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任婷婷∣心之所向 不负初心——写在第四期写作组的最后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06-21 发布于广东

心之所向 不负初心——写在第四期写作组的最后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任婷婷

犹记得写第一篇随笔的茫然和忐忑,没想到现在已经在下笔写第四期的最后一篇随笔。作为写作组第四期的新成员,我觉得自己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一般跌跌撞撞地走完了一年的写作历程。回首过去的一年,对自己有佩服,有惭愧;有肯定,有遗憾。佩服的是自己也能够克服工作和家庭的各种难处努力坚持下来;惭愧的是自己只是拽着写作组的小尾巴基本完成了任务,没有太多出色的表现;值得肯定的是自己收获了很多可见和不可见的成长;遗憾的是没能实现自己加入写作组的预期目标。且不问东西,一路向前,其实在写作组这一年,带给我更多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的改变。

一、写作习惯——从无到有

(一)从没有方向到学会聚焦。记得在写作组的开班仪式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做一个“笨拙的长期主义者”,之前写作对我来说只是灵感忽现的随意记录或者在各类征文比赛的外在驱动下进行,我从未想过把写作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来。而写作组的教育教学写作让我认识到写作需有方向性,系统性才能促进成长。加入写作组后我所写的内容更加聚焦平时的教育教学经历,写作也变得更务实、更聚焦。目前我写了20篇随笔,最有感触的便是课堂教学类的思考、心理辅导的总结和读书笔记;而研磨的6篇论文都是围绕教学展开的不同角度的思考,这种坚持和记录让我对心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有迹可循,有的放矢,将教育教学的思考真正落地。

(二)从写手到美编的排版意识。记得随笔写作让我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排版,现在不知不觉已经养成了习惯,以至于每次写作的时候都要先把格式按照要求排版妥当才能下笔去写,不然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一般。以前我从未觉得排版是件重要的事情,很少按照规范将文本进行编辑,更多随性而为。但是在我跟岗期间进行公文写作以及参加比赛练习教学设计书写,都让我意识到小小的排版也有很大的学问,特别是公文因一个格式不对就要打回重写,教学设计会因格式排版增分不少的事实,让我意识到这种习惯的保持非常重要。当然,这种排版习惯让我在撰写课题申报书、科组计划以及教学设计时获益良多,简单整齐的排版确实为文字本身增色不少。

(三)从不求甚解到潜心阅读。除了坚持写作,另一件值得庆幸的就是坚持读书打卡。以往我读的书没有太多“含金量”,喜欢阅读不需要太多思考的经验总结类书籍,尽管这种书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一些间接的经验,但是就像快销品一样无法给我们真正教育理念的根植。在写作组的开班仪式,我看到指定阅读书目都是我平时碰都不敢碰的专业理论书籍,那时候我还在想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离我们的教学实际实在是相去甚远,我能读懂吗?读了有意义吗?然而现在跟随写作的指导和大家的脚步,我读了《有效教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机智》,虽然读的不多,但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考改变了我的对教育现象的看法,甚至改变了我的教育思维。现在回想开班时对于阅读的困惑,一下子豁然起来。哪怕是一本厚厚的理论书籍,我现在也有信心和耐心一点点啃下去;哪怕是理解不了的内容,我也能静下心来一点点琢磨了。另外,读书打卡的动力也驱使我读了很多专业的书籍,没想到近一年购买和阅读的专业书籍已远远超过了加入写作组前阅读的书目总和,可以说阅读为我打开了专业发展的新视野。其实,我觉得读书打卡带给我最重要的不是读了多少本书,记住多少内容,而是这种阅读的意识和思考的习惯给我带来的改变。

二、写作思维——由浅入深。

(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最一开始进行随笔写作时真的是无从下笔,不知道随笔写什么,怎么写。对于我平时的写作而言,我也往往是有了一点想法,但苦于不知如何下笔或者思考不够全面而放弃。随笔写作教会我第二个原则就是完成更重要,有了开始就是胜利。包括在以后的论文写作中,对于还不够成熟完善的心理学科而言,没有教材没有课标,那么如何写出教材和课标阐释类的论文呢,这对心理学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前人几乎没有人走的路我应该如何走呢?我没有躲避没有退缩,真的尝试从这些角度去写,虽然写得不尽人意,但是从这些角度重新思考学科素养,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思维的开拓和学科意识的启蒙。因此,任何时候的尝试只要记住完成比完美重要,潜在隐性的学习,不可见的成长就会悄然发生。

