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笔记:速写一组

 df7086 2022-06-22 发布于河北

问询处。

早晨五点多,火车候车室里的问询处,肩膀很单薄的值班员,抱着肩膀站着,隔着圆形的柜台,迎接着乘客的询问。不管从哪个方向走过来的顾客,要想问她话,都需要走到她正面大约80度角的范围内。她基本不转动方向,不走动。整个圆形柜台里面的环形走廊虽然是现实存在的,但是现实里却又分明是一种理论化的存在:值班员听到任何一个方向的乘客问询马上就走过去……

不知道她是值夜班来着,还是刚刚接了早班,反正是在这个她这个年纪的人在这个时间都会很困的时候,抱着自己的肩膀站着,显得不是很困。

连续有好几拨人过来问,问一趟车在哪里排队问的就是现在正在大厅里广播检票的这趟车,这趟现在候车室里唯一的发车车次。

这些问话的人,不乏岁数不大的几乎可以说是年轻人的人。他们对环境的视觉判断能力和人流走向的观察能力都很低,对声音提醒和滚动的字幕提示等等都置若罔闻,完全不动脑筋。他们很依赖这个站在圆形的柜台里面的值班员,值班员不是专门为老人服务的,她还要为那些年富力强但是判断力不高的人,或者是不愿意动脑筋判断、来不及动脑筋判断的人服务。她要在值班过程中无数次回答对她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果能每次都不做出对问话者的轻视而一直保持着某种平静,就算是非常敬业而有爱心的称职者了。

坐火车的紧张。

火车总是比坐汽车要紧张一些,这紧张一些的原因很多:火车站很复杂,手续很多,火车很大很长,人也很多。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坐火车比较正式、比较紧张的原因。比如她一上车就要求我帮助她将手里推着的大行李给举到行李架上去,我说放在椅子下面也一样,你到哪里下车?

她说定州。也就是70公里之外的第一站,用时只有一个小时。她说地板脏,我说不脏;她就撒手不管了,我给她塞到了座位下面。她没有道谢,好像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本该如此的;更可能是因为她很紧张,刚刚坐下就已经对着手机说,我一个小时以后到,你到火车站接我一下吧。

对方似乎是答应了,不过很快她就又在手机上看到了对方的留言说有事来不了了。这引起了她的焦虑,马上就打电话把这个事告诉了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显然只是倾听了倾听,要具体找到其他来接的人,还得她自己再打电话。

在火车出站换道岔的摇晃之后,在列车进入隧道突然黑暗又突然亮起了灯之后,在火车出了隧道被过分强烈的阳光照耀着使人们纷纷将硬质窗帘拉下来之后,在被查票的和安检的和测温的都打扰了一个遍以后,她关于接她的倾诉和联系终于有了着落。

她开始望着车窗外黄色的麦田和并行的道路发愣,这种发愣是紧张之后的舒缓,其实也还是属于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旅途带来的不确定感她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消除,让自己一下车就可以坐到来接的人的车里,可还是使她内心深处一直不能真正安稳。

果然,在列车广播刚刚说前方停车站是定州站,下车旅客请检查好座位上、小桌上、行李架上、衣帽钩上,不要遗漏行李物品的时候,她已经蹲到走道上将那大箱子努力拽出来奔向车厢一头去了……

卧铺车厢和硬座车厢。

即便是外人从直观上也能看出卧铺车厢列车员和硬座车厢列车员之间的区别,不是装束上有区别,是工作强度上的区别。无他,因为卧铺车旅客少,硬座车旅客多。

这趟从石家庄开往东北的列车,只有两节硬座车厢,中间隔着餐车,然后就是长长的一列卧铺车厢,卧铺车上车的时候就人很少,列车员站在门口等着刷身份证检票,等得都有点寂寞。而硬座车厢则总是满员的,始发的时候满员,中间下去很多乘客,又上来几乎同样多的乘客,让车厢里始终保持满员状态。快车在中间这些站都不停,快车也比这普速车贵好几倍,这普速车不管目的地有多远,人们都是按照城际之间的通勤车来使用的。

虽然在列车行驶过程中,会不断有硬座的人补票换到硬座去,但是相对于卧铺车厢的容量来说,这些补票的人实在只能说是寥寥无几。而且补了卧铺票的人无一例外都是长途乘客,所以在列车运营的上千公里的前三分之二,每到一站,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里的上下车都只是在硬座车厢进行。卧铺车厢的列车员站在站台上看着开车铃响了,早已经收起了车牌号的夹子,将车厢和站台之间的垫脚板拎回了车里,锁了门,脸冲外站到了门口。

硬座车厢的人还没有下完,就只能那么看着。下车的人没有下完,上车的早就已经跃跃欲试,列车员在门口焦急地喊着,快点快点,还有没有下车的,跟紧跟紧……从站台上都看得一清二楚,车厢里要下车的人还排着大队,一点一点地向外挪着呢。路很窄,门也不宽,有一个人动作迟缓,所有的人就都不得不跟着迟缓。好不容易下了车,赶紧快走,经过前面那些被褥都叠得很整齐的卧铺车厢,长舒一口气,走向出站口。

这样一来,因为硬座车厢的上下车迟缓而晚点,几乎就成了一种正常现象。

国外那种宽门设计的列车车厢据说是不适应我们的检票制度,只考虑了上下车的效率,没有考虑管理的方便。那么用宽门设计的话,上车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只开一半门以便检票,下车的时候则可以全开以便下车,岂不两全其美?

地铁上的高考生。

高考一天的早晨,这个穿着校服的高考生站在地铁车厢里,因为是早高峰时间,没有座位,他心安理得靠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一手拿着手机,手机下面还有一个密封的塑料袋,可以看见透明的袋子里装着带照片的准考证。

他另一只手在这个袋子上一直在比画着,看看手机比画比画,再看看手机再比画比画。一路不看别的人,不看别的地方,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对手机屏幕中的什么题目的复习状态里。

地铁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到站,开门、关门、启动、疾驰、刹车、到站,再开门、关门……在明明知道肯定是黑暗的却又总是灯光明两年的隧道里急走急停,不管外面多么热,车厢里都略略有点凉,没有汗水也就没有急躁。这样的气氛是很适合一个要去参加高考的人的。不单纯是凉爽,更有其准时,其秩序井然,没有意外。想一想,地铁近乎是高考生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如果有幸家或者学校距离地铁站不远的话。

地铁到了换乘点,很多人下车,很多人上车之前很多人下车,他是完全有机会利用这个时间差坐到一个座位的。但是他完全没有要坐下的意思,继续一丝不苟地看着手机比画着。座位不座位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某一道题、某一个词、某一句话、某个图形、某个公式的手舞足蹈式的反复记忆。

以他这样的状态,我甚至很怀疑他会不会坐过了站,是不是应该一直陪着他坐下去,不,是不是应该适时地提醒他一下,问他一下,哪一站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