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6年,华莱士尖锐指出毛邓方针政策不同,邓小平如何反击?

 古稀老人赵 2022-06-21 发布于北京

从1978年开始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开始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富强而努力。

由于改革开放的许多政策同建国以来存在很大区别,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很多猜测。

因此在1986年面对美国记者华莱士的独家采访时,邓小平不但回答了许多美国公众关心的有关中国的一些政策问题,也有力回击了对中国要改变社会制度的猜测。

可以说邓小平那一次采访中的精彩回应,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文章图片1

邓小平

为借华莱士改变西方公众的印象,邓小平接受其独家采访

由于历史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曾经长期支持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西方社会一直存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很重的无端猜想。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只有著名记者斯诺、史沫莱特等少数人曾经在延安等地,同中共领导人进行过亲切面谈。之后由于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许多珍贵的新闻采访内容被美国政府严格封禁。

当1978年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部署向西方敞开国门后,许多西方记者纷纷来到中国发掘全新的新闻素材。

在这些来中国“寻宝”的西方媒体人里,有一个著名的西方记者名叫迈克·华莱士。

华莱士是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旗下《60分钟》节目的创始人,并于1968年开始作为该栏目的主持人和主要记者。

文章图片2

华莱士

据许多被华莱士采访过的名人评价,他这个人非常擅长于从独特角度发问,有时会让他们下不来台。

比如美国总统约翰逊接受其采访前,曾警告他:“我不想谈越南,如果敢提越南,我就让你们这帮小子立马滚蛋。”

华莱士却幽默地回复他:“越战强暴了你,总统先生,然后,你强暴了整个美国。你该谈谈这个事情!”

由于华莱士经常采访重要的新闻话题人物,使《60分钟》在美国国内收视率颇高。因此华莱士于1986年到中国之后突然产生了采访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想法。

面对华莱士的热情,有关部门一度不知该如何回应,只好上报给了邓小平。而此时邓小平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直接把他的想法传达给美国的普通大众。

文章图片3

华莱士

虽然邓小平年轻时期就投身革命,但是他有在法国留学三年的经历,而且也曾经多次率团出国访问。

因此邓小平非常了解新闻媒体在西方的力量,有了同西方著名媒体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自然要充分利用。

既然《60分钟》在美国的影响非同一般,用邓小平的话说他是想借这个人、这个机会同美国人见见面,使美国人民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中国。

于是有关部门通知华莱士邓小平同意接受采访,华莱士高兴之余又提出最好不安排在人民大会堂,而是在有着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中南海。

文章图片4

邓小平

连续抛出有关中国周边问题,邓小平回答滴水不漏让其佩服

1986年9月2日上午在中南海,华莱士和他的工作人员终于见到了一直期盼的邓小平[1]。

当天邓小平特意穿了一套精致的黑色中山服,脚上一双黑色皮鞋锃亮,既整洁又朴素稳健。见到华莱士他快步走上前去主动握手,让华莱士一时感到非常荣幸。

华莱士难掩兴奋地说:“我把今天同您的交谈看成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像您这样的人物,我们记者不太容易得到专访的机会。”

面对高帽邓小平谦虚而诚恳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二人落座后邓小平从怀里掏出了一盒熊猫牌香烟自己点了一支,华莱士主动提出能否给他一支。这样二人同抽一盒烟,开始了当天的采访。

文章图片5

华莱士

80年代的中国国际环境虽然比之前要缓和一些,但周边热点问题不断。华莱士这个人是非常擅长在正式采访前预热的,于是他首先提到中苏关系。

华莱士说:苏联新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海参崴发表了讲话,希望能够改善中苏关系,请问您如何看待?

邓小平回答说,他已经注意到戈尔巴乔夫的最新讲话,但认为其迈开的步子还是太小。

邓小平又说他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中苏关系改善有三大障碍。

首先苏联应该撤走包括在蒙古境内,时刻威胁中国边境安全的庞大军队。

其次苏联应该主动撤出入侵阿富汗的军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苏联应该促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这是中苏关系中最大的障碍。

如果苏联领导人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愿意不顾已经82岁的高龄亲自去苏联同戈尔巴乔夫会谈。

文章图片6

戈尔巴乔夫

华莱士见邓小平对戈尔巴乔夫的谈话似乎并不满意,于是话锋一转又谈到了中美关系。

华莱士说里根和他的家人非常关注《60分钟》,问邓小平是否认为目前中国和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已经好于同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自然看出了其中的陷阱,回复说:

“里根总统和夫人访问中国时我们就认识了,我们之间的谈话既融洽又坦诚。我想借你们的电视台转达,我对里根总统和夫人的良好祝愿。也希望在里根总统执政期间,中美关系能进一步的发展。”

但邓小平接下来又对华莱士说中苏目前存在利益冲突,中美关系有着共同利益,但这和意识形态无关,并不能认为中美的社会制度已经接近一致。邓小平这样事实上击碎了某些美国人,认为中国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这一无端猜测。

文章图片7

邓小平

邓小平又指出中苏关系有三大障碍,而中美关系有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台湾问题。

美国国内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是“不介入”的。可历史雄辩地证明从麦克阿瑟、杜勒斯时代开始,美国就已经将台湾示为西太平洋不沉的航空母舰。

而且美国政府在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同时,又在卡特政府时期通过了所谓《同台湾关系法,公然干涉中国统一问题。

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似乎引起了华莱士的不满,他基于西方的政治观念居然向邓小平发问: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和台湾统一?

