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肾病/痛风慢性缓解期,中医可分为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当痛风性肾病/痛风疾病进入慢性缓解期后,邪实尽管有,但表现得不那么明显,多以正虚之证为主,关节或肾损伤病情相对稳定,但也在持续进展,这时期关节症状肿痛不太明显,或者疼痛的程度相比于急性期显著减轻。 这个时期疾病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中医结合痛风性肾病的病机特点和传变规律,通常分为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两个证型来辩证施治。下面详解这两个证型的中药治疗思路。 气阴两虚的痛风性肾病/痛风,都有什么症状,用什么经方治疗?气阴两虚的痛风/痛风性肾病,多存有关节不痛,或有局部关节肿胀痛风,但疼痛不剧烈。 身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吃得少食欲差,或者伴有水肿、腰酸而痛,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夜尿多,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白,脉细。 慢性期痛风或痛风性肾病,多病情迁延多年,关节疼痛缓解,可是邪实耗伤正气,疾病主要表现在虚实夹杂症候,疾病以本虚为主,邪实为辅,治疗当益气养阴为主,化湿祛浊为辅,治疗方剂可用黄芪二至丸加减,组方由黄芪、女贞子、旱莲草、茯苓、山慈菇、薏苡仁、百合组成。 加减方法: 如脾虚湿困严重,加泽泻炒谷麦芽、陈皮。 如果睡眠差、多梦,加炒枣仁、牡蛎鳖甲等。 如果有口干、五心烦热,则加知母。 如果腰酸或腰痛严重,加杜仲、桑寄生。 如果尿频、夜尿多,可以加芡实、金樱子、鸡内金等。 痛风慢性缓解期,脾肾阳虚型,都有什么症状,该用什么方剂治疗?脾肾阳虚的痛风慢性缓解期,多因为病情长久,气阴亏虚严重,已经损及阳气,导致脾肾阳虚。 患者多存在关节疼痛不明显,或者经过治疗相比于以前较轻,腰酸腿软,倦怠塔里,畏寒肢冷,气短懒言,吃得少饮食差,腰膝酸软;或者伴有恶心、呕吐,大便稀,夜尿增多,舌质淡苔薄白。 这些症状是因为疾病良久,久病伤及脾肾阳气,脾肾阳气亏则水湿运化失常,内生湿浊,浊毒内蕴,郁聚肾络,导致病情加重,这是因虚致实,所以治疗当以从本着手,治以益肾健脾、温阳泄浊之法,临床可用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组方由生大黄(后下)、炮附子(先煎、久煎)、黄芪、白条参、山慈菇组成。 加减方法,如果关节疼痛、尿酸高,加土茯苓、薏苡仁、豨莶草。 如果身困乏力,可加土茯苓、泽泻。 如果腰部冷痛、腰膝酸软明显的,加狗脊、杜仲、桑寄生、川断。 如果小便清长,夜尿多的,加金樱子、芡实、益智仁。 这个方子中,附子温阳气,暖命门,破阴凝,阳气足则气化正常。大黄降浊化毒,祛瘀陈新,导邪从下焦而去,与附子通用,寒性除,而存泄浊之力;黄芪、白条参健脾益气,可运化水湿,配伍山慈姑,用以清热解毒,补不助邪。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肾结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