如杀死江歌的是陈世峰,我的女儿也受到惊吓呀!

但这样的理由似乎还不够充分,于是,他们会进一步做受害者归因,把原因尽量归结到死者身上,比如,江歌命短,她的死于自己没关,又不是刘鑫故意要江歌替她挡刀的。

这样的心理应激机制,我们都可说是正常的,因为能形成今天对生命的漠视,绝非一时养成的。

吴伯凡和梁东在《冬吴同学会》里说过,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站在熊父母,熊孩子的指数反映了父母熊的指数。同样的,忘仁的孩子多半也是不义父母教导下成长出来的。

我倒不是说,刘鑫父母就从小告诉她遇到今天的情况要这样逃跑,而是在一些不经意的情况下,就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不愿承担责任的怯懦狗熊样。

孩子摇摇学步时,不小心撞到桌子,不少父母爷爷奶奶都会一把抱起孩子,然后拍打桌子说:“都是这个桌子不乖,把我们家宝宝的头撞这么疼,打它,打它......”于是孩子看着你不停拍打桌子,渐渐收住哭声了。

长大的过程中,你自然不会再用这样幼稚的语言去安慰孩子了,但是像宝钗那样安慰王夫人的话,有没有人会说呢?“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髪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当然,你要说人命又岂是几两银子可以买来的?红楼梦中,王夫人和宝钗到底还送了银子,赏了衣服,安排了厚葬。我们尚且觉得是“伪善”。何况,一直避而不见,更有威胁和恶言相加的刘鑫一家。江歌妈妈要的也不过是刘鑫像宝玉那样,能真心忏悔和哀悼,真情流露下的眼泪比多少银子和厚礼都更能安慰人心。也难怪群情激愤,要对她网络暴力。

面对这样的挑战良知的事件,刘鑫也好,绿城保姆纵火案也好,携程虐童案也好......众人的怒火总是一波波的被拨撩,越烧越旺。也有不少网友要支持对刘鑫网络暴力,法律给不了的惩罚,他们要组织舆论给刘鑫定罪。

可我细思之下,这些事件是应该成为众人投射愤怒标枪的靶子,还是应该成为一面明镜?在这面镜子前,我们是否照见了自己身上有刘鑫的部分,有刘鑫父母的部分,是否我们也是一个胆小怯懦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否我们也照见自己身上有陈世峰的影子,有陈世峰父母的影子,怎么就养成了这样一个得不到就毁掉的疯人。

我们这一生中谁都无可避免的要犯些或大或小,可挽回或不可补救的错误,而真的面对错误,又有多少人能真的勇敢承担下来呢?

众怒难平,这些众人中又有多少敢斩钉切铁说自己不会成为熊孩子熊父母呢?我自己就亲身遇到过这样的人,没事时大家相安和睦,其乐融融,真到了有事时,那就不惜抹黑泼脏水,无中生有,造谣生谤有什么做不出来呢?为得就是平衡他们内心的失调。没有触及到自己利益时,人人都可以是圣人。可谁又是真正的圣人呢?

《约翰福音》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犯下通奸罪的女人让她在耶稣面前接受审判,并指出按照律法应该用乱石砸死该女子,耶稣对举起石头的愤怒的群众们说:“你们中自认为没有罪的人,可以用石头砸死她。”群众们都不说话了,一个接一个放下石头走出了会堂,最后只剩下耶稣和那个犯了通奸罪的女人,耶稣温和地对她说:“没人定你的罪吗?”女人说:“主啊,没有。”耶稣说:“那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回去吧,以后不要再犯了。

同样的在江歌刘鑫这个事件中,有权要求刘鑫道歉的是江歌妈妈,不是网民。

我们讲息怒,“息”字才是重点,因为“怒”只会让我们的心成为情绪的奴隶,而“息”让我们反省检视自己的内心,否则“众人拾柴火焰高”。纵然这火焰带来了光亮,可也烟雾缭绕,怨气化作PM2.5,阳光就更难照进来了。

何不用善意之泉,浇灌滋润那些幼苗病木,只有他们不化成腐木朽枝,才不会有给火焰补给的燃料。那风和日睦,云绕秀林,岂不是更加赏心悦目吗?

17年前的南京4个失业少年杀死了德国普方一家,破案后,南京的德国人和方普的父母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基金会,致力于当地的失学孩子的救助帮扶。以德报怨,这就是善的泉水。我们没有要求江歌妈妈有义务要原谅谁?只是我们围观的人还是少积点怨。

以暴制暴从来都是收效甚微的,舆论固然会给人造成服从道德规范的外在压力,但是如何让道德良知在她心里内化才更为重要。我们自然无法让刘鑫重新再长大教育一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对自己多点自我教育的。毕竟,能做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就已经是对这个社会莫大的贡献了。


身体和灵魂都需要喂养

在ScaSu和思嘉一起

看优质地影剧,聊私品味书籍,过健康轻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