邓小平自然看出了其中的要害,他回复说:中国至少有三个理由要和台湾统一。

文章图片8

邓小平

第一从民族感情上来说两岸都是炎黄子孙,既然都是一家人就应该统一。

第二按照国际法,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如果维持事实上的分裂状态台湾就有可能被外国势力所夺走,台湾属于中国就完全不成立了。

第三如果台湾与中国统一,那么也将实行“一国两制”制度。因此统一对台湾同胞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华莱士还是不死心,又向邓小平抛出一个尖锐问题:台湾和大陆的收入差距那么大,为什么台湾人愿意统一呢?

邓小平则回答:

台湾的高收入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而现在大陆已经开始专注经济建设,经济年增速高于台湾。况且台湾资源匮乏,而大陆资源丰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两岸的经济水平会接近,因此收入差距不是阻挠中国统一的理由。

文章图片9

邓小平

对毛邓方针不同的解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

见在台湾问题上碰了钉子,华莱士只得从政治转向经济。

他又问邓小平:现在你们搞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可很多外国投资者反映中国现在有很多问题,诸如房租高、劳动力贵、政府服务态度差等。

邓小平回复:我们刚刚进行经济建设自然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改革使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当提到发展经济,华莱士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他说他在广东一带采访时亲眼看到了广大中国人民为追求富裕而努力,但他又认为这和中共长期以来的宣传存在冲突。

文章图片10

邓小平

于是他问邓小平:你们现在提出了致富光荣的口号,在西方国家也引起热议。这和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吗?

很明显华莱士还是试图给邓小平设置圈套,由此证明中国要转向发展资本主义。

邓小平首先明确表示:“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他又解释道:我们的确在追求富裕,但却是要求共同富裕。相比于资本主义中国要搞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

中国搞社会主义一要发展生产,二要共同富裕[2];这和西方资本主义剥削劳动人民,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文章图片11

上世纪末的中国

华莱士似乎还想让邓小平承认中共已经改弦更辙,于是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您曾经说过百年之后会去见马克思。假如毛泽东也在马克思旁边,您认为毛泽东会赞同现在的政策吗?

事实上早在1980年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时,就曾经直言不讳地问他是否做中国的赫鲁晓夫,借此提问邓小平是否要否认毛主席的全部政策[3]。

邓小平说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带领中国走向解放,而且也希望中国能够实现富裕。虽然毛主席时期的政策和现在有些不同,其本质上还是一脉相承的。

而且中共通过了《有关历史问题的决议》,仍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现在和毛主席时代虽然有些政策不同,但中心思想是一样的。

文章图片12

毛主席

华莱士对邓小平称赞毛主席产生了一丝惊讶,他又问起了邓小平如何看待他曾经“三起三落”。

邓小平说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确走过一些弯路,这也留下了宝贵的教训。正是经历过一些挫折才锻炼了人民,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见邓小平并没有中他的圈套,华莱士突然抛出一个让邓小平略感为难的话题。那就是: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你准备担任职务到什么时候?

华莱士的用意是指责毛泽东时代的领导终身制,想试探邓小平是否要一直干下去。

文章图片13

邓小平和华莱士

邓小平平淡地回答说:我是反对终身制,支持退休的。我当年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说准备在1985年退休,由于各种内外原因已经超了一年,但我是会退休的。

而且邓小平的确说到做到了。

第二年党的13大上邓小平就正式退出中央委员会,到了1989年完全辞去一切职务。

1986年9月7日美国哥伦比亚广告公司在电视节目里,完整播放了邓小平接受华莱士采访过程。

此后的一周时间里邓小平的这场谈话为人们津津乐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图片14

华莱士

坚持共同富裕理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体制

邓小平曾经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事实上共同富裕的伟大想法,是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面对当时中国全面落后的客观现实,邓小平就苦苦思索如何能够在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并引进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内外思想界的一些猜想。邓小平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文章图片15

改革开放

许多如华莱士这样的西方人认为邓小平和毛泽东时代存在根本性差距,是将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单一的,不变的。

由于建国初期几乎全盘照搬苏联经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苏联模式的弊端。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经拿苏联举例,指出在苏联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列宁也曾经出台过“新经济政策”,足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并非只有一种模式。

文章图片16

华莱士

许多人担心发展私有经济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甚至倒退回解放前的社会状态。

邓小平指出我国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实现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那么就完全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初衷。

邓小平的这一番论断在80年代多次强调,而且在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邓小平也指出适时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以释放被长期束缚的生产力。

文章图片17

邓小平

而同一时期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却迟迟不肯推进改革,终于到了1989年开始接连崩溃。而这种思潮又一度影响到了国内,似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在危急时刻邓小平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并在1992年进行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南巡讲话。

他再一次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但又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可以说正是邓小平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也才有了今天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资料:美国新闻怪杰迈克·华莱士采访邓小平.凤凰网.2014-11-2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法拉奇:她的名字上了《邓小平文选》.人民网.2006-09-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