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种“高质量”内容漫天飞舞,看得老李那个热血澎湃,于是决定随波逐流写写高质量陈皮吧!在进入新会陈皮圈的两年多里,接触不少陈皮圈子的高人,也看到了不少高质量的问题,如下。 梅江“塞口围”
一般的“产区主义者”都是被商家连骗带哄拉到道上的,所谓新会的N个核心产区,放在二三十年前,老李还必须敬你七分,但放在今天,看看新会环城的发展,就知道所谓“核心产区”已经失去了“产”的意义,仅剩下“区”的地理标签。 近年来新会环城周边的几个核心产区,以梅江、茶坑、东甲、天马等为例,地产和基建的发展正是日益月异,随着带来的自然还有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农田周边是车水马龙尚且不说,自然环境的改变是迫在眉睫,对农作物的出品是一定会有影响的。 新会东甲村复耕地
很多陈皮的年份是有“误差”,这样的误差可以是有理有据的,也可以是胡编乱造的,前者可以理解为大量陈皮里面,出现陈化快慢的,商家一般会进行分级,把久一点的加点年份出售,陈化慢一点的按照当年份定价。 因此,相差“1-3年”的陈皮年龄,老李也是可以接受的。而胡编乱造的年龄造假,例如通过加速陈化等造旧让1年变5年10年的行为,就是目前主流人为造次的结果。 来自广西的“新会皮”
自2020年初开始,新会陈皮受到市场的强关注,其热度显著提高,从新会地区的陈皮被抢购,到广西地区替代皮价格暴涨,新会陈皮的行情火热异常,也导致了很多外行人的进入,其具体表现就是“99元3斤”以及各种新会陈皮广告的出现,抛开品质不说,陈皮市场的量基本全靠“吹”。 从外地商家进入新会到处树立广告牌圈地,到全民直播卖陈皮的结果,再到各地资本层面的进入,新会陈皮这两年的景况可谓红红火火。但市场上流通的高质量新会陈皮,真的有多少呢? “99元三斤”的新会陈皮 高质量陈皮,是“三条准则”的老李一直说,新会陈皮是有三个基本准则的“新会品种,新会种植,新会陈化”。其中,在新会柑的品种和种植上,又以“水田”种植的“圈枝大红柑”为佳。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新会陈皮,主要分为“驳枝柑”和“圈枝柑”两大种,而新会当地的种植大红柑品种,更加容易陈化出“香”味,不带苦涩。 而市场上流行的“广西种植的新会柑”,因为品种是新会大红柑,因此其果皮在外形上已经是完美的以假乱真,除非入口品尝,否则很多资深行家都无法辨认。 再者新会陈化也是一个决定品质的“关键点”。所谓“三分看皮,七分看陈”,从“陈李济”等百年老字号品牌中都可以发现其陈化陈皮的地点都选在“新会建仓”,毕竟合适的气候有利于陈皮自身的陈化,也是“道地”的条件之一。 新会柑驳枝柑苗 高质量陈皮,是“溯本追源”的很多读者朋友表示,看完老李文章再去问那些“商家”,发现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一会儿是茶坑出产,一会儿是东甲皮,隔两天同一批货换个梅江产地又可以涨价一倍,继续买回来还是原来的味道。 那么问题来了,东甲、梅江、茶坑等真的可以有不同的味道吗?其实并不是。 陈皮的香味主要来自于“挥发油”的陈化后,从油脂转变为各种脂类醇类物质,从而发出醇香的味道,而陈皮的甜味和回甘,则大多数来自于其果皮的“糖分”,越是靠近成熟大红果的新会柑,其甜度就越高。 有一些商家又以“皮色”或者“味道”来定产区,以混淆视听。其实一批陈皮中有黑有褐有灰的,一般就是早期柑农为了方便存放而混皮,“混皮”并不利于陈皮的陈化,所有味道和色泽都有明显的落差。 所以,一些读者说问起商家为什么皮色、味道等有差异,而他们隔三差五的答案都不一样,那么这批货基本可以定义为“A货”,而非“高质量”了。 柑农采摘青柑 高质量陈皮,是“信息清晰”的一批陈皮的价格、陈化时长、产地等信息,都应该是“透明”的,而目前很多陈皮的基本信息都是“模棱两可”。 也许很多读者朋友会问,新会陈皮里面很多品牌都有“二维码”溯源,可扫一扫就知道来源了。老李认为啊,技术的东西可以是实实在在,也可以是虚无缥缈,有些东西出现是因为市场需要,而不是市场必须,同时还有“地标”的意义也是如此。 目前新会陈皮的市场监管还是相对缺乏的,网络上“是个人”都可以说自己卖的陈皮是新会货,那么“新会”和“四会”都分不清楚的大有人在。 老李也希望广大想深入了解新会陈皮的朋友,来一趟新会进行一趟陈皮之旅,逛逛小鸟天堂,走走梁老故居,吃吃古井烧鹅,也不用采购新会陈皮,看看走走,记住多看多问但手不乱动,也是不错的见闻。 新会行政区域图(来源网络) 高质量陈皮,是“岁月留痕”的新会陈皮的优点是存放的时间越久,不但陈皮成份不断变化(一般陈化八年到十年就完成了陈化期,此后不会再明显变化),其味道也经历了不同层次的变化。 新会陈皮味轻微辛而不甚苦,低年份的新会陈皮,因为皮里面的挥发油尚未转化,因此口感带苦、酸、涩;而高年份的新会陈皮苦味会相对减少,其口感愈发甜变得甘、香、醇、陈。 口感上,老新会陈皮煮后汤色深如琥珀,透亮,口感回甘回甜;非新会陈皮口感,由于其挥发油种类少,香气微弱、单一,其口感或甜,或酸,或苦,或涩,且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若煮水后陈皮水汤色红艳或红黑,浑浊而下沉,口感呈辛涩淌味,则可能为做旧的老陈皮。 圈枝繁殖 老李认为,对于新人来说,老陈皮在辨别真伪上比新皮难,而溯源的技术难度也比新皮高很多,毕竟一旦这个老皮在市场上流通了,就很难去掌握流通环节上的变化参数。 老皮虽好,但对于鉴别能力尚浅的陈皮新手们,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对于一般朋友日常消费来说,选择3年或者5年的新会陈皮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的吃用要求,也是最为保险的选择。 同时,如果你遇到一个商户宣称拥有上不封顶的十年以上老陈皮存量,那么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