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这个方法,帮助孩子实现完美逆袭

 老友茶馆 2022-06-22 发布于北京

家校社共育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 者 | 王慧

 编 辑 | 朱万刚

图片

导读

时间管理是个大话题,“加减乘除”只是无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孩子一起做出在他能力范围内能接受的方案,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慢慢学会时间管理,从容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又是一年考试季,高考、中考、会考,还有接踵而来的期末考试。可以说整个六月,空气中都弥漫着考试的味道。

图片

尽管高考结束有段时间了,但有关高考考生出考场的视频仍旧霸屏。

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考生自信满满,直呼题目不难;而有的考生却因为考试失利,流下伤心的泪水......

尽管所有人都希望金榜提名,但考试就是这么残酷,总有很多人会黯然离场。

股神巴菲特说:“当大浪退去时,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

高考,作为检测学业水平的重要节点,不仅考察考生们的临场发挥,更多的是检测学生们十年如一日的学习热情和努力程度。

当高考的成绩尘埃落定之时,我们就会知道,哪些孩子日常在学习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1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一名中学生一边洗衣服一边背地理题,这一幕恰巧被老师看到,便拍成小视频。

视频中老师介绍,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非常刻苦,看得出,他把“碎片化”学习做到了极致。

其实,但凡成绩优异的孩子,都懂得利用碎片时间刻苦学习。

在衡水某中学的餐厅里,尽管是午餐时间,但同学们仍不忘在排队间隙读书、背单词。“餐前读”成了这所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几年新冠疫情肆虐,核酸检测常态化。

在排队等待核酸检测的时候,孩子们仍旧不忘学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含义。

图片

在知乎上,网友“甜心”分享自己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时说:“一个优秀的人都是特别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每个人一天都有24个小时,你想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时间,只有管理好碎片化的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好碎片时间,是优秀的人拉开常人最重要的一个法宝。

2

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时间是最高贵而有限的资源。

它单向流淌,不可再生,对所有人都绝对公平。

但是有些人却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很多有意义的事,生活井井有条;而有的人天天忙得脚打后脑勺,结果还是什么都做不好。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管理时间能力的不同。

孩子学习亦是如此。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引导孩子感知时间、珍惜时间,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呢?

学会“加减乘除”高效时间管理方法,就可以让孩子合理分配时间,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01

加法

所谓加法,就是增加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价值。也就是说我们每天要找到多个碎片时间,做些对我们有意义的事。

那是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课业压力比较小,所以每天都会背一首古诗。

随着积累数量的增加,之前背过的诗词难免会遗忘,如果每天复习,又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耽误新诗的背诵。

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的压力成倍上升,背诗的兴趣也不如之前浓厚了。必须要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怎么办呢?左思右想后,我想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时段。

每到周末,我都会陪着儿子去老师家学笛子,坐公交往返大概需要一小时的车程。

如果公交车上我们只是闲聊、看街景,那这一小时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于是我跟儿子商量利用这段时间复习古诗。

我把儿子背过的诗词名字用文档的形式整理好存在手机上,在公交车上,我说诗的名字,儿子背诵,遇到遗忘的诗词就马上查手机。

一波操作下来,每周儿子都可以利用路上的时间复习六七十首诗词,这不仅增强了对诗词的记忆,还大大提升了他对诗词的兴趣。

两年多的时间,儿子熟练背诵五百多首诗词,还因此获得了市级“国学小名士”的荣誉称号。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其实,每天我们可利用的碎片时间有很多,例如早晨洗漱的时间、上班上学的路上(以安全为前提)、上厕所的时间、睡前时间等。

原本这些都是不起眼的碎片时间,如果我们把它们合理利用起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2

减法

我们每天要做很多事,如果面面俱到,每件事都按部就班的去做,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常言道事有轻重缓急。

就是说我们要对事情进行分类,对于那些不重要、不紧急、对我们影响不大的事情,或者不做,或者做的时候尽量压缩、减少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这就是时间管理中的减法。

还记得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易中天教授吗?

他从2005年开始在《百家讲坛》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颇受观众们的追捧。

一时间,各种采访、活动纷至沓来,易中天教授俨然成了流量明星。

后来人们慢慢发现,除了在厦门大学95周年校庆公开露面外,易中天教授几乎脱离了公众的视野。

原来,早在2012年,65岁的易中天教授就“隐居”在一个江南小镇,他要在一个可以静心的地方,完成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易中天中华史》。

在一次采访中,易中天教授谈道:“我自从下决心花5到8年时间来写'中华史’以后,切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不看报纸、刊物、电视、网络,我现在刚刚从春秋战国走出来,马上要回到秦汉去。”

正是因为舍弃了一切无意义的打扰,易中天教授才能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写作上。终于,历经6年的潜心写作,易中天教授完成了36卷本《中华史》这部巨著。

只有懂得断舍离,我们才能做好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

03

乘法

我们如果长时间做一件事,大脑很容易变得疲劳,降低学习效率,比较科学的做法是把不同的事情交叉来做,这就是时间管理中的乘法。

记得有一次开家长会,有个同学妈妈问老师,她女儿每天都认真做作业,一做就是两三个小时,为什么成绩不见提升呢?

老师详细询问了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然后告诉这位妈妈,孩子貌似一直在学习,但实际的学习效率却不高。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做了一小时的作业时,可以安排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做些与脑力劳动不同的事情。

例如可以让孩子做几个俯卧撑,活动下筋骨;还可以让孩子做些家务等。

表面上看做这些事情耽误了学习时间,但实际上这样交叉做事,更有利于调节孩子的情绪,使接下来的学习效率更高。

04

除法

所谓除法,就是将一个大任务或者一个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很多小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突破一点点,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量变就会引发质变。

前段时间,因为高考、中考、会考要占用教室,儿子放了十几天的假,只能在家自主学习。

记得刚放假的时候,看着七十多张试卷,儿子愁眉不展,不停地向我抱怨,这么多的试卷,怎么能做得完呢?

于是,放假的第一天,我没有急于让儿子做作业,而是帮助儿子对假期的所有作业做了一个梳理。

梳理中,我们把每份试卷做了编号,然后又做了一个计划,这样就把七十多份试卷分散到每一天。

整个假期中,儿子只需按照计划每天做几份试卷,并没有感到太大压力。

在假期结束的前一天,儿子整理书包,看着厚厚一沓试卷,兴奋地说:“妈妈,我真没想到,能这么轻松地完成这些试卷。”

很多时候,孩子会本能地对大目标产生畏惧感,这会导致他们自信心不足,失去前进的动力。

反之,如果把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就会降低完成的难度,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小目标,不仅会让孩子产生成就感,还会增强他的信心。

鲁迅先生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学习上!”

正确的时间管理,会让孩子的生活井井有条,学习和玩兼顾,这就是为什么学霸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运动特长样样出色的原因。

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学会高效利用碎片时间,他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过的无比绚烂,意义非凡。


时间管理是个大话题,“加减乘除”只是无数管理方法中的一种,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孩子一起做出在他能力范围内能接受的方案,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慢慢学会时间管理,从容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