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週末讀書】南有斯嘉麗北有喬,美國文學史上兩個不得不說的大女主!

 Scarlett32vjeh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我們不曾經歷過的山河歲月

我們不能擁有的人生波瀾

我們不能明了的情感心緒

幸有讀書

借他人的眼

豐富了我們的見識寬度

也加厚了我們的思考深度

在美國文學眾多文學形象中,有個兩個女孩應該非常具有典型意義的,那就是《小婦人》中的二姐喬和《飄》中的斯嘉麗。

這兩個女孩的故事背景都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個是南方迷人的貴族小姐,一個是北方充滿個性的平民才女,儘管身處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統治區,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兩個女孩身上卻都有一股打破世俗陳規、嚮往自由的沖勁兒。

先說斯嘉麗,估計很多讀者,都對她十分熟悉了,這個擁有著迷人外貌的莊園主大小姐,有著她與生俱來的傲嬌與任性。

她懂得自己美貌對男人的迷惑力,也能將這份魅力運用得爐火純青,然而她在真正的情感面前,卻幼稚單純得如同十二歲的小姑娘。

她一心想做一個母親那樣的高貴淑女,然而她種種莽撞又離經叛道的行徑,卻讓她離心中的淑女形象越來越遠。

即使在少女時期,她也因為自己那些不優雅的舉止,被黑媽媽呵斥:不像個淑女。

她天性敏感,如同一隻豹子能在很遠的距離嗅出獵物的氣味,她憑著這份本能,做起了男人也自歎不如的大生意。

她精於算計,為達到目的不折手段,常常讓人恨得牙癢癢,甚至一度成為全城人都不待見的白人贵族小姐,但她卻甘心為家人放棄個人幸福。

人人都嫉妒她的好運,忌憚她的不按常理出牌,在那個保守的南方社交圈裡,她是一個絕對的異類,若不是父母的好名聲,摯友梅蘭妮的極力維護,她早就被除名。

在那個看似溫情脈脈充滿人情味的南方社會裡,排斥異己也是殘酷得會讓人過不下去,就如她自己也知道的那樣,真正喜歡她的女人沒有幾個,除了母親和黑媽媽,就是那個善良寬容得如聖徒一般的梅蘭妮。

斯嘉麗的幸運,可以說是她本能的強大,讓她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衝破藩籬的決心,但也是因為她本能的強大,讓她少了思考的神經,少了思慮周全的細密心思。

斯嘉麗這樣的女孩是招人討厭的,尤其是招女人的討厭。但假如給這些女人機會變成斯嘉麗,她們又未必不樂意。

斯嘉麗這樣的女人只要她願意,她可以成為一個溫柔又賢惠,且讓男人倍感得意的妻子。只要她稱心如意,你也會稱心如意。

但是她偏偏有股不安分的野性本能,如果沒有能讓她馴服的雄獅,她不介意做一個漂亮且又兇狠的母獅首領。

然而,瑪格麗特並沒有讓斯嘉麗就這麼一路強悍地攻下去,在她看似強硬又精明的外表下,又有一顆脆弱需要寵愛的少女心。

她的倔強,讓她在感情方面吃盡了苦頭,也蒙蔽了她的雙眼。

那個舊日裡夕陽下和風中,艾希禮閃著金色光芒的形象,成了她在以後愛情道路上的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

她為了賭氣,為了生活,嫁給一個個她不愛的男人,看似善风月、薄情义,却又始終在心裡為阿希禮守著貞潔。

然而,假如她真的嫁給了阿希禮,人生就是否能如她所願了呢?

在愛情道路的迷茫,也就是她在探索自我認知上的彷徨。

當穿過迷霧的那天到來時,她卻失去了人生中最愛的兩個人,這不得不說,代價太大了。

這就是沒有人生導師,需要多走彎路所致。

因為她最信賴的母親,在她最需要的時候,撒手人寰。

那我們再來看看喬,就會為這個姑娘感到幸運了。

因為她有一個堪稱完美的母親,可以時時刻刻在旁提點她,在她焦躁的時候,撫平她的不安;在她孤獨時,傾聽她的心裡話;在她需要懺悔時,摟她在懷中。

“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精神分析學家科胡特曾經這樣說過。

喬的幸運是她有一個十分融洽有愛的家庭,父母的性格是十分健全的,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她們姐妹幾個的性情也是積極向上的,儘管生活清貧,但她們們在精神上卻十分富足。

