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嘉书单】一座城 一生情 那不勒斯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根基

 Scarlett32vjeh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茫茫人海中,或许只有你能像一面镜子一样,让我照见另一个自己,女孩们的情感牵绊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复杂许多,闺蜜情也远比我们想的要长久许多。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女孩的故事,又不止两个女孩的故事,是意大利社会变迁的缩影,是女性自我觉醒的历程,是种种爱恨情仇的交织画卷。

书评界有句话是说,如果你没有读过埃莱娜.费兰特,那就如同你在1856年,没有读过《包法利夫人》

埃莱娜.费兰特

本书的作者,不过这不是作者的真名,因为目前我们对她的性别也只是推测。

如果这本书有些价值,那就足够了。我不会参加座谈会和讨论会,如果我受到邀请的话。我不会去领奖,如果我得奖的话。我不会推销这本书,尤其不会上电视,无论在意大利--应该会有这种需求--还是在国外。我将只通过书写参与,但我也将尽力把这种参与控制在极小的程度。

她曾经对编辑说,如此对文字抱有纯粹情感的作家,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不得不说是有十分自信才会有的淡定。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经在对费兰特的一封公开信中,这样写道:“您是一个能够只通过您的文字与世界沟通的作家,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如果我有同样的勇气,我也想用同样的方式去从事我的文学事业”

而很多读者也不希望“费兰特”变成一个真实的人,对于那些像挖花边新闻一样的试图去找到“费兰特”真实身份的媒体和记者,如果因此让费兰特封笔,那就是罪过了。

既然如此,这期我们就不分析作者的个人生命史在作品中的痕迹了,在字里行间,她已经告诉了我们许多!

那不能谈作者,了解那不勒斯城就很有必要了。

   那不勒斯——海妖之城   

古希腊神话中,有位海妖相信大家一听她的故事就会很熟悉,她居住在地中海的一个小岛上,常常用美妙的歌声引诱航海者触礁毁灭。她就是人身鸟足的帕耳忒诺珀。

传说那不勒斯就是帕耳忒诺珀建立的,最早这座城市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为帕拉奥波利。历史中记载的那不勒斯是希腊人创建的,后来被罗马征服,并修建了新城,它坚固的城墙抵御了迦太基的进贡,成为罗马共和国最有利的盟友,这里也保留了浓厚的希腊文化,因此受到罗马的尊重。在书中我们也看到那里中学生都要学希腊语。

在人们的印象里,欧洲是比较少发生这些自然灾害的,但意大利是个例外,因为他处于非洲大陆板块和欧洲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非洲板块每年都在以2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释放能量,这使得意大利随时处于地震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山脉绵延的中部地区。

那不勒斯还有一座很著名的火山——维苏威火山,它在公元79年的一次猛烈喷发,摧毁了当时拥有2万多人的庞贝城,斯塔比伊城也被火山灰和火山砾埋没,赫库兰尼姆城也被泥流掩埋。火山喷发的岩浆将企图逃离火山盛怒的居民当场活埋,至今还可以见到至死仍紧紧相拥的人体遗骸。

考古挖掘出来的庞贝古城

被火山岩浆瞬间活埋的庞贝民众

尽管那不勒斯很美,被誉为“阳光和快乐之城”,维苏威火山也一直沉睡,但是它是天堂投向那不勒斯的一道阴影,大自然的力量依然会时刻提醒他们,生命的无常!

1944年,这是书中两位女主人公出生的那一年,在这一年,那不勒斯的维苏威火山最后一次爆发,砂砾和岩浆据说被喷出接近五百米。上万人跑去围观,盟军和纳粹的军队本来在山下激战,这下这场仗也只有不了了之了。

1944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的景象

在最后一部书《失踪的孩子》里,作者也把1980年11月23日发生的那种地震惊心动魄的场景和书中人物描写得十分传神生动。

“这里有维苏威火山。时刻提醒着你:再伟大的人类事业,那些最精美的作品,大火、地址、火山的灰烬还有大海,几秒时间就会让它们都化为乌有。”

1980年那不勒斯地震后的受灾场景

也正是这种超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了故事的戏剧性发展。

说完了那不勒斯的地理,我们再来看看那不勒斯的历史人文方面。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的最大城市,这里曾经有那不勒斯王国,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是重要的中心城市,出现了大批艺术家。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它成为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

