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吃姜,赛参汤”,学会4个吃法,感冒少了、胃口也好了

 常笑健康 2022-06-21 发布于江苏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姜的保健价值,流传下来的关于生姜保健的谚语也非常多:“夏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处方”“夏天三片姜,赛过人参汤”。

民间俗语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得来的,其中蕴藏着国人的养生智慧和生活哲理。

夏季来临,我们就来讲讲老话“夏吃姜”里的养生智慧,夏天该怎么吃姜……

为什么说

“夏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

从字面来看,这句话其实是会让人感到有些矛盾的,夏天本来就很热,而姜也是热性的,却说“夏吃姜”,那不是热上加热了吗?

其实按照中医理论,夏天天气炎热,万物生机盎然,人体为了散热,皮肤毛孔多处于开启的状态,体内的阳气也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样由内向外散发,所以人体内部的阳气反而会虚少,容易生冷生寒。

再加上人们为了避暑降温而贪吃冷饮、冰镇西瓜、冰啤酒、海鲜等等寒凉的东西,所以很容易导致“胃中虚冷”。

而生姜具有辛温解表、散寒发汗、化痰止咳、温中止呕、温肺化饮等功效。所以古人倡导夏季吃姜。

现代医学也认为:

姜能增强血液循环,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还有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能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用姜汤含漱能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

另外生姜还有缓解偏头痛、治疗感冒、帮助醒酒、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

姜怎么吃?

这几种最适合盛夏

转眼就到夏至了,闷热的黄梅天,炎热的三伏天都已经在路上了,介绍4种最适合夏天的生姜吃法,希望大家在这个夏天感冒少一点,胃口好一点~

姜茶饮——预防感冒身体虚弱,特别爱感冒的朋友可以试试喝姜茶。每当感觉身体不舒服时(感冒初起,还未发热、嗓子疼时),赶快喝热姜茶(适当加点红糖或冰糖调味),让身体微微出汗,预防感冒的效果特别好。

不过从治病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

绿茶姜汤——清热解暑取绿茶和姜片(去皮)各5克,用沸水冲泡5分钟左右,加适量冰糖调味。

绿茶姜汤有清热解毒、益气舒心、防中暑的作用,特别适宜在盛暑时喝,秋冬季节建议加红糖。

醋泡姜——促进消化夏季,很多人吃饭没有胃口或者消化不良,其实每天吃片醋泡姜,可使上述症状得到缓解。做法是将鲜姜切片,用米醋浸泡,加少量糖和盐,3天后便可食用。

生姜中独有的姜辣素,可以刺激味蕾,健脾开胃,而醋也有开胃活血的作用,两者搭配适合脾胃虚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而且都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尤宜夏季饮食不洁导致的消化道疾病。

生姜橘皮水——温胃止吐夏天人们常吃些冷饮和凉性水果,容易因胃部不适出现呕吐等症状,取生姜、橘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可以缓解症状。

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有理气化痰、健胃止吐等功效配合温肺化饮、解毒的生姜,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疾病。

这4类人不宜吃姜

生姜虽是保健食品,但中医养生讲究体质,选择适合改善自己体质的食物,并掌握适量的原则,才能越吃越健康。

这4类人吃姜的时候尤其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食用姜后,血管会舒张,容易出汗,出现脱水,从而引起血糖波动。尤其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他们需要清热利湿,所以也不适宜吃姜。但在吃肉类食物时适当放些生姜还是没有问题的。

口腔溃疡者口腔溃疡在中医看来治疗当以清热泻火为主,而姜辛温,口腔溃疡者过多地食用会助长体内的热邪上攻,加重症状。

胆囊炎患者虽然,姜里所含的姜酚对防治胆结石确有一定功效,但对胆囊炎就不行了。

中医认为,胆囊炎是因为湿热,应该要通腑泻热,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姜就属于这类食物。

乙肝病人现代研究发现,姜所含的姜辣素可使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细胞产生变性、坏死,肝炎性细胞浸染,从而导致肝脏的功能失常。

所以,乙肝患者吃姜可能会加重病情。专家建议,肝病患者每日食用姜的量不要超过5克。

体质偏热的人姜会加速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温度,热性体质者吃姜可谓是“火”上加“火”。

因此,有口干舌燥、口臭、怕热、汗多、易长痘、脸红、便秘、尿少而黄、易烦躁不安、失眠、性子急等特征的朋友,都应该在夏季避免或减少姜的摄入。

参考文献:

颜小涵, 邱念伟, 赵春秀. “姜御百邪”——谈谈生姜的保健价值[J]. 生命世界, 2020(2).

陈玉杰. “夏吃姜”并非人人皆宜[J]. 家庭医药, 2012(7).

佟彤. 用生姜治病,这3点必须知道[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