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涛 付成航 仲夏时节,各种瓜果纷纷上市,其中就包括香甜可口的哈密瓜。眼下,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路楼村,头茬哈密瓜已经成熟,哈密瓜大棚内外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 走进谯城区十河镇路楼村哈密瓜种植基地的阳光大棚里,一个个圆润饱满、纹路清晰的哈密瓜在叶片间若隐若现,大棚内弥漫着清甜的瓜果香气。 “2022年的哈密瓜,每个都约有四五斤重,长势不错。”种植户靳华清告诉记者,他以前是在海南的哈密瓜种植基地打工,看到别人效益不错,10年前,他回到了路楼村,开始发展哈密瓜种植。 ![]() 最初按照别人的种植模式,哈密瓜并不适应亳州的土壤。经过不断探索,靳华清改变了原有的种植模式,从最初的20亩发展到现在的500亩。 “育苗、移栽、吊瓜、打药、打杈,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水多了,瓜会裂,水少了,不长个儿。”靳华清说,种植哈密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 靳华清的哈密瓜种植采用“吊种”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哈密瓜均匀受光,保证瓜的外观与品相,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哈密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亳州的哈密瓜比新疆的有优势,新疆路途遥远,七成熟就采摘了,然后发往全国各地,亳州的哈密瓜自然成熟,口感肯定就不一样了。”靳华清说,目前一亩地能产5000斤左右的哈密瓜,纯收入在5000元-6000元。 ![]() 哈蜜瓜一年可以种两茬,等这批哈蜜瓜销售完之后,靳华清会紧接着种植第二茬,都是销往浙江嘉兴、湖南长沙等地,销路不成问题。 从种植到管理,从管理到采摘,从采摘到上市,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靳华清也带动了周边120位村民就业增收,其中有20人是脱贫户。 ![]() “在家没有事儿,来这儿干活,一天能挣120块钱,还管两顿饭。”村民田丹丹说。 ![]() 路楼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王欣告诉记者,路楼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作用,积极引导种植大户、种植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回村带头创办新型产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目前,全村7500多亩土地基本都流转了出去,农村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 十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李运金介绍,近年来,十河镇以提升群众收入为目标,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培育中药材、蔬果种植等农业项目,为群众家门口就业致富提供岗位,增加经济收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掌上亳州APP 责任编辑:刘燕 刘畅 王小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