(二)写作基于思考,思考基于课堂。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我在备课时有一个误区,便是到处收集新鲜素材,看到哪个素材比较好就围绕素材展开课程设计,后来发现教学设计总是偏离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原来就是自己的设计思路完全本末倒置,不应该围绕素材去设计课程,而是围绕教学目标寻找和选用素材。而我在本期写作组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写作也是存在这样的误区。以往我总是喜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方法,套用到已有的课例中,但写出的文章往往空乏无味。其实写作最主要是聚焦某一课例,形成一定的思考,再寻找与之匹配的理论或方法,结合学理进行深度探究。可以说,教育教学类的写作离不开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以及随堂思考。因此,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我们不仅要站好课堂,还要善于分析、思考和记录课堂。

(三)精研细磨,把握写作精髓。在加入写作组之前,其实我在写作方面是遇到一定瓶颈的,虽然我的写作能力在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和认可,但是我发现自己写作的起点和深度越来越低,写作的内容与自己的预期目标总是有所偏离,可以说很少有令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甚至觉得越来越不会写了。因此我加入写作组最想要解决的就是这一困惑。而进入写作组后通过一次次的微讲座分享,通过一次次的论文研磨,让我不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也明晰了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在最近一次的论文研磨中,我对于自己的写作的弊病产生了顿悟,慢慢掌握了写作的要义和精髓。而这样的成长我想也得益于写作组的培养、考核模式,特别开心的是写作组的成长模式也作为创新成果进行了申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相信写作组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中一定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效。

三、写作成长——积少成多。

(一)独行快,众行远。写作于我的成长而言不仅是掌握了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更多的是让我的写作思路得到了拓展,写作视野受到了启发,更重要的是在写作组里如此多优秀小伙伴的陪伴和影响下,我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改变,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挣扎、阻碍和反复,但是每每看到小伙伴在休息的时间上传的读书笔记和随笔;每每看到公众号上被推送的优秀文章;每每看到论文研磨时小伙伴认真谦虚的样子,我都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和这样的一群人一起一起向前走。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年会(据说第四期第一次举办年会,何其幸运),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对别人的优秀望其项背,默默追随;还有每次小组论文研磨,让我和大咖们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的榜样推动着我不断前行。

(二)成长的勇气。打开我的随笔文件夹,《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是我的第一篇随笔,也是第一次被推送的随笔,还记得当时和小伙伴分享的兴奋和喜悦;接着《为迁移而教》、《教学生所想,乐学生所学》、《深入而浅出 厚积而薄发》、《做孩子心灵的守护人》、《精研细磨 蓄力成长》相继被推送,被写作组的小伙伴认可也让我获得了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翻开一页一页读过的书,看着标注的痕迹,我也为自己的坚持感到骄傲。在上个学期最后一次论文研磨中郭哥的鼓励让我有了勇气进行投稿,现在投出去的三篇论文虽然都还没有结果,但是我知道自己已经有了独立成长的勇气。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看法,我能感受到自己也能够挖掘思考的角度,进行深度的分析了,这些可见和不可见的成长都是在写作组这一年的坚持中慢慢积累的。

(三)成长进行时。当然,这一年我也有不少的遗憾。上个学期因为自己备战省赛,在论文写作方面下的功夫不是很深;这个学期全面接任科组长的工作,时间统筹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目前写的论文还没有一篇是自己满意的。如果给自己打分,我觉得自己只能勉强合格。按照我对自己的要求其实我是不达标的,但是我希望能够在写作组有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也想给自己一个再次出发的机会,希望不被组织嫌弃,不辜负写作组成员的身份。

加入第四期写作组,我的第一篇随笔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最后一篇随笔是《心之所向 不负初心》。我的初心是什么?每次让我坚定地坚持下来的理由,也许是缘于对写作的那一份热爱吧。写作,始于初心,也是终于初心,更是带着初心重新出发。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第四期的结束也是第五期的开始,尽管我知道路上仍会有困惑、反复、质疑,但我相信,写作路上我一定可以追随大家的脚步,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