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位群友调查:​可转债交易新规仅是开胃菜 更大动作也在展开

 拓荒者ktxnlwzv 2022-06-21 发布于北京

-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

周末最为重磅的消息是沪深两大交易所发布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新规,同时,对于可转债交易细则进行了征求意见。

我们随机与十多位群友进行了沟通,感觉可转债分层现象异常明显,不同参与主体影响不一。

但核心观点是,整个可转债市场竞争力在转换,并未减少。短期有一定影响,长期仍领先于其他品种。至少是T0的科创板!

值得注意的是,据悉,对于可转债市场监管正在全面展开,交易细则仅仅是一部分。债券基金配置转债也正在迎来一个新阶段。

今日内容仅仅为群友观点分享,一切均以官方公告为准。

规则原文链接

http://www./lawandrules/sselawsrules/bond/trading/c/c_20220127_5690691.shtml(沪市)

http://www./lawrules/publicadvice/t20220617_593970.html(深市)

短期炒作空间受限

此次关注焦点是可转债炒作空间遭遇压制。

第一个首日涨幅,沪市此前没有涨跌幅,同时开盘报价可以高达150元。其次,上市后涨跌幅,沪深两个市场没有限制。

但是此次交易所限制了沪市涨跌幅,最高57.3%,最大跌幅43.3%。同时对于交易次日,两市最高涨幅变成了20%。这也是明显受限之处。

同时开盘申报范围也均限制在30%。

如果一个只转债想在短短数日之内大涨至400元之上,目前规则是可以实现,但是未来随着征求意见稿落地,变得很难。

从时间维度拉长上了上涨周期。同时涨跌停板制度会更消耗资金。

此前盘中临时停盘,属于熔断制度,只要触及20%和30%,便可以缩短资金介入程度,并且可以实现大涨。事半功倍。

从未来交易制度设计看,就是要打压这个短期涨跌幅。这也是群内网友的集体共识。估计也是市场共识。

这个影响肯定有,但是主要对于此次受到影响的次新券。

如何影响炒作?

尽管大体规定了57.3%的最大涨幅,但深圳市场灵活度要高于沪市。深圳市场改变在于首日之后的交易,固定为20%。整体打击了短时间内的精准拉升。

此番控制了新券首日涨跌幅持续走阔的态势。其实真正首日涨幅超过57.3%的占比也不高,但是目前持续超过这一极限涨幅的案例呈现增加态势。

打击最大的是次新券的盘中拉升。目前已经限制在20%。类似泰林转债这种跟风炒作基本很难再复制。从这个角度看,影响较大。

有意思的是,此次交易细则征求意见稿7月1日截止。但具体何时正式实施似乎没有明确。

更进一步,此次细则征求意见稿还规范了信息披露制度,特别是针对异动交易。

认定可能影响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的异常交易行为,除《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规则》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外,还包括:通过大笔申报、连续申报、密集申报,以维持可转债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处于特定状态;通过大额申报、集中申报或者以明显偏离合理价值的价格申报,意图加剧可转债价格异常波动或者影响本所正常交易秩序的;大量或者频繁进行日内回转交易,影响本所正常交易秩序的。

这个认定还是有所细致的。其实跟《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规则》本质是一致的,更加突出可转债特性操作。

看得出来此次修订沪深交易所步伐一致,肯定更高层面上的调整。

终极逻辑:控制风险 权益化监管

此次沪深交易所还发布了投资者适当性管制制度,认定可转债存在一定风险,必须门槛化。这也有此次10万 两年经验的门槛。

为何存在风险,一个是没有知识储备的股民转型可转债,形成新的债民。但是债民背后是更深的权益化。

随着市场对于可转债认知的增加,市场重心走高,导致可转债纯债属性加速弱化,权益化抬头。

更高层面应该是不希望看到在固定回报下面呈现出权益化的波动风险。

近期基金市场正在发生巨变。据群友透露。目前新发二级债基已经开始控制可转债投资,将可转债投资与股票投资并列占比20%,限制了可转债列入债券门类,凸显权益化。而此前可以将可转债列入债券部分进行投资,从而显著增厚收益。

如果新纯债基金投资范围包括可转债,还需要转为一级债基,并且希望有一定的锁定期限制,以控制风险,最大程度激励基金长期价值投资,不参与炒作。

这意味着更高层面不希望过度炒作可转债,从而增加明债实股的风险。

新发债基中,可转债权益化归属到底如何影响可转债市场,目前尚不可知。

这一信息需要等待更进一步官方确认。

未来转债竞争力与新玩法

尽管受访群友均为随机产生,但是整体感觉此次新规并未影响可转债根本下修 T0 债底模式。同时手续费极为低廉。

因此,尽管此轮参与门槛提升和涨幅空间限制,可转债市场竞争力仍存。

目前市场影响程度最低的是机构操作,由于极低的换手率基本是买入 持有模式。机构大体上会坚持股债联动价值投资,其中多为中高评级大规模品种,机构定价权也较强。

对可转债市场短期可能有情绪上的影响,但可转债市场不断完善和规范有利于长期发展。

对可转债权限采取限制理论上会降低增量,实际影响很小。可转债是相对复杂的综合衍生品种,理解有一定难度,想参与可转债的投资者基本都已开通权限。目前权限要求与创业板一致,从创业板经验看影响也不是很大。

参与妖券炒作的敏感资金估计受到影响会有一些。但是距离真正实施还有一段时间。

未来玩法可能会改变。有群友认目前可转债是T0的科创板,未来可能会存在打板模式。同时亦有群友肯定新玩法肯定在酝酿之中,可能拉升效率短期逊色于之前,但是空间并不会输。“涨停拉溢价率”可能是一个玩法。

同时多半群友认为正股影响力未来会增强。

对于一级半市场影响,此次增加了协商定价环节,有价格限制,影响尚不明晰。

整体看,未来新债估值趋向合理,对二级市场影响在于这部分投机资金撤出后市场相关品种短期会承压。涨跌幅空间影响占比较小,暴涨品种毕竟是少数,转股溢价率可能边际回落、市场活跃度、波动性也会有所降低,但由于仍是T 0交易品种,手续费等也未调整,加上新老划断,因此影响不会太大。

此次新规亮相是在周末,不敢打扰所有群友。我们此次将问卷随机发给了50位群友,收到的系统反馈15群内到问卷的大佬均发表了各自观点,感谢群友默默支持!

一切以公告为准,仅供参考

END

文章仅为公开信息分享,市场有风险。

想加入“西塔读者交流群”的朋友,

版权声明:转载需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