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 Icefield)是北极圈以外世界上最大的冰原遗址,冰原面积有500平方公里,由十几个冰盖和冰川组成,冰层厚度为三四百米,它是人类最容易踏足的冰川。阿萨巴斯卡冰河(Athabasca Glacier)位于哥伦比亚冰原上,它长达6公里,冰层深达300米,这是第二次冰河时期留下来的遗迹。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阿萨巴斯卡冰河每年都会后退数米。此行我们有幸能踏上冰河,感受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象。
那天离开弓湖后,我们继续沿着冰原大道前行。
终于抵达冰河区域
远远望去冰河入口处停满了车子,六月份还算淡季,却仍然有这么多人到访,要是到了七八月份旺季不知要挤成什么样。
镜头拉到最近,可见冰河入口。
冰河旁边有个游客服务中心,我们在里面吃了一顿自助午餐,稍事休息后再进入冰河。
游客服务中心门口有一辆很萌的 snowmobile,车轮覆盖着铁链,有点像坦克,不知这辆车何用,或是在这里摆酷的。
进入冰河前先跟它合影一张
接下来乘车去指定区域换乘专门的雪车进入冰河
越靠近冰河越被它的壮丽所震撼,冰河仿佛从天际奔腾而下。
周边的冰山也很壮观
到达指定区域,换乘特制的“冰原探险家”号巨型雪车进入冰河,这是为游客进入冰河而专门制造的雪车,据说全球不到40辆。
每年冬季这里被冰雪覆盖,所有观光活动停止,到了次年的三月份开始再重新筑出一条进入冰河的路。为了保护冰河,每年的路线都不一样。路主要由碎石和沙硕组成,直接铺在冰面上,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整个夏季不会因为温度高而使得下面的冰面融化,真是很不容易。大型雪车进入后,路面上都是车辙。
造路的碎石主要来源于附近山上风化后的石头
但这样的路面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大风一吹,那些粉末状的沙土随风飘到了冰河表面上,使得整条蓝色的冰河顿时变成灰黑色,看了非常心疼。
从这个画面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冰河倾泻而下的角度
冰河表面披上了一层灰色的外衣,只有横切面可以看到雪白的冰体。
所幸冰缝里可以看到蓝色的冰水在涌动
这是我们换乘的巨型雪车,一辆大约可以乘坐四十人左右。
高大的雪车自身非常重,压过冰面后留下了深深的车辙。幸亏这里的冰层厚度从一百米到三百米不等,可以放心地行驶。
终于雪车抵达目的地,所有乘客下车踏上冰河表面。
特写一下这个雪车的轮胎
站在旁边当个参照物,都快我一人高了。
平生第一次踏上真正的冰河!
灰黑色的外衣掩不住蓝色的本来面目
有些冰隙可见融化的冰水,有危险警示牌提醒游客不要靠近。
冰河原来是白色的,之所以会呈现蓝色是因为重力的作用,冰层里面的空气和杂质被挤压出去,密度变得非常高,阳光中的红光因为波长比较长被吸收了,但蓝光无法穿透厚厚的冰层,于是被散射出这种晶莹剔透的冰蓝色。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
我们南方人别说看到冰原与冰河,连见到雪都觉得兴奋,所以当下那种开心与激动难以言表。
冰河的气候真是多变,这会儿正高兴着,突然转眼就下雨了,噼噼啪啪淋了一身,大家只好赶紧后撤上车。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别看雪车巨大,但行走在广袤的冰原上还是有如蝼蚁般渺小。
我们沿途返回出发地
离开冰河前依依不舍地再合影一张。从小生长在四季如春的厦门,冬天怕冷又不敢上北方,之前连下雪都没见过,第一次见到雪山是在阿尔卑斯山少女峰,第一次踏足冰河与冰原是在万里之外的落基山。人像小鸟,一会远在天边,一会却坐在电脑前写文章,想想真有趣。
看过了冰原与冰河,心里无限满足。祈愿全球环境不要持续恶化,否则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永远见不到这样的自然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