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考第二天

 新用户65120Joi 2022-06-21 发布于山西

中考第二天,进行了数学和文综(政治、历史)的考试。家长们的气氛感觉明显不如第一天热烈了,有点再而衰的味道,不知明天最后一天会不会竭。可能是天热烤得受不了,更有可能是烤对考没啥促进作用,小孩在里边,也看不见外面的烤状,真要看见,也只能分心,反而影响考的效果。

小孩的感觉,数学简单,政治和历史相对较难。从初二学习物理开始,感觉小孩的思维比较偏理,不知是爹妈两个教物理的基因使然,还是家庭环境影响的缘故,总感觉偏文类的思维有点欠缺。

我自己对今年高考和中考数学科目的认识,感觉是这样的。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数学和物理两科对于理工类的人才选拔有很大的主导作用。随着国家外部环境的复杂化,高精尖技术的研发越来越依靠自主化,题目难、考查思维为主是未来的趋势。而中考,主要目的是升学,高中教育也快趋于普及了,理科题目的难度应该不会太大了。

文科类型的科目,无论中考高考,多数学生应该会感觉比较难。做题能力的提高无法代替阅读能力,越发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为这类科目的命题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能更为灵活的考查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校学习的上课还是自习,目前来说无法有效培养这些能力。课后以完成作业为主的学习,几乎没有空余时间再去涉猎能培养这些思维能力的书籍。而且这类书籍相对晦涩难懂,读进去了其乐无穷,入不了门比嚼蜡也难受。

科目虽难,也已经考完了,不止为了将来的升学考试,还为将来不至于成为一个盲从跟风的吃瓜者,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很有培养的必要。目前来看,也只能抓好假期这个黄金时间了。

下午依然步行回家,与孩子小时遛孩一样,但交流已变成了互动。明天考完,后天开始自律的修炼。广义的学习方面,已达成共识。网上的书法班已报名,因学业荒废了一年的书法继续学起来,智永草书看看能书成什么样;数学直接来干货,学习初步的微积分思想、函数思想,书已买好;哲学书籍中关于逻辑、思辨能力的书是硬骨头,看看和孩子能共同啃多少,通过啃这些硬骨头,看看能否对文字的感知能力上一个台阶,对社会的热点事件能否做出自己理性的、合乎逻辑的判断。这些学习,对将来的升学、工作、生活都有帮助,能有效地完成这些计划,这个假期的学习也就可以了。至于初高衔接,高一各科的学习,自认为没什么必要。阅读能力、推理能力到了一定水准,读懂教材是一种必然,学业也就不可能啦下,也就没有提前学习的必要了。

家有考生,也是促进家长思考教育问题的前提条件,兼具家长身份的老师,或许对青少年的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时代已经不同,已无法回到令孩子自由发展的散养状态。

学习已成为人生的一种刚需,能引导孩子真正将学习变成一种生活的自我需求,或许是合格的家长、老师都需要的一种技能,这也是家庭、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