那不勒斯中心的皇宫,曾经作为西班牙统治时期那不勒斯王的居所,也是波旁王朝的宫殿,意大利王也曾搬到这里居住。外表看起来很朴质的皇宫,里面陈设却高雅大气。1925年,皇宫内设国家图书馆,书中老年的莉拉在孩子失踪后,一度经常进入这里,在这里读书学习,排解心中的郁闷。

据说那不勒斯拥有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立大学: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由腓特烈二世创建于1224年。

在数百年中,那不勒斯在西欧音乐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歌剧有那不勒斯学派;那不勒斯人和西班牙人一同成为古典吉他音乐的先驱,最早的六弦吉他是由一位那不勒斯人Gaetano Vinaccia 在1779年发明。认为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男高音,是来自那不勒斯音乐艺术家是歌剧演唱家恩里科·卡鲁索。

那不勒斯音乐最知名的部分还是“拿波里民谣”,大家熟知的《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都是“拿波里民谣”,在HBO的剧中,莉拉结婚时,餐厅现场乐队演绎了几首很好听的歌《Maria Mari'》《Lazzarella》也是很好听的拿波里民谣

除此之外,那不勒斯也是美食之城,是比萨饼的发源地,意大利面条也与该市有关,还有色彩鲜艳的手工冰激凌,在书中剧中我们都可以经常看到他们吃披萨、冰激凌。

它的本地居民比例相对比意大利的其他城市要高,98.5%为意大利人,他们说着自己的方言,做着传统的纺织业等手工行业。

从书中几个传统的家庭职业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比如帕斯卡莱的父亲是一个木匠,莉拉的父亲是一个皮鞋工匠,吉耀娜的父亲是一个糕点师傅.....这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也造就了当地人乐观享乐的生活态度,直到现代商业和工业的冲击,这种情况才得以变化。

那不勒斯的经济在意大利并不算好,全国意大利103个省份中排名在94名以后,因此也有工人北上打工,尼诺在莉拉婚礼上对埃莱娜讲他做的一个调查:关于工人为获得一点微薄的薪水来养活家人,不得不与离乡背井,这也应是当时那不勒斯底层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

那不勒斯人十分英勇,在历史上,它多次成为外敌难以攻下的城市,比如迦太基军队在这里打折,亨利六世在他的夺位之战中也遇到那不勒斯人的顽强抵抗,纳粹时期那不勒斯是第一个反对德国军事占领的意大利城市;1943年10月1日,那不勒斯人举行起义,使自己的城市获得自由。

在这个城市里男人们暴力基因应该也与他们好斗的易怒狂暴历史性格有关,一个眼神就引起肢体冲突,在书中多次出现,而男人要为家人出手也被视为应该的责任。比如,埃莱娜的弟弟因为邻桌有人讥笑姐夫彼得罗,就准备教训别人。因为莉拉,里诺也与一个大学生发生冲突,进而引起一场群架斗殴……

一股不服输的倔强藏在那不勒斯人的骨子里,这或许也应该出于他们想要保护家人的使命感。

和意大利其他地区一样,那不勒斯人也是拥有强烈的家族观念,成为一家人就要照顾家族中的成员,在莉拉的婚礼上,作为证婚持戒人的西尔维奥·索拉拉,与卡拉奇家成了亲戚,因为在这里风俗是只有亲戚才能做证婚人,通过这样扩大家族,把亲情与生意交织在一起的方式,也是意大利的特色,在《教父》中也有类似的事情。

为什么意大利人如此看重家庭呢?

因为意大利的政府一直不是很得人心,从1861年至今,法西斯执政的时代不算,意大利政府的平均寿命是一年左右,而且这个国家没有政府的时候比有政府的时候运作得更好,好像政府的存在专门是为了跟社会过不去似的……比起不靠谱的政府,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凝结成的纽带会更牢靠些。

而那不勒斯比起其他城市还更为保守些,所以,他们的家庭观念也更为强烈。

照顾家庭不仅是成年男人的义务,女性也肩负这样的职责。书中,我们也看到很多次埃莱娜、莉拉、艾达、吉耀娜、卡梅拉这些姑娘需要不断的为家人付出,出嫁也要照顾娘家,是情理之中的事。

以前在看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美食祈祷恋爱》时,觉得意大利的女人特别幸福,意大利男人很宠女人,但莉拉的母亲却告诉我们那时的真相:“女人一辈子就这样,有时候挨打,有时候受宠”