喬在這幾個姐妹中,是個性十分突出的。

沒有兄弟可以傍依,她就把自己當成男孩一樣,保護姐妹。

她個子高挑、性格直爽、愛憎分明,也常常會懊惱自己不是男孩,不然就可以遠走他方。

喬的叛逆與斯嘉麗不同,儘管斯嘉麗也能闖出比男人還輝煌的事業天地,但她在內心是認同自己的女性身份的,而且還十分擅長運用自己的女性優勢,讓男人為她服務。

喬則從性別上,想掙脫世俗對女性的歧視與束縛,即使喬生活在現代,她也會是一個獨立特行的人。

她不修邊幅、不愛社交,也對找對象不上心。

她那愛冒險的性子,也許會讓她成為一個極限運動者。

這還不是喬最有獨立精神之處。

這一百多年來,喬之所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女孩,還在於她追求經濟獨立和人格獨立的勇氣。

女人在很長時間以來,都被矮化成需要保護的對象,是男人的附庸。無論她做什麼,結婚生子都將是她最終的歸宿。

一個沒有結婚的老小姐,不是淪為人們同情的對象,就是人們背後嘲笑的對象。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那些單身的老姑媽、老姨媽,不是性情古怪,就是因為沒有愛情滋潤而變得性格尖刻。

而喬的性格,本身就有些與眾不同,假如她真的沒有在故事中以結尾收場,她勢必也會被很多人放入這“不幸”人群中。

喬並不是找不到可以結婚的對象,只要她願意,她可以擁有一個讓很多女孩都羨慕的多金且帥氣有才華的丈夫。

但在這事就比斯嘉麗擰得清楚的喬,卻斷然放棄了如此美好的婚姻。

因為她明白,愛分很多種,友愛並不能發展成愛情,被愛也不能成為結婚的理由。

所以,喬與勞利最終沒能在一起,才成為多少讀者心中的意难平。

而在喬的高貴內心中,她不能允許自己做出虛偽的承諾,她也知道維持婚姻並不只是有愛就可以,兩個人的志趣、審美、性格是否合拍也會影響這段婚姻的質量。

儘管勞利可以為她做出各種改變,但她明白,適合的愛情並不是要求對方為自己改變成另一個人。

所以,在這點上,喬是明智且有自知之明的,而一个人最难得的高贵品质就是有自知之明。

不想走進婚姻的喬,也不想長大。她不僅難以接受友情變成愛情,也不想哪個男人來帶走自己那美麗端莊善良的姐姐梅格。

這種心理,與她想變成男孩保護姐妹的心理一樣,她固執地想把童年的舞台劇一直演下去,是彼得潘式的純真與幼稚。

學會接受分離,是喬的一項重大成長課題,就像斯嘉麗要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一樣。只有越過這道心理藩籬,她們的人格才會趨向成熟。

儘管這是一個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故事,但對於喬這樣渴望更多自由的女性來說,她們的戰爭也正在進行。

女孩必須走向婚姻,很多時候是因為經濟原因。

社會給女性能夠自給自足的機會太少了,像喬這樣想以寫作謀生,妹妹艾米想成為一個藝術家,都幾乎是癡人說夢。

鼓勵女孩嘗試婚姻以外的謀生方式,並不會被社會大眾接受,女演員可以賺很多錢,但這與做妓女一樣,被認為是不體面的。

家庭女教師已經是很多未婚姑娘能謀求的最好工作了。但這並不能讓她們在經濟上做到完全獨立。

像喬這樣能賣文為生的女性,幾乎就是奇跡。

這倒也不是,社會完全拒絕給女性機會。

而是當時的社會,給予女孩的教育機會是不公平的。而很多父母讓女孩上學,也不過是讓她們在選擇丈夫時,增加多點籌碼。

所以,喬拒絕婚姻,就是以己之力在對抗這個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她想跟世人證明,女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才華,來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男人可以做到的,女人一樣可以做到。

當然在書中,喬最後還是滿足大家的願望,走進了婚姻。

然而,這是否是作者的本意呢?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和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這兩個女孩又出於什麼樣的個人目的呢?

我們下期再講。


有興趣的書友

也可以收聽這兩本經典的有聲書哦!



在這裡

一起看優質影劇,聊品味書籍,過健康輕生活。

我們一起尋找精神上的親屬,靈魂中的密友。

歡迎加入思嘉書房社群,享受社群專屬讀書福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