在家遭受父亲兄弟的打骂,出嫁后挨丈夫的拳头,是每个那不勒斯底层的女人共同的生活常态,尽管我们在前面说了那不勒斯有最早的大学,但教育却不是很多平民女孩能拥有的机会,莉拉曾经拼尽全力也未能进入中学,不被教育,自然成长,结婚生子,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不只是中国旧时女人需要遵守的妇德。

也正是这样,很多女人还在孩子气的时候就过早的接触男女之爱,步入婚姻家庭生活,成为不成熟的母亲……皮诺齐亚这个漂亮的姑娘被婚姻毁了,艾达、玛丽莎在一个个男人间获得成就感,吉耀娜被米凯莱耗尽了青春……

如果说小说中莉拉他们生活在那不勒斯的阴影中,那这个城市的还有另一面,在法院路上,穿过但丁广场,伍美罗,阿梅德奥广场,斯卡拉蒂街……就如埃莱娜高中时期,她做家教的家庭,加利亚尼老师。许多古老的家族,拥有显赫姓氏,住在两三百年的房子里,家中摆设奢华家具,有顶到天花板的整面墙的书架……他们主宰着城市的上层建筑,运用自己的关系网,在公私间为自己谋求发展。后来尼诺也通过婚姻的方式进入这个阶层,最终当选议员。

书中埃莱娜和尼诺有机会进入到这一面,所以对比自己身处的环境,如果他们不曾瞥见这样的光亮中,那自然会安享自己城区的昏暗快乐,不会意识到自己身为庶民的悲哀。

“在那一刻,我更清楚什么是庶民,要比几年前奥利维耶罗老师问我时更加清楚。我们就是庶民,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

在莉拉的婚礼上,埃莱娜想到了这些。

正因为老师的提醒下,埃莱娜开始退后一步审视自己的生活周遭环境,糟糕的生活条件让很多人意外身亡,贫穷让男人女人都失去了耐心,家暴、粗鲁……成为生活常态,如果不能意识到自己身处何种环境,就没有改变的可能性!这种改变是由内向外的,为埃莱娜以后走出那不勒斯埋下了种子。

也是因为阶层的差异,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险,引发了很多政治事件,法西斯势力从未真正消失,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比如帕斯卡莱作为共产党员一直在策划工人运动,知识分子也积极投身政治运动,比如埃莱娜的大学时的男友弗朗克,她的大姑子玛利亚罗莎都是政治活动的活跃分子,那时候讨论政治参与政治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时髦的事。而大多数工人却是这些政治运动的沉默者。

每天八个小时泡在煮香肠的水里,为了去骨头手上全是伤口,为了多挣十里拉作为冻伤补贴,得在零下二十度中进出冰库,还不说时不时工头、老板的性骚扰,但他们不得不忍受这一切,就因为他们家中还有等着要吃饭穿衣的孩子。

就如上面说的那样,政府得不到人们的心,尼诺这样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治,进入政界,企图改变现状。

然而,那不勒斯还是那个那不勒斯,必要时候私人关系比政府公共服务更有效。 “以前的那些合法不合法的交易和新买卖混合在一起,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暴力也解开新的篇章”。那些进步的激进的社会思潮一波又一波,让固执的拉不勒斯生出更多固执,暴力生出更多暴力,人们依旧说着方言,迎接了世界各色人等。

所以,在最后,埃莱娜还是由衷的觉得她这一生是成功的。

“我吃了多少苦啊,经历了多少事情啊!每一步都好像要跌倒,但我都挺住了。我离开了城区,又回到那里,我又成功摆脱了。没有任何东西会把我和我生的几个女儿拉下水去,我们都得救了,我没有让她们任何一个沉沦下去。”

而莉拉呢?她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成功的把自己从生活里删除,摆脱了吞噬她、摧残她的那不勒斯。

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来了解那不勒斯这个城市呢?因为,《那不勒斯四部曲》不是一部个人的生命成长史,书中人物的变化,离不开这座城市的变迁,而小人物的走动也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流向,一部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后面必定有这个城市时代精神的脉动。

下期我们将分析两个女孩纠缠一生的关系:吸引与对抗,依赖与撕裂,这些充满隔阂的亲密,她们之间有着永远割舍不了的情谊。

有好书相看,不可无美食相伴!

想要更多更及时的美食美文美景分享,可以加入思嘉素社群哦!

在这里我们

分享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

推荐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探求更为善意的生活理念!

希望加入社群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